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陈木胜我不是一个有天分的导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陈木胜我不是一个有天分的导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是成就梦想的地方。也就意味着,任何一部有诚意有态度的电影都不会是一次简单的创作。这次留给陈木胜最大的难题,其中就包括困扰过很多导演的投资问题,“可能好莱坞用十块钱拍一部电影,我们只用一块钱。当然不能因为我只有一块钱,就叫观众不要比较。但这次我如果用一块钱拍出现在的效果,我希望下次用两块钱。不拍,我们的距离就跟别人越来越远,我希望总有一天拍十块钱的特技给你看,前进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陈木胜穿着简单,休闲服、球鞋,带着副眼镜,彬彬有礼的样子,有些灰白的头发,像个儒雅的学者。《新少林寺》宣传的时候,站在众多摄影记者的镜头前,他有些不习惯,拘谨的不知如何表现自己,但很认真。拍摄结束,他如释重负。而当采访开始,他又回到一本正经,真诚的言语,礼貌的注视,以及每个问题背后尽可能多的信息传递,能看得出这位导演的品格与修养。即便他说,采访与拍摄,原本都不是他所擅长的工作。

用一块钱拍

十块钱的电影

就连李安也会感叹,这么多年看下来,电影这一行真是形势比人强。在现如今滚滚洪流的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竞争也越来越残酷,优胜劣汰之下,每个人都使足了劲,跃跃欲试。那些在上世纪就已功成名就过的导演,也不甘落后,积极加入到这股拼抢当中来。所以,对于香港导演陈木胜,每一次题材的选择,都如履薄冰,相当谨慎,“但不是谨慎就会成功。像《全城戒备》,我也作出了很大胆的尝试,拍一些科幻片,也加进一些功夫,但不一定能行,要在市场上活着下来才算是成功。但是那次尝试对未来再拍同样题材,我学了很多。”

这次选择拍《新少林寺》之前,陈木胜压力不小,为此,还专程去了一趟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禅宗祖庭嵩山,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听着晨钟暮鼓,与大师交谈,探寻着1500年来的故事,即便自己不是一个佛教徒,陈木胜也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次舒服的寻找过程。“因为每一个人都要看清楚自己、要了解自己才能做出真正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就把这个意念放在这个《新少林寺》里面。”

特别有此前李连杰版《少林寺》的成功在先,要将经典放下,重新创作,也非易事。“很多人以为我会重拍李连杰那个故事,其实如果我重拍的话反而压力更大。我在找一个新的角度,来拍出少林寺的精神,行侠仗义,慈悲为怀,这都是最宝贵的东西。”他找到的突破口是借古喻今。将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加入到了改编之中。“在写的过程中,我又想到这几年有很多天灾,而很多义工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人。在我心中,少林寺在军阀时期就应该是做同样有意义的工作,它应该是当时的维和部队。”

除此之外,陈木胜还强调了对少林寺“禅武”精神的解读,这是以前任何有关少林寺题材的影视剧都不曾有过的,“禅武的精神,就是讲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我选择的角度是由内而外,从内心到武功的一个传达形态。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刘德华饰演的侯杰从军阀到僧人的变化,明白止戈为武、以武修禅的少林精神。”

电影,是成就梦想的地方。也就意味着,任何一部有诚意有态度的电影都不会是一次简单的创作。这次留给陈木胜最大的难题,其中就包括困扰过很多导演的投资问题,“可能好莱坞用十块钱拍一部电影,我们只用一块钱。当然不能因为我只有一块钱,就叫观众不要比较。但这次我如果用一块钱拍出现在的效果,我希望下次用两块钱。不拍,我们的距离就跟别人越来越远,我希望总有一天拍十块钱的特技给你看,前进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看到香港有一段时间是沉醉在梦中,很多人拍电影赚到钱,可是他们没有把赚到的钱投回给电影,赚到钱之后都去买地产、炒楼,这是我这十几年看见的最心痛的一点。我们原地踏步很多年了,我们现在拍电影的机器已经是好几十年前的机器了。现在人家能拍4D电影了,人家在跑,我们在慢慢走,现在才梦醒。”

即便如此,陈木胜担承自己的电影路,是苦中作乐,并不是坎坷。“我爱这个职业,然后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整个过程里得到的是快乐,没有坎坷。我不怕苦也不怕艰难,就怕自己不懂。如果有一天我不拍电影,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们达不到好莱坞的水平。我们看好莱坞的电影,有很多我都不明白他是怎么拍的,我很想知道,可是我没时间去跟他们学,我没时间去念书。”

陈木胜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是:还在拼搏。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平衡”二字。他说,只要能很好地平衡,就一定能成功。因为人生无论什么事情,拍戏,做人,做事,都需要平衡,“每一个人的人生境遇都不同,我没上过大学,不是科班出身,我是在拍摄现场从当场记,到副导演,再当电视台的导演,从电视台跳出来当电影的执行导演,再当导演。在现场跟人家学怎么拍戏,怎么跟演员沟通,怎么把设想的内容变成画面,这就是别人上学念书的过程。每一样事情都是看在眼里,然后转化成我自己的经验,这个过程很慢。我不是一个有天分导演,我的成长就是通过这些步骤去训练自己,平衡和自控。”

现实世界难做英雄

“香港导演是香港长大,在大陆的文化生活习惯不太一样,你要一个香港电影来北京拍一个北京故事,我觉得很困难。可是这个市场打开了,我从02年合拍片《双雄》开始拍到现在差不多九年,每一次都要想着如何满足两地观众的口味。不过有一点对我来讲是幸运的,我拍的是动作片,这个比较容易,因为画面的动态是个国际化的语言。”

陈木胜是一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他之前拍摄的《宝贝计划》、《三岔口》、《男儿本色》在内地有不错的票房,而《保持通话》更是在内地收获4400万票房,在香港也有2000多万。他说他一直在寻找内地和香港观众之间的平衡点,既不能看起来像《赤壁》那样费神,又不能像《天水围的日与夜》那么艺术。

陈木胜出道20余年,曾经做过电视台的编剧,以至于到今天,他在剧本的打磨方面很下功夫,每一部电影的剧情都能够做到张弛有度,细节方面尽量要求合理,一丝不苟的态度让人钦佩。“其实我挺欣赏好莱坞的编剧,他们所有的编剧都是自己埋头苦干先写出来。耐得住清贫,专心创作。等一旦被赏识,就不得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的编剧,那是全世界编剧都应该学习的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怕吃亏,怕做无用功,怕写出来没有人用,计较太多。我见到很多年轻编剧都会跟他们说:回家写剧本吧,不要光想着投机取巧。”

有人说,陈木胜的电影是香港最具男儿血性的电影。他的声誉,是靠十几年如一日拍实战、实在的动作电影建立起来的。可这个以拍动作片成名的导演却坦诚,自己从小到大,从没打过架,只是爱看人打,才有想法拍那么多动作电影。“我从小就对武侠世界有特别的爱好。我看很多武侠小说,为什么我戴眼镜啊?就是躲在被窝里面用手电筒看小说看的。电影就看李小龙的。李小龙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那时觉得原来动作片可以带给人那么好的感受。”

在想象的武侠世界里,陈木胜也有一个自己的角色,“可能是郭靖。在武侠的世界里,当然想自己是英雄。在现实世界里面你很难做英雄。比如说我们小的时候住的地方很复杂,黑社会很多,横行霸道,如果能去打这些坏人就很英雄了。其实只有在电影里面才可以做到这样。我7岁的时候妈妈生病去世了,我们6个兄弟姐妹,我最小,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爸爸告诉我们:你要懂得接触好的,不好的要保持距离。我很怕古惑仔,所以我就会保持距离。可是看见这些人欺负别人,让我有种在电影里创造英雄的动力。”

由香港转战内地,北上寻发展的导演,有很多成功的实例,问陈木胜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他爽朗一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每一个导演见到我,都说,我在北京开公司了,为什么你不来?我觉得是每个人想法的不同、追求的东西不一样而已。如果我离开家庭来到北京,我会很寂寞,我追求的不是一家公司,也不可能全家都搬来北京,这样我会过得不开心。每个人不能预设太远的事情,稳稳当当走下去就可以。我去年离开家四个半月就已经很辛苦了。我的两个孩子他们长得很快,我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我希望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父亲是一直伴随在侧的。”

合拍片是未来趋势

十几年前,陈木胜的前面有徐克、袁和平、成龙等动作片前辈;十几年后的今天,他和他们站在了一起,多了战友,却没了对手。如今的香港动作电影青黄不接,回头望去,也看不到追上来的人,香港电影似乎在慢慢遗忘曾经有过的“武指意气风发,动作眼花缭乱”的年代。

聊起香港动作电影的未来,陈木胜坚定地认为,“人是要向前走的,老是想着拍香港本土电影那是食古不化。合拍是必须走的一步,因为付出的钱都会很大。但同时,对导演来讲是一个压力,也不能因为有大明星而觉得轻松下来,是一个非常要小心的心态。反而更危险,因为没有那么出名的演员,没有那么多的钱,我会有更多自己的主张,会用一种很新鲜的看法去拍新人。导演带观众到另外一个世界,这是电影的魅力,每一个导演心中,也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呈现,但是形势之下,需要不同的妥协。”

所以陈木胜做好了随时拍小成本电影的准备,虽然有时候骑虎难下。“我心态里面已经准备,但是老板不允许我,希望我拍大片。可是有些时候人的情绪其实是有,我觉得要慢一点。比如下一步电影我真的还没想,就是我希望在过年之后才开始想。反正不能太快太急,太急的话人会乱,很不舒服。”

还让陈木胜无法适应的一个地方是,过多的采访与通告,这让十分专注创作和幕后工作的陈木胜感觉“强人所难”。本是低调之人,不喜抛头露面,以至于成名多年,很多人还不识他的“庐山真面目”。“这是香港与内地不同的电影工业模式所致,香港都是明星制度,明星影响导演,上世纪香港的九十年代,一年都三百多部电影,也有这么多的导演,其实大家都拍得差不多,大家要看的就是明星,卖钱也都是明星。在香港我们根本不用宣传,演员好象已经代表了这个电影的一切。大陆的电影是导演制,导演成了说话最多的人,要站出来阐述你的电影和创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其实每一次宣传我都不习惯。”

关掉录音设备,以为采访结束,不料陈木胜饶有兴致地反问记者,“现在我问你,一个刘德华,一个陈木胜,你访问哪一个?”还在记者思考如何圆满回答之时,陈木胜把手一扬,颇为豪气的“说,不难为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