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医院门诊“搬”进校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医院门诊“搬”进校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6月的一个夜里,来宾市忻城县果遂乡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蓝小海浑身发热,同学们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往校医室。一进到校医室,蓝小海就昏了过去。医生量体温,高烧40度;用听诊器一听,蓝小海肺部全是“罗音”——这是重症肺炎的征兆!医生当即决定将蓝小海就近送到合山市医院。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蓝小海得救了。苏醒过来的蓝小海打电话告诉在外打工的父母:“爸、妈,我好多了,你们不用担心,现在学校有医务室啦!”

从2011年开始,忻城县为了解决寄宿制学生就医难的问题,实施了“乡镇卫生院医生进驻校园医务室工作制度”,在各乡镇的中小学设立了“乡镇卫生院驻校医务室”,执行“乡镇卫生院医生晚上住校服务制度”,解决了全县18所寄宿制中小学2万多名寄宿生的就医难题,告别了过去“小病基本靠挺,大病家长来领”的历史。

班主任委屈的眼泪

“学生住校得了小病、受了小擦伤就强忍着,出现高热或实在疼痛难忍时才会告诉老师,再由学校通知家长送学生去医院。一旦在晚上遇到学生患病,送医的难度就会加大。”忻城县教育局的相关负责人道出了过去的困境。

忻城县城关初中的校长黄晓东回忆说,2009年5月的一个夜里,该校初三男生小张忽然在宿舍上吐下泻,他和班主任闻讯后立即从8公里外的县城赶到学校,班主任还从家里带来了些常备的肠胃药,服药后小张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黄晓东校长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些。岂料,半夜里小张的病情突然复发,守在学校的黄校长和班主任急忙将小张送往县医院就医,并通知了小张的家长。医生检查后,直接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小张父母听后,扯着班主任号啕大哭:“为什么不早点送医院呀?”20多岁的女班主任一时委屈得说不出话来。庆幸的是,小张经抢救后挺了过来。

家长的责问、班主任委屈的眼泪,还有孩子痛苦的表情,让黄晓东校长至今仍觉历历在目、刻骨铭心。从此,作为校长的他就再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学校1 400多名孩子的健康安全时刻挂在心头,晚上手机一响,黄校长就担心:“是不是又出事了?”

据了解,学生就医难的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原因在于:校医没有编制,而具备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员因待遇过低,不愿意到学校从事校医工作。

学校没有专职的医生,遇到学生患病,特别是晚上,送医的难度很大,学校的领导、老师都倍感压力。“我们都希望问题尽快解决!”黄晓东校长的呼声,实际也代表了广大乡镇寄宿制学校校长的呼声。

出台新机制

学生的病痛、校长的压力,引起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研讨后,忻城县决定由县政府牵头,县教育局、卫生局联合“出招”,努力破解乡村学校的就医难题。

通过讨论商议,忻城县决定让乡镇卫生院派出医生进驻农村学校,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2011年初,该县在大塘中心小学、马泗中心小学等学校开始试点。2011年下半年,全县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全面铺开,并进入了提升阶段。

乡镇卫生院派医生驻校这一机制又被称为“1115”工作机制,即每个寄宿制学校设立1个驻校医务室,白天值班医生在卫生院照常上班,手机随时保持畅通,一有情况,学校立即通知医生前来问诊;晚上乡镇卫生院指派1名医生到学校值班,学校安排1名学校领导值班,学生住校期间每周必须安排5个晚上的值班时间。晚上教师放学离校后,值班医生从18时到次日上午8时在校值班,全面负责在校学生的健康安全。

为了确保该项制度顺利开展,忻城县财政为每个驻校医务室拨款1.5万元,配备了基本药品和器材,并按照每人每天60元的标准,给值班医生提供值班补助。

这项制度有效化解了该县乡镇医生严重不足、无法抽调力量到校任全职医生等问题,基本满足了乡镇寄宿制学校普通医疗服务的要求。目前,忻城县全县1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2012年春季学期全部建立了“乡镇卫生院驻校医务室”,执行乡镇卫生院医生晚上住校服务制度,共有60多名医生参与此项工作,受益学生达23 897人,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

2012年7月4日的一个晚上,忻城县城关初中初一年级的女生蓝淑桢突患急性肠炎,疼得直冒冷汗,同学们发现后立即把她送到驻校医务室。值班医生对蓝淑桢的病情作出诊断后进行了紧急处置,然后与值班领导一同将其送到卫生院就医。由于诊断正确,处置及时得当,蓝淑桢在卫生院很快恢复了健康,第二天便可以回校上课了。

“有了校医,我们老师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黄晓东校长感叹。

不但学校的领导、老师松了一口气,学生家长也“省心”“放心”了。

北更乡中心小学的小丽和小桃两姐妹是留守儿童,家住在偏远的内仁村。姐姐体弱多病,过去由于学校没有校医,最近的卫生院离学校也很远,倘若姐姐生病,照顾姐妹俩的奶奶又无法及时从遥远的内仁村赶到学校,于是奶奶只好到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以便照顾姐妹俩。

自从北更乡中心小学有了校医之后,奶奶定期带着孙女到医务室做简单的检查。“学校有医务室,夜半有个病痛也不用担心,我心里感到踏实多了,把孙女送到学校住宿,我也放心多了。”奶奶说,“在校医的建议和指导下,我孙女饭量增加了,身体也一天天健康起来。”小丽和小桃的奶奶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留守儿童心中的安慰

2012年9月3日,是北更乡中心小学在“撤点并校”后,学生住进新学校的第一个夜晚。当晚宿舍关灯后,便不断有低低的哭泣声从宿舍里传出。

“老师,我肚子痛。”

“老师,我发烧了。”

“老师,我喉咙疼。”

……

值班老师发现后,就把这些出现状况的学生带到医务室让值班医生检查,当晚值班的是北更乡卫生院院长肖云杰,他亲自为这些学生检查,却发现这些学生的身体毫无异常。

肖院长再次仔细查看了这些学生,心生疑惑之际,突然想到:这些学生年龄都还小,第一次离开父母住进学校,因为太过于想念父母,所以在晚上熄灯后才会出现这么多毫无病因的症状。肖院长当即告诉值班老师,这些学生需要的不是药物,而是大人们更多的关爱。“只有我们服务得更仔细、更周到一些,他们才有安全感,才能安心地住校”。

此后,住校的医生们更加关注这些远离家人的留守儿童,学校也加强了这方面的举措。驻校医生蓝经辉说,乡村学校里很大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早已习惯了吃苦,一点小伤、小病往往自己承受着、强忍着,所以我们应该主动、细心地去关爱他们,为他们贴上一片创可贴,送上一些消炎药,孩子们就安心多了。

寄宿制学校的孩子们,每晚睡前想起爸爸妈妈,总爱跑到医务室门口探头看看“白大褂”,心里便找到了些许安慰,北更乡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小张同学说:“看到有医生叔叔在我们身边,心里踏实一些,因为医生叔叔有时候像爸爸。”

扩大工作范围

忻城县的这项工作做起来后,该县逐步扩大驻校医生的工作职能范围,开始把健康服务和疾病预防加入校医的工作范围。驻校医生每学期不定期开展医疗健康教育,提倡和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把预防疾病的发生作为主要的工作职责。目前,该县已有多个乡镇的驻校医生展开了宣传保健知识工作,不少驻校医生还帮助学校建立健全学校师生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普查等。

此外,该县还在现有驻校医生晚上值班的基础上,根据各季节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逐步推行校医白天也到学校值班制度。

为确保医疗安全,忻城县教育和卫生部门抽调了部分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驻校医务室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加强对驻校医生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医务室工作制度,为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忻城县卫生局副局长罗伟介绍说,乡镇卫生院本来就缺少医生,驻校医生“两头跑”,不仅要在卫生院轮班、值班,还要夜里驻校、白天随叫随到,很辛苦。但却没有一名驻校医生值班脱岗,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园医疗事故。

据了解,忻城县将探索更好的医疗服务实施途径,形成长效机制,下一步将在有条件的乡镇中心幼儿园设立驻校医务室,让这一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成熟,以更好地发挥“乡镇卫生院医生进驻校园医务室工作制度”的效用。

(责编 韦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