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核电新巨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芝以目眩的高价收购西屋公司,瞄准了全球核电业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市场
中国春节假期刚过,一再推迟的浙江三门及广东阳江共计四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国际招标,迎来了一段炫目的插曲。
2月6日,日本第二大电子产品制造商株式会社东芝(下称东芝)在官方网站上宣布,将以54亿美元的价格,将英国核燃料公司(British Nuclear Fuels,下称BNFL)旗下的核电建造商美国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收归麾下。此一被收购的西屋,正与法国法马通公司(Framatome Advanced Nuclear Power)争夺中国的百万核电机组项目。
价值百亿元的中国订单,被认为是东芝高价收购西屋的推动力之一。
此前,东芝在日本国内虽然拥有35%的核电设备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却无所作为。究其根源,在于东芝的强项在沸水反应堆技术方面,而中国更倾向于采用压水反应堆技术――这恰恰是西屋公司技术所长。
作为占据全球现有核电机组半壁江山的设计者,西屋公司堪称中国核电机组国际招标项目中强有力的竞争者。而一旦西屋公司成功获得四个核电机组的合同,东芝亦将坐享其成,切入久未突破的中国市场。
东芝的计划当然并不仅仅着眼于中国。过去数年间,出于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以及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担忧,一度因安全隐患而沉寂的全球核能发电业重新步入康庄大道。停顿核电建设多年的美国已经开始呼吁建设新的核电机组,中国、日本等国亦制定了相当积极的核电发展战略。按照国际能源署估算,今后25年内,全球将投资约2000亿美元用于核电站建设。
东芝以相当于最初开价三倍的价格收购西屋公司,则被视为全球核电市场复苏的标志之一。新一轮核电竞争正在拉开帏幕,开出宏大发展计划的中国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价高者得
西屋公司被称为“核电鼻祖”。它曾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民用核电设备制造厂,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所使用的民用核能技术,几乎都来自这家公司。之后,由于美国反核运动高涨,美国没有新建一台新的核电机组。西屋公司因此将目光外移,先后向法国、英国、日本转让核电技术,由此培植了一批日后的竞争对手。
1999年,英国政府控制的BNFL,以11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CBS公司控股的西屋公司的核电业务;次年,又以4.85亿美元收购了ABB公司的核电业务。两者整合后,成为今日的西屋。
在英国,BNFL是拥有全部23台核电机组的两家公司之一。收购西屋公司,当时被视为BNFL私有化的前奏,但最终未能继续。2005年7月,BNFL决定将西屋公司出售,开价18亿美元,包括BNFL在一项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反应器(Pebble bed modular reactor,PBMR)项目中持有的22.5%的股权。
出售行动赶上了全球核能市场复苏的班车。西屋公司开发的核电技术,正是美国和中国重启的核电项目强有力的竞标者,而且这一技术已在英国市场经过了可行性研究。此时出售西屋固然是好时机,但也因此引发外界对英国政府发展核电战略的质疑。
但是,英国政府认为,如果决定建设更多的核电站,继续拥有西屋公司这一“核电鼻祖”,只会在未来带来尴尬。因为一旦西屋获得英国国内的项目,很可能被怀疑有“猫腻”;一旦竞标失败,则让人觉得英国政府对自己拥有的技术不自信。此外,由于西屋在包括中国等亚洲国家拓展业务,面临包括技术转让以及政策不确定等较大的风险,英国政府认为,对于由英国纳税人持有的BNFL而言风险过大。权衡之下,不如出售套现。
出售消息一出,15买家蜂拥而至;除了东芝,还包括法国的阿莱瓦集团(Arev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与日本日立(Hitachi)的收购联盟、三菱重工(Mitsubishi)和美国华盛顿集团(Washington)等。其间,美国总统和商务部长甚至通过外交渠道,为本国竞标公司向英国政府游说。
但是,东芝连续抛出高价甩开了对手。至今年1月,东芝以高出对手10%的价格获得独家谈判权;2月6日,东芝宣布以54亿美元竞标胜利――尽管西屋公司资质甚优,这一高价仍令人吃惊。它意味着BNFL用六年的时间,获得了近五倍的投资回报。
东芝的获胜,除了高价策略,亦受益于美国的反垄断政策。比如,与西屋公司同样在压水反应堆技术上领先的法国阿莱瓦(Areva)集团,就担心自己的收购会引发美国政府的反垄断措施。
东芝还在采取更多措施为收购增加保险。今年2月8日,在宣布收购西屋公司两天后,东芝公司宣布,将把西屋公司46%-49%的股权转让给五六家投资者,以降低财务负担,共担风险。据悉,目前与东芝进行谈判的公司包括日本丸红(Marubeni)和三井集团(Mitsui)。此外,曾参与竞标收购西屋公司的美国绍尔集团(Shaw),也有可能得到较少部分股权。
这宗交易预计在六个月内完成。由于西屋公司的业务涉及国家安全,这一收购交易将交由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引进一家美国公司,是东芝扫清美国政治与监管障碍的策略之一。
事实上,由于西屋公司原本已掌控在外国人手里,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均是美国的盟友,各界普遍对收购获得政府审批持乐观态度。人们更关注的,是东芝顺应核电复苏之风,如何勾画未来的蓝图。
双技术玩家
收购西屋公司后,东芝公司将获得全面的核电技术,有助于其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订单。因此,东芝社长西田厚聪虽然承认出价“有一点高”,但仍对长远的收益信心十足。他表示,收购后,东芝的核电业务收入预计在2015年达到6000亿-7000亿日元(约50亿-58亿美元),是现有规模的三倍。
东芝的核电事业始于1966年,曾生产了日本国产第一台设备及建设第一个110万千瓦的核电站。东芝的核电业务以沸水反应堆技术为基础,是日本国内核发电设备交货量第一的制造商。在日本,沸水反应堆核电站占所有核电站的60%,东芝在其中占的市场份额高达35%。但在海外核电市场,东芝的发展相当有限,在全球439个核电站中,东芝的市场份额只有4%。
“东芝的核电部门在日本国内并没有很高的市场增长,只有走出去才能够得到高增长。”东芝新闻发言人对《财经》说。为了进入有望大规模增长的市场,东芝开始实施收购战略。
仅从财务上考虑,东芝收购西屋公司的溢价显然高得惊人。据高盛集团的分析报告,西屋公司的总资产约30亿美元;净资产数字尚难以确知,但按照其母公司BNFL的净资产除以总资产比例约14%粗略估算,西屋公司的净资产数值不过4亿美元,与收购价相距甚远。以如此高的价格收购西屋,除了丰富技术本身,东芝更是为了全力以赴实施其国际战略。
东芝计划将西屋公司最多49%的股权出让,以减轻财务负担;并打算用公司的现金流支付对价,以减少对公司负债率的影响。但因涉及金额巨大,收购之后,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都表示有可能调低东芝的长期债券评级。
而在东芝看来,对西屋公司的高额溢价,还是基于对未来外部市场变化以及内部协同效益的综合考虑。收购后,东芝将接收西屋公司在世界上14个国家的34个代表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东芝在现有核电站中的市场份额攀升为30%,居世界第一位。
与BNFL收购西屋的1999年相比,东芝遇到的市场时机显然要美妙得多。在美国,官方和民间都以2010年为目标,呼吁新建核电站;在亚洲,中国和印度都有扩大核电站的计划;在欧洲,原来实施“无核化”政策的国家,也因防止地球温暖化而需要改变政策。
在今年2月6日的伦敦记者招待会上,东芝社长西田厚聪强调:“虽然收购金额庞大,但(西屋)所在领域发展迅猛,有望在今后的15年到20年内回收资金。”目前,东芝在核事业领域的收益率在10%以上,近三年年均收入2000亿日元,而西屋公司的收益率约4%,年收入规模也约2000亿日元。
按照东芝的算盘,其以日本市场为中心,在沸水反应堆方面具有强大优势;西屋公司则在世界市场上,在压水反应堆方面具有强大优势。两公司的组合,可以在双方的销售网络、两种类型反应堆的对应技术、以及涵盖设计、采购、建设的EPC能力、制造能力等所以方面形成互补关系,足以使东芝进军以前从未涉足的市场和领域。
这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中国。
中国机会
被收购的西屋公司,在中国的核电竞标中已接近胜利的终点。
目前在中国已投产及在建的核电机组中,几乎看不到日本公司身影。秦山核电站一期及二期均采用了国产堆型,三期则采用了加拿大原子能公司的重水堆型;大亚湾、岭澳核电站采用的是法国的阿莱瓦(Areva)集团旗下的法马通(Framatome)公司(下称法马通)的堆型;正在建设的江苏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的则是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的堆型。
2004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将浙江三门、广东阳江共计四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面向国际招标;到2005年2月28日正式截标时止,有十多家国际核电巨头参与投标。但初选后,真正的竞争者只剩下法国法马通公司、西屋公司和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三家。此后,俄罗斯原子能出口公司因技术方面的原因也宣告出局。
目前,西屋公司与法马通的竞争尚胜败难断。在竞标结果一再推迟公布期间,越来越多的消息称,最终结果可能是西屋公司与法马通分享标的:法马通获得三门项目,而西屋获得阳江项目。
然而,业内观察家认为,目前中日关系处于微妙时期,西屋公司与其远东最大的分包商日本三菱重工的业务合作关系,是最终确定西屋公司入围的障碍之一。而东芝的入局,将使这次关系中国能源战略的招标更添变数。
事实上,中国已成为东芝不可放弃的市场。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核电站31座,新增核发电能力3100万千瓦,增长数量和增长率均居世界第一。在核电建设方面,东芝便计划结合西屋公司尚未商用的AP-1000反应堆,以及东芝已有建设业绩的第二代沸水堆技术,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在亚洲扩大销售规模。对于中国,公司预计的销售额是3亿美元。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东芝发言人并没有正面回应收购行动对西屋公司竞标中国项目的影响,只是表示:“西屋在中国开展的海外事业将由东芝接手,但还有待收购手续完成。”
在拓展中国市场方面,东芝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在进行核电机组国际招标时,要求中标企业向中国公司转让相应技术,并必须由中国公司参与。另一方面,招标结果的一再推迟,亦显示建设核电站计划变数多多,这无疑增加了外资竞标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建设一座新的核电站需要五年时间;如果不确定性过大,东芝要实现预想的收益显然要困难得多。
多年来,中国内地主要的核电厂商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东方电气等都有外资合作伙伴,如GE、阿尔斯通以及西门子。在观察家看来,如果西屋能赢得阳江项目大单,东芝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自然水到渠成。但进入到陌生的中国市场,东芝还需要漫长的适应过程。
在东芝的远景规划里,中国并非惟一的“猎物”;在亚洲地区,日本、韩国以及印度亦是核电高速增长的国家。其中印度计划在2020年前新建28座核电站,将与中国一同成为领跑国际核电建设的两支主力。在西屋公司的老家美国,东芝的胃口更大于中国,预计销售额为18亿美元。
如果顺利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查,如期完成收购,东芝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的核电集团,不仅持有了西屋公司目前掌握的先进的第三代、第四代核技术,亦将成为民用核能技术的发源地。
这个双技术玩家的出现,究竟会给全球核电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