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嫦娥曲终谁向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嫦娥曲终谁向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3号按预定计划,稳稳地软着陆于月球虹湾。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国家。在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后“嫦娥”3号顺利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15日23时45分,在全球的关注之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显示出“玉兔”号月球车的清晰图像,一面五星红旗鲜艳夺目。至此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宣布,“嫦娥”3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连中三元后

从2007年到2013年,我们骄傲于“嫦娥”1号、2号、3号的百发百中,圆满成功。就在2013年12月2日,“嫦娥”3号发射升空不久,我们注意到各大媒体最显著位置出现了“‘嫦娥’5号项目已取消”的新闻。在此我们援引这条新闻中最核心的一段话“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相关内部人士处获悉,我国对探月工程,乃至整个航天规划有重大调整,原来进行的载人登月准备工作暂缓。目前的探月计划,将是——‘嫦娥’3号达到落月;由于‘嫦娥’4号已经投产,也将如期发射,未来将完成模拟载人登月,进行采样,然后返回地球;预计的‘嫦娥’5号将停止研发。探月计划将告一段落”。

此消息一出,有疑惑,整个探月工程进展如此顺利为何突然终止;有遗憾,几千年的登月梦,几十年航天人的技术储备就这样戛然而止;当然也有极少部分总是洋洋得意于特立独行的人们为此叫好,以为终于可以用探月工程的钱吃一顿饱饭了。而事实是,几天后的12月11日,传出“近日,‘嫦娥’5号回收分系统空投试验完成了第二批次共5个架次的投放,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对不起,上面那位为取消而喝彩的同志,您可能要饿一顿了。

我想,作为一个航天战线上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接受记者采访的“相关内部人士”也许本意并不是如此,按照作为“嫦娥”1号备份的“嫦娥”2号在1号成功后转为3号先导星的先例,“相关内部人士”可能是想表达3号成功后,其备份4号会承担5号的任务采样返回。任务还是那些任务,只不过名字叫法不一样了,排序自动提前了一号。如此就说得通了。但是,与3号同一平台的4号可能无法实现预计中5号的全部任务,不过与2号同样去先导探路,验证其部分新技术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作为嫦娥工程既定“绕、落、回”计划中最后一步,采样返回的主体“嫦娥”5号任务已经在2011年立项,并开始研发。参与该任务的,不论是项目总体单位探月工程办公室,还是项目核心探测器的研制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均未有任何迹象表明停止项目合同。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2013年12月17日表示:“‘嫦娥’5号大约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任务是采样返回。”我们有理由相信,“嫦娥”5号确定正在稳步推进研发进程。在看到“嫦娥”3号精准地避开前方10米远的大坑稳稳着陆之后,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探月二期圆满成功的基础上,三期的研发人员会给我们新的惊喜与振奋。

登不登月

也有好事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将上述被曲解的新闻直接引申为“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可能已取消”。听起来十分惊悚,可细想起来,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自2006年颁布探月工程三步走后,老百姓听过“绕、落、回”,也就听到2020年实现采样返回这里就结束了。从未看到我国载人登月的时间表啊。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近期表示:“关于中国的载人登月,科学界和老百姓都非常关心,但国家还没有正式立项,不存在取消的问题。”其实,早在2013年两会期间,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胡浩透露:“备受关注的载人登月计划仍未正式立项。”

没有正式立项,何谈取消。但是我们要不要登月,能不能登月是可以讨论,也是可以回答的。

在国内媒体传出迟疑声音的时候,外媒倒是一派乐观祥和的气氛。美国《福布斯》评论:“假设中国的探月工程按计划进行,那么将在2025年的某个时间实现载人登月。”英国《独立报》援引天体物理学家戴维·怀特豪斯的话:“15年后下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很可能是中国人。”美国航空航天局新闻发言人乔士华·巴克就“嫦娥”3号评论软着陆与载人登月的异同时说:“从本质上来说,这二者是一样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着陆器的大小。”。我国运载火箭专家也称:“只要解决一个重型运载火箭研制问题,载人登月技术理念和技术基础就已完全具备了。”

至此,我们能不能登月的问题回答完毕。其实,业内人士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实力以及潜力。那么我们有没有在为载人登月做相关的技术储备呢?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古人都为我们担心过蟾宫内的生存问题。要想载人登月,首先必须确保可支持人类生命维持不可或缺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我们确实在为地外生存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这三道生命线的维系做着准备。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报道,12月1日17时04分20秒,北京航天城,随着“开舱”口令走出的航天员唐永康、米涛圆满完成了历时30天的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保集成试验。这意味着在不与外界有任何交互的全封闭实验舱内,我们已经能够实现满足2名宇航员30天地外生存的氧气、水和食物。应用滴灌技术和无土栽培的4种蔬菜除了满足食用需求外,通过数盏LED灯光的照射还能经光合作用把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据称每13.5平方米绿色植物可为1名宇航员提供足够的氧气。

值不值得

在回答了我们完全有实力登月之后,还要回答到底登不登月。为什么在知道自己能做好之后还要迟疑问个“为什么”?因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总是首先思考值不值得的问题。

人们总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同最先进的类比,我们的“嫦娥”工程进行到目前虽然在功能上相当于美国60年代的“勘察者”计划,但比其有许多方面进步。如此比较后会有短暂的掌声,以显示虚荣心得到满足。而后便安于满足,觉着这笔钱其实拿来买点吃的喝的更实在一些。可是“勘察者”后续的“阿波罗”计划,他们忘了去比较。或者说他们只看得到自己身边、自己眼前的一点点。

航天从来都是一个历时周期长,需要前期巨大技术储备的浩大工程。如果就此我们放下目前的进程,当有一天美国人登上火星开垦新疆域的时候,我们才想起来,咱们月球还没上去。对不起,到时候再捡起来,登月最少10年以后。为何一定要在知道落后了才追赶?

也许去火星,你我的有生之年是无法亲身体验了。但这绝不能是我们放弃挑战的理由。有网友说:“五百年前,中华民族放弃了对海洋的探索,五百年后,不能再让子孙痛惜我们放弃了星辰……”说得真好。您能想象葡萄牙人在拒绝对同胞麦哲伦环球航行资助后的懊悔吗?您有没有一丝丝地为刘大夏烧了郑和的航海图籍而咒骂过他的短视与狭隘?或者不冤枉了他,明朝的海禁政策是否让我们失去了航海大发现的先机?如今的航天大发现,我们不能再自断前程。

有网友直言不讳地说,不如给西部的孩子们多买几本书。我们必须承认,买书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就好比一个合理而可持续的科研体系,始终要确保预研这一部分的投入一样。对宇宙的探索,也许恰恰会成为未来西部孩子们书本里的知识,成为他们长大后从事的职业,甚至为他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一种全新的不可在今天预知的方式。

探索未知一直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源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向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无穷的动力。2013年6月,中国有载人航天精彩的太空授课,12月有探月工程扣人心弦的月表软着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就可能衍生出成功的载人登月。别让眼前的现实完全遮蔽了双眼,抬头看看天,更现实的现实在未来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