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马可·佩雷拉 巴西古典吉他大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马可·佩雷拉 巴西古典吉他大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经过四个多世纪的历史沉淀,古典吉他已经成为当今西方古典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主流乐器,被誉为同钢琴、小提琴并列的世界三大乐器之一。世界各国的乐迷都被它纯厚的音质、华丽的音色以及丰富多彩的演奏形式所吸引,贝多芬曾说过:“古典吉他就是一个小型的交响乐团!”在古老的六弦琴传入巴西后,吉他音乐开始在这片拉丁美洲土地上蔓延滋长,充满音乐天赋的巴西人将吉他音乐作为他们日常娱乐中不可或缺的节目。

马可·佩雷拉,生于南半球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圣保罗,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巴西作曲家、吉他演奏家和大学教授。佩雷拉在十三岁的时候才开始接触音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年纪已经“很晚了”。幸好,佩雷拉的音乐之路完全没有因为起步晚而受阻,他很好地弥补了儿时错过的时光。在圣保罗,他师从乌拉圭古典吉他大师伊萨亚斯·萨维奥(Isaias Savio)。在充满艺术气息的巴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潜心学习五年,在巴黎国际音乐大学获得了古典吉他演奏的硕士学位,并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对另一位巴西音乐家、拉美最负盛名的作曲家海特尔·维拉·罗伯斯(Heitor Villa Lobos)进行了深入研究,凭借论文《海特尔·维拉·罗伯斯与他的吉他作品》,获得了巴黎索邦大学的音乐学硕士文凭。

回到巴西以后,佩雷拉依然和学术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在利亚大学开设了古典吉他和功能和声这两门重要课程,并在里约热内卢国立大学(UFRJ)教授和声、编曲和即兴演奏。佩雷拉的吉他演奏技艺使他的舞台表演和专辑(包括独奏和原创作品)水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在圣保罗录制的两张专辑《巴西当代流行吉他》(1985)和《弦圈》(Círculo das Cordas,1987)让他获得了1988年在纽约市政厅演出的邀请。1993年,他对加·考斯塔(Gal Costa)作品的改编为他赢得了夏普流行音乐最佳编曲奖。第二年,他又以专辑《快乐的聚会》(Bons Encontros)获得了最佳独奏和最佳器乐专辑两项夏普大奖。与此同时,佩雷拉广泛地与当今巴西乐坛最顶尖的音乐人合作:1996年,他成功地在家乐福世界吉他大会与巴登·鲍威尔(Baden Powell)和维森特·阿米戈(Vicente Amigo)同台演出。2000年,他和拉尔夫·唐纳(Ralph Towner)在美国的国际吉他之夜系列进行了巡演。

佩雷拉酷爱巴西音乐,在吉他演奏上颇有建树和创新,比如用吉他来演奏肖罗(Choro)、桑巴这些风靡巴西的流行音乐节奏。他的作品受到巴西、拉丁美洲和爵士音乐很大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引人入胜的旋律以及多样化的节奏,有时听上去是如此不可思议的即兴,却总是拥有极富魅力的天赋,让你惊异于“古典”吉他这样一种也许是史上最正统的六弦琴,竟然也能产生让人窒息的音响效果。身处巴西这样一个拥有深厚吉他文化传统的国度,很多音乐听起来都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但佩雷拉巧妙地避开了一般演奏家经常会落入的“陈词滥调”的陷阱,他的和声与节奏的深度,甚至会让一些吉他同行们叹为观止。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一些演奏家能让你在聆听时会心一笑,因为你从心底里知道,通过他们独树一帜的诠释、改编和创作,他们带来了一份其他人也许很难做到的、具有某种诗意的珍贵礼物。马可·佩雷拉便是这样一位演奏家,他既能以一种学院派的严谨态度演奏出那些风驰电掣般的精准音符,同时又可以用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细微差别,体现出自己音色的与众不同。绚丽夺目而又富于灵感的音乐从他的尼龙弦吉他中汩汩流出,让聆听者浸淫其中,不由自主……

2013年9月17日,马可·佩雷拉将携手风琴师克拉默(Bebe Krame)和贝司手维尔蒂(Guto Wirti)来到上海,组成马可·佩雷拉三重奏,试图重振当年Surdina三重奏的雄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的时代,Surdina三重奏在巴西最有影响力的电台之一国家电台旗下成立,曾经风靡一时。值得一提的是,此场演出还将作为上海音乐厅2013-2014音乐季的开幕演出,佩雷拉三重奏的实力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