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力市场化改革绩效——基于发电上市公司的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力市场化改革绩效——基于发电上市公司的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选取2000~2011年发电上市公司数据,采用DEA方法对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绩效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显著提高了样本发电企业的生产效率,东部与中部地区的发电企业效率提升比西部更为明显。通过Malmquist指数方法分解发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结果表明发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效率的提高却以牺牲技术进步为代价。总体来看,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绩效是明显的。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改革;DEA;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GF062.9;F2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26-03

一、引言

自2002年国家正式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1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对于电力市场化给电力产业带来的绩效如何,研究者们的研究结果却远未达到一致。电力产业的改革绩效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视角来看,基本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选取电力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DEA方法与计量回归方法研究电力产业的改革绩效。比如楼旭明、窦彩兰、汪贵浦(2006)选取中国1981~2001年电力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评价了中国电力改革绩效的相对有效性,他们发现中国电力改革的绩效不明显;杨淑云、于良春(2008)采用中国电力产业1996~2003年省际面板数据,用DEA与Malmquist指数方法衡量了中国电力产业在市场化改革期间的生产效率变动情况,结果发现中国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没有显著提高企业的效率;但肖兴志、孙阳(2006)对1978~2005年间中国电力产业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清晰的规制框架、独立的规制机构与不断成熟的规制对象提高了电力产业总量与效率。第二类是采用上市公司数据对发电行业在市场化改革期间的绩效问题进行实证检验。于良春、杨淑云、于华阳(2006)选取了上市发电公司的样本数据,发现“厂网分开”改革没有显著的提高中国发电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李眺(2009)采用A股火电上市公司数据,利用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方法(SFA)与二阶段的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电价改革、要素投入对火电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现2005年以来以激励性规制为导向的电价改革显著提高了火力发电企业的生产效率。

电力产业分为发、输、配、售4个环节,目前的改革是发电市场充分竞争,但是输配售尚未完全分开,仍然保持垄断经营。因此,本文选取市场化改革前后发电上市公司数据,并采用DEA测算发电企业的技术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分解发电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以期详尽的考察发电企业在市场化改革期间的绩效情况。

二、发电企业的效率检验

(一)数据选取与说明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2000年之前上市的以发电为主业(大约80%以上的主营业收入来自电力销售)的电力企业为研究对象,时期为2000~2011年。在剔除主营业业务发生较大变化,以及数据缺失的样本之后,共选取20家上市发电企业。按照地域分东部地区6家(深圳能源、深南电A、穗恒运A、粤电力A、建投能源、国电电力),中部地区8家(皖能电力、漳泽电力、赣能股份、长源电力、豫能控股、通宝能源、内蒙华电、华银电力)以及西部地区6家(明星电力、三峡水利、桂冠电力、桂东电力、乐山电力、国投电力)。采用DEA方法测算效率需要确定投入与产出指标,本文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净额、流动资产合计为输入指标,主营业收入为输出指标。

(二)效率测算与结果分析

1.综合技术效率

为了测算样本上市公司2000~2011年的技术效率,我们采用面向投入的BC2模型,使用deap2.1软件计算的结果见表1(结果的排列顺序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类时的顺序)。根据DEA的理论,综合技术效率即为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乘积,纯技术效率是企业由于决策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而规模效率是由于企业规模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综合技术效率综合了以上两种影响企业影响效率的因素,因此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现实的生产效率,表1所列的即为综合技术效率(TE)。

数据来源:由DEA计算结果整理得到

(1)从图1可以看到,不论是全国平均的技术效率还是区域性的平均技术效率,2001年都是处于2000年到2011年这一时期的最低点,即从2000年到2001年技术效率处于下降通道,在2001年到2011年技术效率处于一种逐渐上升过程。表中的技术效率都是相对于本年度处在最前沿的发电上市公司而言,它衡量了不同发电上市公司相对于效率最高发电上市公司的相对效率大小,因此技术效率是一个相对指标。从2000年到2001年,平均技术效率的降低说明了不同发电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出现了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发电企业的技术效率明显降低。

(2)由表1以及图1可见,从2002年开始各上市发电公司的技术效率不断上升。说明我国在2002年启动的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由技术效率的计算结果可见,在经历电力产业纵向拆分与发电公司之间横向重组之后,引入以竞争机制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显著提高了发电企业的技术效率。此外,从2002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并且开始好转,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从而对电力的需求大幅增加,这也许是促进发电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提升的又一重要因素。

(3)在表1我们可以发现,发电企业的技术效率还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即从平均技术效率值来看,东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高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而中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又高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技术效率,中部地区平均技术效率逐渐赶上并超越东部地区。但是表中的结果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西部地区的国投电力(600886)在2000~2002年的技术效率均为1,即国投电力这3年是处于效率前沿面上,而在2002年之后逐渐偏离前沿面。可见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后,东部中部地区发电企业的技术效率比西部地区的发电企业上升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