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师生全方位互动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以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特点,论述可采取的分组类型、优势和对其学习动机激发的作用。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 动机激发 小学数学学习

作为一种富有成效和互动积极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很早就被教学工作者应用于实践。但成型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则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并倡导,其灵动的教学互动情形,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较大幅度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有显著的实效,引起了众多国家关注、引进和研究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特点

学习动机,又称“学习的动力”,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它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我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共同趋势由近景性动机向远景性动机、由实用性动机向社会性动机过渡,其中正确的近景性的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低年级儿童主要的学习动机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动机。当前电子网络化普及的时代,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动性受到网络的侵袭尤为突出,对于以抽象的思维和繁杂运算为主的数学学习普遍较为厌倦。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表现出的特点是:

一是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还很弱。所谓的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小学数学教育是教育的起步阶段,对于众多看着动漫、听着儿歌的小学生而言,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极为有限,受其影响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处于发展阶段,求知欲望受到现有知识程度的影响,学习活动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精神满足,因此学习兴趣会被随时遇到的学习困难所打消;或者被随时出现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导致学习兴趣的转移。据笔者近五年(2007―2012)的教学调查,随着电子网络普及,新生代小学生已普遍接受电脑查阅信息和玩乐的习惯,他们较为抵触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由于这种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带有不分化性和不稳定性,从而使其内部的学习动机也带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随着数学知识越来越深奥,很多孩子就会以放弃的心态对待学科学习。

二是数学学习的外部动机表现被动、浮躁。心理学研究显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处于少年阶段的小学生,尚未形成长远的社会意义类型的学习动机,致使近期的外部学习动机成为主导作用。这时期,他们大致处于数学学习的具体运算期,其思维形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学习动机与社会相联系的程度还不大。他们常常是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学习。这些外界原因有:追求高分,大部分小学生的虚荣心和好奇心都很强,同学之间有强烈攀比心理,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有些小学生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做作业只是为了免受老师和家长的斥责,等等。因此,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美及思维训练的乐了无生趣,且容易因外界具象东西而转移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分组类型及其激发动机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首要是互动理念,即生生、师生、师师全方位互动为本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依据不同的互动属性,拟分成两种分组类型,说明其中的教学相长优势。

(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合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合也是异质就近组合,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种组织形式不需将学生分出层次,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碍,且课上无需重新调整座次,操作比较简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要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有一定聚合力的学习活动。

如“计算正方形面积”课题教学:

笔者首先以情景教学入手,罗列几个正方形形状的具体东西(如儿童玩具、桌椅等),引出学习主题――如上面的正方形面积如何计算?让同学们表达各自的解题方法后,将其归为四类:(1)像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一样,用摆小方片的方法推导四边形面积公式;(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想出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邻边相乘的积;(3)依据拼七巧板的经验或课本的预习,把正方形剪一剪后拼成长方形就可以了;(4)暂时想不到好的办法。

第二个步骤,按“各自的解题方法”的分组,随机组对(对无法分类同学,可让他们自由选择组别参与探求,也可从旁当参谋)。讨论的材料可由同学提前随堂准备,教师也可提供,但其职责是及时地对同学讨论的情况给予引导或介入讨论。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怎么办?小方片摆不满怎么办?可引导学生从高是2厘米、底是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摆起,想办法读出面积;然后分别摆高是4厘米、6厘米,底同样是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并应用移拼法得出面积;进而引导同学们计算任意平行四边形面积,以便深入了解割补法,提升数学思维。

第三个步骤,同学们交叉交流、教师引导辨析。课堂侧重把同学们探究的思维过程(包括碰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等)及初步得出的结果进行多方交流,引导他们对探究过程中所采用方法的合理性和对不同结果解释的科学性进行辨析。

第四个步骤,共同检讨、修正。和同学们一起检讨刚才的“原初想法”、具体演算、讨论辨析的学习过程,丰富和修正各自的思维模式。

第五个步骤,简炼出运算公式,对其进行普通的应用与巩固深化。

在这种自助式的互动教学中,需要向全体同学创设轻松的讨论平台,给予他们平等参与的机会。讨论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它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与讲授相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是因为胆子太小,缺乏自信,怕说错,在课堂上从不举手,而且常存有侥幸心理,希望老师不要叫到自己。合作学习不仅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增强他们的自信,更能启发其去思考,去合作,去创造。

(二)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合作学习组合。学习小组一般以2~6人为宜。小组成员之间个性差异较小,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目标驱动下开展学习活动。

如《圆锥体的侧面积》一课,预习课时,笔者让同学们组成小组,从周边自主选择一些圆锥体的实物,想办法测量出它们的侧面积,并把当初的想法、探索过程、困惑分组讨论,再记在讨论笔记上。上课时,可从同学们的笔记中了解到他们选取的圆锥体实物不同,其解决侧面积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选圆锥形纸筒,把它压扁后,发现侧面是长方形;有的圆锥体有商标纸,将其剪开,再进行测量;有的先用纸把侧面裹上,剪去多余部分,再测量纸的面积;有的同学受家里子弹壳的启发,猜想子弹壳展开的情况如何……根据他们的日记,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学生的探索成果,在比较、反思中认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提炼出更一般的求解侧面积的方法。

本次活动中,激发同学们积极地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让他们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周边材料,将探究的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直面原生态的现实问题,自主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再进行深入探究,将会大大提高他们收集、处理生活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处于自我意识模糊阶段的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组织有效的竞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在争先恐后的参与中,学生不仅收获了语言知识,还收获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便会把它当作一件乐事。合作学习为学生树立了成功的榜样,就是让他们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这过程中,学生确立了自身参照目标,从自身的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能够准确地感知自己的能力。如果学习不良的学生把自己跟优良的学生进行比较,就会越比越没自信,但是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则能从个人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也能够完成同样的任务,进而逐步确定了智力的增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