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箭杆”悟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粱最上端的那一段光洁的秸杆,在农村俗称“箭杆”。
箭杆在乡下是极为常见的东西,经常被用来当柴烧。箭杆就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小国寡民”状态。但在纯朴的农民眼中,乡间的一草一木都有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会派上用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箭杆就拥有这种幸运。
箭杆坚挺、光滑,给人一种整洁、利落的感觉,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于是,在乡下,它们被广泛地用于串“盖帘”。手巧的农妇将箭杆剪成约半米长,然后用麻线或铁丝串在一起;再把两片修成圆形的箭杆帘子钉在一起,一个盖帘就做成了。盖帘可大可小,全凭用途。盖盆扣锅,那就小些,直径半米即可;若是盖酱缸、扣面缸,则直径必须达到80厘米以上。盖帘轻盈、整洁,瞅着都透着家庭主妇的灵气。盖帘除了苫盖功用外,还可用来盛放面食。乡下人包饺子、擀子,在案板上做好了,都习惯放在盖帘上。饺子、子摆在盖帘上,瞅着像韩信点兵,整整齐齐。箭杆的外皮是一层较硬的细篾,它隔水、隔热、防潮,这使得盖帘的寿命大大延长。盖帘用的时候平放,不用的时候往墙上一挂,相当方便,也不占地方。
小时候,箭杆还曾经起过算盘的作用。将箭杆剪成五六厘米长,串在一起,装进书包,就是数学课上的教具了。现在资深的教育学家们肯定想不到:二十多年前,在中国贫苦的农村,竟然有一大批农家子弟用这种简陋的教具体会着“数”的概念。
如果说箭杆可以当算盘使用让一些人感到惊讶的话,那么把箭杆当筷子来用则有点匪夷所思的味道了。在那个筷子都是稀罕物的年月里,乡下人常用箭杆做筷子:把两根箭杆剪成筷子长短,就是竹筷的替代品,夹菜、搅汤、扒拉饭,一样灵巧、好用。贫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灵感。
箭杆还有一种特殊的用途,那就是做箭。小时候,农家院的孩子常玩一种“攻山头”的游戏,所用的弓是用树枝的,所用的箭就是箭杆做的。“箭杆”之所以得名,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极像古时两军作战时用的箭杆。把箭杆一削,一帮孩子就可以呼喊着穿街过巷,爬坡上山,玩“攻城掠地”的游戏:“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俨然一幅“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虎狼之师混战图!
箭杆就这样平静地在乡间生存着。没有人为它们作传,更没有人把它们与“显赫”二字联系起来,它们就是一种寻常的植物秸杆。但其貌不扬的箭杆还是折射出许多闪光的东西――它们拥有很多独特的作用。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永远都处在平凡当中,但它们有着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平凡但不平庸。人也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活得很平凡,但也无须自轻自贱,因为平凡的背后积聚着一定能量的不平凡。在机缘来临或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那些平凡就会绽放出奇异的光彩。正如一个人:如果他活出了自己的独特价值,那他即使再平凡,也是伟大的!
就像那箭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