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化的祛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化的祛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但是人们关于文化的理解、认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误识,而文化的发展、交往,又陷入到深刻的误区和误会之中,致使文化的本来面目被形形的魅力所遮蔽。追本溯源。文化魅力的产生是由文化自身的属人性、动态性、多样性:矛盾性等特质所决定的。祛除文化的魅力,让文化按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需要对文化的自觉。这是文化祛魅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文化:祛魅: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9-0081-04

人类对“文化”寄托了太多美妙的情感、愿望,但是面对这个词,现在又有十分复杂的心理,因为人类对文化存在太多的误解、曲解,有人就戏称“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来理解和对待文化呢?其实,正确的路径应该是真正地去了解文化本身的属性、发展的历程、未来的走向,而不应该想当然或别有用心地对文化进行人为地解释和操纵。任何一种文化都无外乎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存在,都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其缺陷和不足,文化不是完美无缺的,文化也并不是,我们要理性对待文化本身,把不属于文化的魅力去掉。从而形成正确的、合理的、符合时展要求的文化观念。

一、文化“魅”力:重重迷雾的文化意向

文化曾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区域,人们对它的理解、认识处于蒙昧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新的解读和发展,又给文化产生了新的魅力,这里不乏“神”魅、“愚”魅、“误”魅,从而将文化和人的发展引入新的误区。

(一)文化理解:众说纷纭的文化误解

学术界关于文化的研究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随着19世纪下半叶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兴起,文化问题才真正摆脱了“前科学”状态,尤其是1871年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的发表,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给出文化的概念,自此文化研究广泛传播开来,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进行界定,形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局面。人们从符号学的角度,把文化看成是符号的系统,从关系论的角度,把文化看成是人与自然双向适应的过程,从程序论和价值论立场出发。文化被概括为“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相统一”等等。尽管文化的概念数不胜数,但一直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确定性的概念,反而人们的分歧和争议越来越大。可见,文化是一个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的概念。人们关于文化的理解与解释,对于揭示文化的本来面目不无裨益,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从不同视野、层面出发的理解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狭隘性,有的理解甚至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引向误区。

(二)文化认识:形形的文化误识

文化与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文化,人类就生活在文化之中,小到一言一行、风土人情,大到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提起文化,人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但真有追问起来,到底什么是文化,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的,事实上,越是人们常挂在口头上的概念,越是认为确定无疑、真正掌握的东西,往往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文化一度被看成是完美无缺的,是美好和光明的化身,然而,世界上并不存在尽善尽美的文化。文化一度被等同于文明,而实际上文化与文明存在本质的区别。文化一度被视为僵化不变的,其实,文化是不断演进的。文化一度被仅仅理解为一个名词,而事实是,文化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

(三)文化发展:愈陷愈深的文化误区

文化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创造的,是为了摆脱环境控制和实现自由而创造的,它自然应该是满足人类的需要,帮助人类摆脱环境控制和实现自由,但由于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局限性。任何现存的文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其内在结构和功能都存在着不合理性,都存在着自我相关的某些矛盾、错误、缺陷和不足。人类创造了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却愈来愈可能成为束缚人类自身的桎梏,成为不能满足人类需要的存在。我们把文化的这种自我相关的不合理性和矛盾性称为文化悖论。尤其是,当今世界,文化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甚嚣尘上,文化的商品化、舞台化愈演愈烈,民族传统文化的遗失相当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惨遭破坏,无论是民族文化,还是人类文化,其发展都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四)文化交往:难解难分的文化误会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任何文化发展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的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总是在同其他文化对立统一、冲突融合中展开,在接纳和吸收不同社会文明成果中实现。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是推动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通过相互的借鉴和学习,推动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但文化交往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不同文化间在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文化交往中,不同的文化类型如果不能超越各自传统和生活形式的基本价值的局限,从而对其他民族进行客观、公正地解读,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化误会,进而产生文化隔阂,甚至导致文化冲突。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间的交往非常频繁,但文化中心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大量存在,民族歧视、种族歧视、文化歧视司空见惯,这些错误的文化理念严重阻碍人类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二、文化“特”质:追根溯源的文化分析

文化魅力的产生有社会性、时代性、人为性的因素,但追根溯源,文化魅力是由文化自身的属性决定的。具体说来。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属性:

(一)从主体性的角度看,文化具有属人性

文化是一种属人的存在,属人性是文化的最根本的属性,它表征着人于文化的特殊地位,诠释着人之文化界定的“难言之隐”。一方面,人是在文化之中看文化。文化是人的现实的境遇,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更生活在文化环境之中。世界上不存在文化孤岛上的鲁滨逊,人无不是一定文化环境的存在。但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存在,人能够对自身境遇进行认识、创造,从而改善人的生活的条件、方式,推动人不断地解放和发展。但这也不是说,人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文化认识和文化创造,文化作为人的本体存在,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阈限,原有的文化传统、知识水平、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审美旨趣无不对人发生效应。人之看文化,犹如身在庐山之人看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方面,给文化下定义就是定义人本身。文化就是人的对象性存在。文化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人与文化高度相关。内在一致。文化认识实质是对人本身的认识,文化发展是人本身的发展。定义文化实际上是在定义人类自身,而给人类下定义,谈何容易。人类的本质没有定论,人类的历史扑朔迷离。人类的未来不可预期。“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直是困扰人类的谜团,这就决定了文化的界定、理解、认识是非常困难的工作,而形形的文化误识、文化误解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