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观点 2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观点 2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范 唯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

高职教育须再思考办学模式和定位

高职教育目前还是垄断行业,所谓垄断行业,有两种方式可以形成垄断。一个是不允许人家做,需特许准入,比如高校设置严格的执业资格准入等就是典型,这属于国家制度设计范畴。另一个是人家做不了,你有绝活,不可替代,这属于自身能力范畴。现在高职“垄断”的学生主体是那些家庭条件很一般或者家庭环境相对不够好的孩子。这部分孩子出国没钱,所以国际竞争这块对高职暂时没有太明显的影响。本科当前基本不让扩招,但要是一旦放开再扩招,高职也就不能再垄断这部分生源了,这些孩子自然还会倾向去上本科的。第一是制度设计问题。如果一个专业一年招200人,不排除其中会有10个人特别拔尖,但是这不代表主体;也可能有10个人一塌糊涂,这也不是主体;而那70%~80%的学生才体现了学生的基本状况。因此,我们在做基本制度设计的时候,应重点为主体学生群体服务,需要想办法和花心思多关注这部分人,当然同时也必须考虑好要为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通道和提供特别指导,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第二是高职的办学模式。其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只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使用,工程教育改革也在用,而且他们在更高更深的层面用。高职有没有被替代的可能?现在似乎还比较安全,但是这个安全的期限有多长?也许不会很长。第三是高职的办学定位。一直以来,令高职教育界自豪的是高职的学生都从一线干起,能吃苦耐劳。这种优势还能维持多久?当越来越多甚至大多数本科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也开始从企业基层岗位做起时,还会有多少“适宜”岗位留给高职毕业生?这些恐怕都需要考虑。

周建松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高职院校办学的六个质量标准

一是就业率高。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果毕业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没有较高的就业率,就很难说它具有好的质量,至少不能说是高质量的,就业率应当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指挥棒。二是就业质量好。与就业率相联系,还必须讲究就业质量,也就是除了就业以外,还必须研究学生是否顺利就业、对口就业、优质就业,以及学生在岗位上的胜任度、发展状况等。从某种意义上看,就业质量体现出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匹配和协调,它是总体质量和结构质量的具体化,更是教育质量的标志。三是企业满意度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研究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应该是学校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推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条件。四是学生满意度高。学生既是学校教育和培养的对象,也是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大感受者。如果学生对母校的教学和管理都不感到满意,至少说明其办学质量是有差距和不足的,这个学校也是没有可持续发展条件和能力的。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五是创业成效明显。高等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和引导学生充分就业以外,还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创业,实施创业教育,把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起来,着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正因为这样,学生创业的成效和水平,也应该是教育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六是社会美誉度高。学校是一个相对独立又与社会广泛联系的教育机构,社会上的各种思想和思潮必然要反映到学校里来,同时学校的各种情况也一定会反映到社会上去,一所高质量的学校必然也应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俞仲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高职教育要完成转型升级的使命

在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样的大批技术革新能手。为了培养大批既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技术革新和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需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即理论适用为度和适当强化技术基础的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以技术活动全过程为导向的关系,以及面向现实的实务教育和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好以下原则:按照“双需求”原则来设计课程体系。过去是以岗位需求或职业需求为源头,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今天不仅要从岗位或职业的需求出发,而且还要从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来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按照“双训练”要求以构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既要重视以考证为目标的技能训练,也要重视以增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技术训练。按照“双并举”方针(实务教育和创新教育)来充实教学内容。在实务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深化实务教育内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良的素质和能力。按照“双考核”标准(技能考核和技术应用考核)来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从过去单纯重视取证率,提升为不仅要评价学生取证情况,而且要评价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情况。按照“双基地”思路来建设实践基地。不仅要根据工位、流程、工艺等的需求来选配设备、布置场地,而且要从如何有利于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技术应用能力出发来建设基地。按照“双功能”目标来确定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定位,提高高职教育面向现代化主战场的直接贡献率。

任君庆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

如何制定高职院校章程

首先,要明确章程制定主体,规范章程制定程序。高职院校章程的制定需要各利益主体平等参与。高职院校章程是高职院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其目的在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使高职院校运行更加有序和规范。要使高职院校章程对内部师生具有约束力和对社会具有公信力,就需要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平等地参与到章程的制定过程中,使各方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有效表达。高职院校主要利益主体包括政府、院校产权方、教职工、校友会、学生及家长、行业企业、社区等。高职院校章程的制定需要遵守合法的程序。章程的制定过程是高职院校内部的“立法”过程,必须遵守合法、规范的程序。其次,章程制定要突出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高职院校章程的内容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高职教育的规律:必须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宗旨;为生产、管理、经营和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紧密结合产业和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长效机制;建立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劳动部门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双师型标准建设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行业企业经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行业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重视社会的监督和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要体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特色。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高职院校章程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要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办学需要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