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悠悠笛中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悠悠笛中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笛之入诗以载情传思,与鼓瑟钟磬、笙箫笳竽等乐器相较,自成体系,曼妙悠长。

一、古诗中笛音多与《折杨柳》《关山月》《梅花落》一类的乐曲有关。

《乐府诗集》之民歌“折杨柳歌辞”曰:“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这是写离别的诗。诗中“长笛”吹“折杨柳”曲,叹惜别情,可谓古诗第一笛。笛与《杨柳》曲、与“折杨柳”文化掌故的结合,决定它从诞生起就具备了其他乐器所无法替代的底蕴。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在诗中笛与“折杨柳”合为一体作感情的呼应,是用以烘托感情的媒介,用笛声表现故园之思、亲人之念。

《乐府解题》里载“《关山月》伤离别也”。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说亲人之念。陆游《关山月》“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意谓在《关山月》曲调中,寓有壮士报国无路的悲哀。这心情谁能理解!

《乐府诗集》卷二十四《横吹曲辞》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李清照《永遇乐》词“染柳烟浓,吹笛梅怨,春意知几许”,其中“染柳烟浓,吹笛梅怨”是“烟染柳浓,笛吹笛梅怨”的倒文,“梅”指《梅花落》曲调。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那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构成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写声成象,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感而不伤。

二、笛韵不断演变,开掘创新,蔚观。

唐陈羽“横笛闻声”意象除却陈陈相因,赋予全新内容。《从军行》“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在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背景上,突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声来自何人?诗人以“不见人”宕开去,却展现一幅威武雄壮的行军图:一支军队在红旗指引下向山顶进发。未言吹笛人,吹笛人自在。此刻“红旗直上”是“横笛闻声”的壮举,此刻的笛声成了激励将士冲锋陷阵的号角。《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或许正是“笛”中应有之义吧。

赵嘏《长安秋望》“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借深秋景色抒思乡之情。大雁还乡触发诗人乡愁,他在虽高亢却不欢快的长笛旋律里,默然无语独倚楼上顾影自怜。“长笛一声”说景含情,笛声高亢响远,似要牵动倚楼人的乡思远去,笛声一鸣即止,旋律不知失落何处,倚楼人怅然若失。《唐诗纪事》载杜牧读了这首诗,对于“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一个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的夜晚,客游湘江的诗人面对沉沉暮雨、滔滔江水……不禁浮想联翩,报国的雄心、怀才不遇的忧闷、飘零他乡的凄苦、知音难觅的惆怅,一时汇集心底,于是写下这首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名篇。诗的最后两句“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鸟门”,运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屈原放逐尚有渔父对话,而此时的诗人虽不及屈原境遇恶劣,但却孤独得连一个对话的人都没有。伴随诗人度过这寂寞夜晚的,唯有一腔难酬的壮志、一天秋风秋雨,一江滔滔流水。至此,我们在慷慨悲凉的笛声中又听到一声怅惆的叹息。

宋释仲殊《润州》“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康宫”,诗人伫立在北固楼前远眺大江,不知哪里随风送来阵阵笛声,看晴空里片片白云悠悠,不禁令人怀念起已逝的南京建康宫故址来。“一笛风”脱胎于杜牧“深秋帘幕千家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诗句,由笛声断云而想起六朝遗址,寄寓了国家兴亡的感慨。

朱淑真《秋日晚望》尾联“倚楼堪听处,玉笛在渔舟”,诉诸听觉,抒情主人公不忍听秋声,忽闻渔舟笛声渐渐又奏,激起新的感情涟漪:如水月色洒满西楼,孤独少女凭栏凝眸,寥廓江天澄江横流,波光粼粼渔火跳荡,悠扬玉笛夜空缭绕……好一幅晚秋雨霁图,动人遐思之境如在眼前。一笛尽显功力才情,难怪文学史上说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

王安石“已无船舶犹闻笛”,梅尧臣“回闻孤舟笛,烟水在何处”,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舟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出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深秋帘幕千家里,落日楼台一笛风”,刘威《塞上作》“古塞一声笛,长沙千里风”,都是由于听到笛子的声音而牵引出的怀古或怀乡之幽情。而李益《春夜闻笛》“寒已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则衬托春归人不归的感慨。刘辰翁《柳梢春》“笛里番腔,街上戏戏,不是歌声”则不忘抗元斗争。

(作者单位:湖南省蓝山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