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地可持续发展初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林业部相继出台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以及《全国生态环境规划》等重要文件,指出要坚持走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研究隐形减量、有形减量、短期与长期效益之间的矛盾与效益衡量标准等因素对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林地;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143-2
实践证明:林业不但是我国基础产业的重要部分,而且肩负着促进社会、经济、人文的发展与环境的优化双重任务,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1]。林地是林业的基础,林地的可持续发展对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多,资料与文献比较丰富,而对林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资料与文献比较缺乏,本文根据林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出发,对如何实现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对策,以供参考,望能够引起林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 林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隐形减量
隐形减量指的是林地总产出的降低以及质量的衰退。现阶段,保护林地的质量未被大家关注,重视度不够。林地质量的好坏对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持久性产生直接影响。由于开发的保护措施不足,导致林地的质量降低,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增大了受灾面积,进而对林地的总产出产生影响,长此以往,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限制和阻碍,对林地总面积的减少是一种隐形影响,值得被大家所重视。
1.2 有形减量
有形减量指的是林地总面积的缩小。林地作为野生动植物资源与森林资源的载体,缺少一定面积的林地就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公路或者水库的修建、毁林开荒以及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出现,致使每年将大面积的林地转变成为非林业用地,导致我国大量林地的流失殆尽[2]。被占用的林地资源中存在一部分未办理有关手续或者未缴纳相关的补偿费用的违规开采,加速了林地的破坏和流失,使林地经营者的权益都受到非常巨大的损害,对林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1.3 短期与长期效益之间的矛盾
林地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是长久的、持续的,提高和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林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而短期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较小地区的生产需要,忽视林地的短期效益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1.4 效益衡量标准
林地的利用效益通常是以产值作为衡量标准,这种衡量标准未反映出林地的特征,难以真实地、准确地反映出林地利用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转变观念,必须要重新审查林地效益的判定标准,不应该只按照可见价值的大小来判定,必须准确反映出林地利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功能秩序以及系统结构产生的影响。
2 如何加强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2.1 建立健全保护林地的奖惩机制与制约机制
有数据显示,我国需要(3.2~3.2)亿公顷的森林面积,需要(3.5~3.6)亿公顷的林业用地,大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6.8~37.5)%,然而实际上却很难实现[3]。
对林地的保护要做到:第一,要理清林地产权关系,实行资产管理;第二,把林地清查数据作为前提条件,把林地保护规划作为重点,对一部分条件较好和基础设施较好的林地实行永久性保护,其应达到林地面积的80%,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第三,实施林地的转用许可,无论林地作何用途,林地产权一旦发生变化就必须取得许可证,对于非法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的行为,必须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办理相关手续,并缴纳罚款和补偿金;对于不合理占用或者非法征用的行为,要予以收回;对于因历史原因改造为农田用地或者非法占用但又极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土地,要坚决予以归还;第四,建立健全林地保护的司法与制约机制,实行“首长责任制”,将林地保护的好坏纳入行政机关部门干部的政绩考核中,要充分运用法律的手段,将部分不合理征用或者占有的林地申请得不到批准、许可。
2.2 实行林地动态的平衡管理
为了保障现有林地的不再流失,要努力探索在人口、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使林地面积也应随之增长。第一,要保障林地总面积的稳定,使有林地减少同成林地增加达到平衡,对于因林业建设征用或者占用的林地,使用者要肩负开发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林地作为补偿,保障林地总量的不变;对于没有条件的使用者,需要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林地林木补偿费以及安置补助费等费用;对于与开发挂钩的占用林地,要做到占用林地面积与新增林地面积的平衡;对于临时使用林地的企业、单位,要按照《土地复垦规定》缴纳林地损失补偿费[4];第二,通过开发储备荒地资源,促使林地面积的持续增长,持续一种动态的平衡,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2.3 注重林地的质量保护
林地保护不仅要注重对数量的保护,还要注重对质量的保护。第一,要对现有林地进行质量评定,设置林地登记卡进行分类和归档;第二,提高林地分类结构的标准化、模式化,并对其进行总结,便于推广;第三,对使林地质量恶化或者地力下降的分类进行改造和调整;第四,对于长期使用大量化学商品的林地进行土地质量和肥力检测。
2.4 建立健全林地效益核算系统
第一,要改善无偿占有或者使用林地产生的价值;第二,要改变林地效益的核算方法,改变传统的只反映经济活动不反映公益价值的方法,迫使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出林地资源和公益价值的新的核算体系,并与国民经济相结合,从实物和货币两个方面进行核算,综合反映出林地资源与公益价值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与此同时,建立健全林地效益核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林地产值低以及不被关注等问题。
2.5 制定出优惠政策以推动我国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林地资源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5]。必须正确看待我国市场经济与保护林地资源的关联,要求我国在市场环境下,对林地的资源配置具有调控以及指导的作用。
2.6 科学合理的开发储备资源或者替代资源
林地与耕地、房地产用地不同,是植被以及动物的载体,植被虽然吸收了土地的养分,但是对土壤也起到了保护和改良的作用。实行优惠的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我国的荒山荒地获得开发和利用。
总之,只有建立健全保护林地的奖惩机制与制约机制,实行林地动态的平衡管理,注重林地的质量保护,建立健全林地效益核算系统,制定出优惠政策以推动我国林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合理的开发储备资源或者替代资源,才能实现我国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主要政策问题研究》课题组.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与林地可持续经营[J].林业经济,2010,(08).
[2] 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黄启忠,朱建军,何大乾.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03).
[3] 从丽侠,程志楚,杨元梁,张东水.基于Web GIS的林地可持续经营信息系统设计[J].河北林业科技,2007,(01).
[4] 苏祖云,费世民,李裕.新时期林地资源管理问题的重新认识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7,(03).
[5] 张忠潮,童静.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林业“三定”[J].改革与开放,2010,(20).
作者简介:涂程莉(1987-),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林业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