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希望:茧丝绸行业的久旱逢甘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希望:茧丝绸行业的久旱逢甘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丝绸行业是我国历史悠久,代表着民族文化精髓的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我国茧丝绸行业连续受到出口市场整体不畅、茧丝价格持续高涨、茧丝绸企业资金链吃紧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我国茧丝绸行业能够持续稳定、健康良性发展,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八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支持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并且加快推进我国由丝绸大国向丝绸强国的转变。

蚕桑兴旺是行业振兴的基础

八部门在《意见》中首先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茧丝绸行业发展的资金规模,着力支持桑园和蚕室改造、病虫防治……结合相关渠道,加强蚕桑良种繁育基地、生产基地建设。”

众所周知,作为茧丝绸行业漫长产业链的起点,我国桑蚕事业的兴衰对于整个行业能否健康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说,导致我国茧丝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的根本原因就是栽桑养蚕的农户减少了。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也绝非单纯是从表面上看到的进城务工人员多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少了等简单原因。

在四川省东北部有一个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号称“天上瑶池,地下阆苑”。这里不但旅游资源丰富,其茧丝绸文化和产业也一度十分发达。文成镇位于该市北部,栽桑养蚕曾经是这里老百姓的主要副业收入来源之一。

第一次到文成,是2002年左右。彼时,因为单位同事结婚在农村老家摆酒曾在当地小住两日。记忆中,他家住在半山腰处,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良田都在山下坝子上。房屋四周则密密麻麻地栽种着翠绿色的桑树,间或夹杂着几棵广柑树、梨树。闲聊中得知,正是依靠这些郁郁葱葱的桑树养蚕,我的这位同事才得以有钱考学读书,最终成长为一位对人民有用的人。实际上,在老区的农村已经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寒门学子是依靠着家庭栽桑养蚕换来学习的物质条件,从而改变自身命运。

2013年春天,因为工作原因再次走进文成镇,来到这家半山腰上的小院时却顿时感到诧异:人依旧,屋依旧,只是满山的桑树不再依旧。据了解,由于前几年蚕茧收购价格忽高忽低,非常不稳定,从而导致一轮老百姓自发的砍桑、毁桑浪潮,并且,也就是在前几年由政府牵头搞的观光型农业发展模式,也一度引起了大面积的砍伐桑树、换栽果树的潮流。事实证明,前些年这几次对于桑树的大规模砍伐,对目前桑蚕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西部农村确实存在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实问题,但对于留守在家的一小部分劳动力以及妇女、老人而言,对栽桑养蚕仍然有着比较强烈的愿望。在跟当地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攀谈中,他告诉我说,养蚕虽然比较辛苦特别是当蚕达到四龄、五龄时,对于桑叶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养蚕有一个好处就是见钱快,见现钱。养一季蚕也就是三四十天时间,然后把蚕茧出售到手的就是真金白银。这些钱在以往年月,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大的方面可以购买化肥、种子、农药,小的方面则可以满足日常柴米油盐等开支。当然,现在基本上各家都有人在外或打工或做生意,经济上的压力相对减轻不少。

不过,根据笔者调查走访以及了解测算,如果按照今年的茧子收购价格计算,一个青壮年劳动力在家养一季蚕的收入,比在城市打工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一大截。然而,遗憾的是即便是有个别人愿意回家从事蚕桑养殖,也面临人还在、桑树没了的窘境。

其实早在2013年春天的时候,笔者就在四川省南充市的千年绸都第一坊,遇到了一户蚕桑种养殖专业户,一对60多岁的夫妇。当老婆婆告诉我,他们老两口这一季春蚕喂了四张纸的蚕种时,笔者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从这两位老年人的劳力上分析,他们根本不可能喂这么多的。于是,笔者怀疑这又是一出“被导演”的闹剧。

不过,当老人将其中原委娓娓道来之后,笔者心中的疑惑才顿时大解,并且甚为叹服。原来,这老两口在蚕宝宝尚小、桑叶需求量不大时,全部由他们两人负责喂养。当蚕长大,对于桑叶的需求量大了之后,再将其在市区打零工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唤回,一家人齐心协力进行养殖。也就是说,他们家的青壮年劳动力是闲时进城务工,忙时则回家养蚕。这样一来,是两不耽误,哪种生产方式赚钱多就从事哪种生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这户人家在不知不觉中就给我们解决蚕桑养殖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另外值得庆幸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严重的问题。目前,在川东北各县、县级市都仍然保留有蚕桑局这样的单位,其主要工作重点就是抓蚕桑工作。以阆中市为例,该市蚕桑局早在今年9月初就抢抓今年蚕茧价格不断上涨的大好形势,采取宣传早发动、规划早动手、物资早准备、栽植早进行等一系列措施,力求抓好特色蚕桑专业村的桑树秋栽工作。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实际上是发出了一个信号,是表明政府全力支持蚕桑事业发展的信号。

毋庸置疑的是,有了政府在蚕桑种养殖方面政策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支持以及各种软环境上的帮助,再加上广大蚕农自身不懈的努力,相信我们的蚕桑事业必然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企业盈利是行业发展的根本

八部门在《意见》中提出的总体要求指出要“弘扬丝绸文化,培育民族品牌,扩大消费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且在主要任务中也明确提出要“开发蚕丝新材料、丝绸新产品,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桑蚕茧丝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

众所周知,在近些年我国茧丝绸行业不太景气、运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日子最难过的莫过于广大的缫丝、织绸企业。其原因主要在于原材料短缺涨价、人工成本一涨再涨、全球经济低迷、外贸出口萎缩、消费力下降等方面。

2013年,我国夏茧的收购价格可谓是石破天惊,创纪录地达到了每公斤44元左右。超高的蚕茧价格,虽然让蚕农们喜上眉梢并且加强了他们对于今后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广大丝绸企业来说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茧丝价格倒挂的现象,实际上已经是这几年来困扰我国丝绸企业的一大难题。

据了解,2013年我国茧丝绸供需市场基本平稳,生丝价格也比较稳定。但是由于茧子价格的暴涨,导致绝大多数丝绸加工企业严重亏损,并且出现了生产加工越多、亏损越多的怪现象。导致今年蚕茧价格涨幅较大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来自于地方有关部门的一则简报。据嘉兴市茧站报告称:“今年晚秋茧收购时茧贩子出动频繁,平均比正常茧站收购价格每担(50公斤)高30元左右。”

目前,在我国收购鲜茧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鲜茧收购资格证书》,但在蚕茧收购的实际操作中,据笔者所知在西南部分地区存在无证抢购日趋严重的现象。大量涌现的茧贩子形成的鲜茧抢购潮,一方面导致了鲜茧价格被不断抬高,另外一方面也造成了蚕茧质量的大幅度下滑。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于蚕茧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

如何确保广大丝绸加工企业盈利,可以说是我国茧丝绸行业得以健康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简单地说,丝绸企业不断创新工艺、更新设备、促使产业升级从而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丝绸产品是必然趋势。不过,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据了解,我国相关部门每年都会给各省份一笔支持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其目的是为加快推进茧丝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有效提升我国茧丝绸发展质量和水平。不过,在申报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的单位和项目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笔者在查阅西部某省份2013年度茧丝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名单中发现,该省份当年7个项目中仅有“织绸生产线二期项目技改”、“高效节能烘茧设备开发应用”两个项目跟丝绸加工企业有关,剩下的几个项目主要包括利用蚕蛹生产虫草、利用桑树枝生产蘑菇、桑树枝热解无害化利用等茧丝绸副业方面。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茧丝绸行业的振兴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就是丝绸加工企业的产业升级换代,企业的生存、盈利问题。因为丝绸加工企业可以说是整个行业的发动机、原动力,它们牵涉到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问题、专业人才的去留、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重要因素,因此维持丝绸加工企业的健康运转就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政策资金扶持方面理应对它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而对于茧丝绸行业中附带的农副业生产,是否可以考虑缓缓图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南某地是我国茧丝绸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计划经济时代这里各种茧丝绸企业遍布,茧丝绸产品一度全国驰名。市民党女士曾经是国营织绸厂的一名优秀的质检员,下岗后被一家私人丝绸企业聘请去工作。自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她的工作时间就显得闲暇了许多。虽然每月的工资照旧,但她仅仅需要在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到企业去一下即可。原因是,这家丝绸企业生产量急剧减少,有的时候甚至是只开机半个月。企业为了留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就不得不在工作量减少的情况下仍然发全勤工资。

实际上,在行业内很多人的思想中认为质检员并不是丝绸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就丝绸企业的质检员来说,表面上看他们的工作无非就是机械性、重复翻绸子,不过要在快速翻动中发现一匹绸子上细微的断头、抽丝等瑕疵,并且以此判断出这匹绸子是合格品还是次品,绝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够练就的技能。我们很多丝绸企业就吃过因为自己没有好的质检员检验出产品的瑕疵,而被客户退货、索赔的大亏。

但凡有远见的丝绸企业负责人都会在行业出现低谷时,不惜代价留住专业技术人才。实际上,就在党女士工作的这家丝绸企业,人才也一直是困扰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当市场行业看好、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时,却经常为了找不到熟练的挡车工而烦恼。同时,我们现在的一些丝绸类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前不久,笔者应邀参加了一所有百年历史的丝绸技术学校新址开业仪式。笔者发现,这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几乎都是服装设计、模特等比较时髦的专业,类似于丝绸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专业,如挡车工、机修工等根本没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这些专业即便是开设了也不会有生源。这是一个让人非常担心的现象,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茧丝绸行业中来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地进行产业园、开发区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牵扯了茧丝绸企业的精力,增加了茧丝绸企业的负担。比如说,某地级市共有12个产业园,其中10个都跟茧丝绸行业相关。当地的茧丝绸企业都被要求搬迁至产业园内进行生产。其中一个产业园建设时,号称计划引进投资200亿元,经过这许多年之后才如梦初醒,实际引进资金不到1个亿。俗话说“有多大锅就下多少米”,办企业、兴产业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地方发展经济的思路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产业仅仅靠想、靠吹是不会有发展的。

毋庸置疑的是,切实减轻茧丝绸企业负担、贯彻落实对于茧丝绸企业的优惠政策,在资金、技改、人才等方面对茧丝绸企业进行倾斜是确保茧丝绸企业能够实现盈利,渡过难关,进而振兴的关键所在。

市场繁荣是行业腾飞的关键

八部门在《意见》中还提出了两项重要任务,“统筹国内外市场”、“加强丝绸品牌建设”。就是要求“通过优化和创新商业营销模式、发展电子商务、建设专业营销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大力拓展国内外丝绸消费市场。”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行业是否健康发展最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市场销量来判断。茧丝绸行业中的丝绸产品在我国消费者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档、华贵的象征。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对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茧丝绸产品也就自然而然地“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欧美经济危机已经持续困扰很长时间,我国茧丝绸产品对欧美的出口,在2012年已经萎缩到了接近最低点。目前,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积极开发培育内需市场无疑是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茧丝绸行业中,蚕丝被这种产品在近几年可谓是异军突起,风靡神州大地。在四川省阆中古城里,星罗棋布着丝绸产品销售商店。在这里最具有特色、最吸引游客眼光的,莫过于女工们在店内现场加工制作蚕丝被的场景。众所周知,以蚕丝作为内质的蚕丝被具有贴身保暖、蓬松轻柔、透气保健等得天独厚的品质和优点。而让广大消费者最担心的也就是一不留神购买到假冒伪劣的蚕丝被。

阆中的茧丝绸商人正是瞄准了消费者的心理,于是便把蚕丝被的整个制作过程全部呈现于大家面前。只见一枚枚雪白的蚕茧,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在织女们的巧手下,不断被绷大并一层一层重叠起来,最终变成一床轻盈、漂亮的蚕丝被。“眼见为实”,各路游客们由于亲眼目睹了从蚕茧到蚕丝被的制作过程,确定这就是货真价实的产品,于是,在大呼神奇之后,争相购买。

当然,这种兼顾着茧丝绸文化传播功能的商铺出售的蚕丝被价格比一般商场要贵。但是,因为质量有保证也一直都是产销两旺。这个现象,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蚕丝被等茧丝绸产品市场确实存在鱼目混珠、假冒伪劣横行现象,从而导致消费者对于茧丝绸产品的购买行为变得谨小慎微。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者也经常和一些外地朋友谈起过茧丝绸商品销路不是很好的问题。大家普遍反映,茧丝绸产品穿着的舒适性、滑爽性等特点都是其他纺织品无法比拟的,但大家都很少购买茧丝绸产品主要是因为,普通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无法通过常规的眼看、手摸等办法判断其内在质量。并且,茧丝绸纺织服装产品价格都较为昂贵,一旦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对于消费者自身造成的损失也颇为可观。

综上所述,茧丝绸产品的质量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影响到它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不可否认,我国的茧丝绸产品市场上虚标蚕丝含量,甚至是用其他价格便宜的纤维冒充蚕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不良商家故意以次充好,借机牟取暴利,但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正规的生产企业,存在着侥幸心理,采用打球的办法忽悠消费者。比如说,虚标产品面料的蚕丝含量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不过,从实践经验来看这种办法是不可取的,不但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并且还影响了自己品牌在消费者中间的口碑。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获得一点经济利益,但从长远来说不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行业都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茧丝绸行业中的各个环节上确保茧丝绸产品的质量,也是决定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茧丝绸行业整体处于低谷的时候,八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可以说是十分及时的,也是茧丝绸行业迫切需要的。《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多个方面,为我国茧丝绸行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子,特别是其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快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等具体措施,更是让广大茧丝绸行业各方感觉如同“久旱逢甘霖”般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