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形势分析和趋势预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形势分析和趋势预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的宏观经济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经过此轮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有望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的同时,出现既无通胀又无通缩的佳境。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会继续有所放慢,但这不是转折,不会进入“周期性的低迷期”,中国经济在阶段性适度调整中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长潜力。2005年下半年房地产业增长和出口增长的明显调整符合短期调控政策预期,也符合中国经济中长期利益。为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我们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地政府要切实落实中央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使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使宏观调控的成果进一步巩固。重点是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三个“转变”。一是重新确立住宅消费和投资理念,二是加快完善房地产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三是改变和完善住宅的生产销售方式。(2)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可能出现的过度调整。将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由目前的14%左右提高到15%~16%。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和金融结构。(3)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作出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

影响下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几个重要问题

1.房地产增长预期在明显下调,但能否实现预期中的“软着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中主要是政策的落实力度问题。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落实力度问题将明显影响此轮宏观调控的最终效果。今年年初以来,由于一些地方房价上涨持续过快、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继续出现过热增长的趋势,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央行提高房贷利率和按揭首付款比例、国务院的两个“八条”以及2005年5月11日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是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措施、防止投资增长反弹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欢迎,特别受到广大普通住房消费者的高度期待。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些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却产生了很多的抵触情绪,落实的力度可能大打折扣,影响房地产调控的成效。主要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仅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对房地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和暧昧,而没有从国家全局的高度认识房地产投资、消费与价格长期过快增长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

2005年1~5月份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19.3亿元,同比增长26.4%,比一季度快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增幅分别回落8.4个和0.8个百分点(见表1)。

二季度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加快主要是由于去年二季度基数较低,去年二季度投资增长24.2%,比去年一季度的47.8%回落幅度接近一半。因此,投资在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步由前期的过快增长状态向中期均衡增长水平转变。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下半年房地产增长如果不能实现预期的“软着陆”,此轮宏观调控将很难实现预期效果。投资过热将会再次出现,资源瓶颈将会继续加大,煤电油运也会更加紧张,不仅如此,房地产泡沫化继续发展将会产生金融风险明显增大、使经济可能出现大起大落、因近期住房消费透支过多而使未来居民长期消费能力下降、使服务业的成本加大而抑制服务业发展等问题。

2.出口增长可能明显放慢将对下半年经济增长产生较明显的压力。许多迹象表明,下半年出口增长很可能明显放慢,将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拉低工业增长速度,导致就业增长回落和GDP增长放慢;出口产品增长放慢与一些长线产品产能加快释放结合,使通缩的压力增大。但这只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暂时的压力,而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不大,而且会有许多有利影响:如出口增幅的明显放慢,将适度减少顺差,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出口明显减速将迫使国内企业在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同时,出口增长放缓将有利于一些地方政府重视挖掘内需增长潜力等。

3.金融货币政策偏紧将对投资增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当前一段时期货币供应量增长是否恰当是影响下半年经济会不会出现过度调整的重要因素。当前金融环境偏紧,在当前投资增长预期明显下降、物价增幅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有导致经济增长调整过度和使通缩压力增大的风险。当前金融货币政策偏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处于偏紧的水平。从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最强)出现了两轮快速增长,第一次是在1998年年中开始,持续到1999年第三季度,其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结合,结果使宏观经济在2000年出现重要转机,之后因M2和M1增长相继回落,导致经济增长有所放慢;第二次货币供应量M2加速增长发生在2002年8月至去年二季度末,因其加速更为明显及持续时间较长,使中国经济在2003年后出现了明显的投资过热现象。目前M2和M1双双增幅回落到较低增长区间,M2增长持续10个月低于15%的水平,M1增长出现了两波段的明显回落,目前已持续徘徊在10%左右,比1998~2001年出现通货紧缩的最低水平还低(见图2)。

二是月短期贷款增加额持续减少,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偏紧。从表2中可以看出,短期贷款月新增加额在2002年~2004年一季度出现了持续性快速增长,而2004年二季度后受国家加强信贷调控政策的影响,月增加额明显减少。2004年5~12月,短期贷款净减少了408.2亿元,其中有4个月为净减少。进入2005年后,这一状况持续。去年企业因利润增长较多并不明显感到流动资金紧张,但今年将明显不同,在今年企业利润增长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银行短期贷款的继续放慢将使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增大(见表3)。

三是总的贷款增长率持续明显放慢。今年5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8.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比一季度末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5月末和去年底分别放慢6.2个和1.8个百分点,增长率回落的幅度超过了各层次货币供应量(见图3)。

总之,当前有三大问题影响下半年的短期经济运行。房地产“软着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将影响此轮宏观调控的效果,并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而出口增幅可能出现明显回落及金融货币政策偏紧则对短期增长的稳定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只要应对得当,这些短期性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基础便会更加牢靠。

经济增长趋势判断和下半年增长预测

1.经济增长是否将进入“周期性的低迷期”。

受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及出口增长可能下降、当前金融货币政策偏紧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会继续回落。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可能步入深幅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调整阶段,并伴之于出现通货紧缩。我们认为,这是合理放慢,而不是转折,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将进入“周期性的低迷期”。

首先,自去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率放慢,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从幅度上讲这种放慢相对平缓且适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放缓正是宏观调控希望看到的结果:把经济增长的速度适度降下来,而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优化结构上,且在增加消费需求上多下功夫。

其次,短期增长的适度放缓有利于中国经济中长期保持快速稳定发展趋势。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和出口增长可能明显放慢会对短期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压力,但我们认为,即使这导致经济增长被明显拉低,但较长时间内我国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长。因为投资和出口增长的调整是迟早要发生的,这有利于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符合中长期增长的目标,即适度调整是主动性的,且是为今后更长时间的稳定快速增长创造基础。预期中的增长调整,不仅不会使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悲观,反而应该是更加乐观。如果今年调整得好, 2006年、2007年以及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会更好。

其三,从周期的观念来看,短期增长的适度调整可以认为是两阶段高增长的“间隙”。因为中国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之中,且短期周期也没结束,实际上因宏观调控可能会明显延长,这有点像80年代中期的情况。

最后,最近连续2个月CPI回落到2%以下,并不表明我国经济将在下半年或明年进入新一轮“通缩”。一方面,2005年4月和5月物价增幅的显著回落在相当程度是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作用的结果,预计2005年6~9月份物价水平仍为在低位增长,但扣除基数影响,实际物价增长应该仍会保持2%以上。另一方面,目前实行的稳健型宏观经济政策将使发生通缩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可以这样来理解此轮宏观调控的深意,即从中期角度看,宏观调控不是防“通胀”,而是防“通缩”。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既是为了明显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及解决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又起到了减缓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生产过剩压力。因此,近期中国经济增长适度调整反而降低了未来通缩发生的可能性。

2.对下半年经济增长指标的预测。

全年GDP增长呈明显的前高后低的走势。主要是因为受投资增长在房地产明显降温的作用下继续回落及出口增长将逐渐走低的影响。预计2005年下半年两季增幅回落较为明显,分别达8.6%和8.2%,全年经济增长为8.8%,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由此,宏观调控的目标基本实现。

下半年投资增长调整的幅度相对大一些。预计2005年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全社会投资分别增长25%和22%。三、四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0%和16%,预计全年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7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全社会投资全年将达83390亿元左右,增幅将由上年的25.8%降至19%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将在三、四季度呈大幅回落的走势,预计分别增长15%和12%,全年房地产增幅将自2000年以来首次回落到不足20%,增长18%至19%。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及消费者对房地产增长的预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基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也是基于市场内在的变动要求,如地方政府不得不降低对房地产发展寄予的过度预期,房地产商不得不收缩投资计划及降低收益预期来适应宏观政策的变化,而广大消费者在住房消费上也越来越趋于理性,一些投机炒房将会明显退市,这在美元升值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有所减弱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下半年出口增长回落的压力将逐步增大。一是在出口规模已经较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增长难度越来越大。二是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高增长与前两年有所不同,今年出口高增长是在工业制品出口增长逐步放慢、初级产品出口有所加快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制品出口增长的逐步放慢将带动全部出口增幅明显回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由2004年的37.0%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34.8%。受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一季度初级产品出口增长高达35.1%,比全部出口增长快0.2个百分点,比2004年增幅16.5%快1倍以上。但最近国家出台的一些对初级产品出口的抑制政策及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较大等将使初级产品出口增幅放慢。三是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增幅的明显回落与外商企业出口增幅放慢也显示主导性的出口增长在明显减速,下半年这种减速会更加明显。四是我国纺织等劳动型产品出口近期受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阻挠,这方面的出口增长难免将受到相当大的影响。预计,上半年出口总额为33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1~3季度和1~4季度出口增长则将分别回落到24%和20%,呈明显的增幅下降趋势。

CPI增长在三季度受基数影响继续回落后四季度会有一个反弹。全年CPI增幅将肯定在3%以内,我们预计为2.2%。工业增长和消费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两个稳定器,下半年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将增长15.7%,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幅为10.4%。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2.8%,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将超过11%,比上年有所加快。(见表4)

对宏观调控的认识和政策建议

一、对当前宏观调控的几个问题的认识。

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与实施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此轮宏观调控中反映得最为明显。我们认为对去年以来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内涵和方式的把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走势。特别是宏观政策的三个着眼点或特点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努力使短期宏观调控目标与中期稳定增长目标相一致。以控制供给为主的此轮宏观调控从中期的观点看主要是反“通缩”,而不是表面看的是反“通胀”。受技术进步加快、市场的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供给过度膨胀的概率远大于需求过度膨胀的概率,正因为如此,新一轮宏观调控是加强对供给过度增长的抑制,防止供给过度引起新一轮生产过剩及通货紧缩,以及引起当期资源供给的过度紧张、造成资源利用的严重浪费。正因为有这样的政策考虑,未来再次发生通缩的概率明显降低。与此相对应,防止通货膨胀在制定金融货币政策上居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金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对金融系统风险的控制和促进就业和消费的稳定增长上。

2.今年加强需求侧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个别行业(房地产)的需求过度膨胀,防止经济增长出现更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实施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事关此轮宏观调控的成败。从亚洲国家经验来讲,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和最大风险是因房地产过度繁荣而引起泡沫经济。因此,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不仅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未来宏观经济政策需长期关注的问题。

3.“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措施,体现了对行业增长不平衡、地区增长不平衡、城乡增长不平衡等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宏观调控由单向(一路松或一路紧)型设计向复合型设计转变,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充分考虑各地、各行业的增长差异性。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明显的挑战。

二、政策建议。

1.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中央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使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使宏观调控的成果进一步巩固。要把短期调控房地产的目标和建立房地产业长效稳定增长的机制综合考虑,从根本上消除产生泡沫经济的隐患。要形成这样的共识,房地产业持续过度繁荣是难以持续的,合理的增长调整符合各地方及中国经济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尤其要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及演化为泡沫经济。重点是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三个“转变”。一是重新确立住宅消费和投资理念,二是加快完善房地产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三是改变和完善住宅的生产销售方式。

(1)要从三个层面促进房地产发展观的转变。对政府来讲,房地产业应理解为一个被动型的产业,是社会福利的重要表现形成,不能作为财富增值的重要手段,相反应该调节。政府要引导大众消费,促进住房大众化需求发展,而不是鼓励大众投资。对房地产商来讲,塑造理性的房地产发展观,就是对满足大众住房需求为己任,尽可能提供相对廉价的住房商品,通过扩大规模和品质来盈利,要实现企业追求适度利润与政府的福利最大化目标相统一,才是房地产业正确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广大普通消费者来讲,观念转变是,住房是一个必需的耐用消费品,通过大众炒房甚至投资来追求巨大的增值空间是理论上的错误,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的。

(2)加快完善房地产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要在税收政策和行业风险控制和规范运作上要做长期有效的制度安排,特别是政府房地产政策设计上要以防止泡沫化、抑制投资炒作为目标。

(3)改变和完善住宅的生产销售方式已经是一个迫切的任务,房地产的生产和销售方式不发生重要转变,那么投资炒作将会以各种形式重复出现,而且在现在的利益纷争格局中,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国房地产生产销售方式的转变应由目前所采取的香港模式转变为美国模式,即只允许出售现房不允许出售期房。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既要防止降温失败,又要防止降温过度。当前至关重要的是防止降温失败。

2.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防止经济可能出现的过度调整。将货币供应量M2和M1增长目标由目前的分别增长14%左右和10%左右提高到15%~16%和13%。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和金融结构:增加对就业作用大的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投放;增加对中部地区的贷款支持,对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予以重点支持;制定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同时,提高监管水平。

3.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作出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在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的条件下,就当前来讲,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将步入中期调整期和出口增长将明显放慢等,对沿海经济增长将形成较大的压力。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需要作适应性和战略性转变,重点是促进三个转变:一是加快从对房地产和外资的过度依赖中摆脱出来,降低投资和出口高增长预期,将促进经济增长的着眼点放在增加就业和促进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上来,统筹内需和外需,把扩大内需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二是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把促进中部崛起作为加快沿海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三是将经济的数量增长目标适当调低,追求适度快速增长下的结构效率和质量效率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