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校办企业改革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最近几年,高校校办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校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要使高校校办企业在当前的改革大潮中具有竞争能力。应该首先进行校办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使校办企业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者。妥善合理地安排学校事业编制内人员。建立健全新型的财务制度。只有解决好以上问题才能使校办企业成为当前的现代化企业,同时又起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实践能力的场所。
关键字:高校;校办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实践能力培养;产学研结合
一.概述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高校校办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市场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公平竞争,校办产业若要在市场中生存下去,也要从其运转机制上提高自身的活力,其发展方向也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目前,很多校办产业也正面临着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要求。高校校办企业要解决生存的问题,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方针,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高校科技创新的新体制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和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校办企业在管理上渐渐开始显露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顺、学校直接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体制不规范、缺乏投入撤出机制等等。面对诸多问题,中国高校校办企业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就是必须进行改制,只有建立高校产业规范化制度,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校产业的新路子。
二.高校校办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办好高校校办企业对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高校校办企业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起着补充作用,并且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从而为国家建设服务。②补充高校办学经费的不足。我国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要采取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兴办高校校办企业可以增加学校收入,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经费紧张的困难。③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结合。目前我国高校科研人员在全部科研力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主要科研成果大部分来自高校,而高校科技成果通过企业实现产品化的比例很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校科技成果往往重理论轻开发,直接面向市场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过长。这种情况下,发展高校校办企业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高校校办企业可以从市场上取得第一手需求材料,在高校与企业间建立双向互动机制,把高校科技成果与社会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④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而在这一过程中,“实践能力”是薄弱环节。高校校办企业为解决此问题创造了平台,可以承担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直接感受市场,培养了创新和创业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
1 学校与校办企业资产的关系
要使高校校办企业跟上当前改革开放的发展。并且具有竞争能力。应该首先建立学校和校办企业之间的资产的新型关系。使校办企业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营者。在完成清产核资和资产划分,接下来的工作是规范学校的投资行为和经营活动,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在资产经营公司成立之日起,学校不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行经营及投资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照章纳税、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是劳动用工的主体,享有劳动用工自;而劳动者是劳动力的主体,有选择职业的自。在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和劳动者的地位互相平等,双方依据法律,按着平等自愿原则,以合同的方式确立劳动关系。在确立这样一种劳动关系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选择劳动者,也可以辞退劳动者,劳动者也可以选择企业,辞去职业,双方都享有充分的自由。
2 学校与校企员工的关系
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新型关系中遇到的人事问题则相对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学校稳定和改制进度。应当采取措施避免让个人来承担改制的成本。学校在此项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学校事业编制内人员,在个人与企业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如继续在新企业任职,则认定为由学校委派到企业,在受聘于企业期间,保留事业编制、职称和职务级别,并可按照学校规定晋级,但不再享受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工资和社保由企业负责,到退休年龄回到学校退休。其余人员则由学校人事部门统一进行二次工作分配。对于改制企业的聘用员工,首先解除劳动关系并给予一定补偿,然后根据情况将一部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骨干职工安排到改制后的新企业继续工作。
四.新体制下的财务制度
在计划经济年代,学校是教育事业单位,校办企业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事业单位的性质。校办企业的场地、房屋、物资设备、资金都由国家或学校无偿划拨,校办企业职工享受事业单位职工待遇,编制内的职工工资在学校事业费中支出。校办企业在向社会提品、技术以及劳动服务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以出色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生产等工作任务,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目标。然而,在计划经济年代长期以来,很多校办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效益差、成本高等问题,有些企业负责人对财务管理了解少而且不重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校办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首先是建立企业法人财产经营承担责任制度。学校应赋予企业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学校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资产经营责任书,对企业财产的保值增值承担经营责任。其次是建立经营者考核制度。学校作为出资者,应当选择经理人,保证德才兼备的人担任经营者职位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才能确保所有者的管理意志在经营者身上得到落实。其次是建立收益分配制度,校办企业要坚持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的原则,理顺分配关系,切实提高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制度。学校在分配企业利润时,要打破传统的不合理的分配机制,应根据风险责任与收益对等的原则,给予经营者奖励和惩罚。校办企业可试行年薪制分配方式,经营者年薪收入应当同企业经营业绩、经营难度、经营风险紧密挂钩。最后是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出资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经营者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容易出现的出资者长期投资目标与经营者短期行为之间的矛盾。
高校校办企业要改变过去的核算方式,不仅要搞好财务的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更要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有预见性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资金的筹措、使用和资金的回收及分配上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更要树立风险意识,以便正确地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解决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校办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关键措施是对高校校办企业进行体制改革。从而建立新型的学校与校办企业的关系。大力扶植高新技术型校办企业的发展。促进高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使得中国的高校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骚.政策原理与分析[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崔宝路.发展高校校办产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3】张秀梅.中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王青(出生:1956年6月25日 性别:男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电子、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应用、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