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北方少数民族音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北方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音乐文化有着与汉族截然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本文试从北方地区的特殊坏境结构对其音乐进行相关分析和分析,并提出有关非主流文化的继承、创新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北方 少数民族 音乐

我国少数民族在各自独特的自然、历史过程,以及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是东北的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以及西北的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我国多姿多彩的文化园地中,显示着其独特风貌和迷人魅力。

一、音乐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必然会给予音乐以各种各样的影响。以蒙古族的音乐为例。蒙古人生活在空旷的大草原,地广人稀,产生于这样的自然环境的音乐其音乐明显表现在旋律的大幅度起伏以及音程的跳进。另外,在北方气候比较干燥,在这些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如蒙古族,其乐器中竹制乐器就比较少,而大多主要是马头琴、四胡、三弦等以马尾制弦的乐器。另外再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所在地与俄罗斯、朝鲜、日本等邻国接壤,所以也必然受到这些国家音乐风格的影响。

二、音乐与社会环境

音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围绕着生产关系与形成的多种社会性关系与音乐的关联之中。它不仅局限于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作用,而且对音乐的意义和风格也有深刻的影响。如在北方蒙古族与那些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如鄂温克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等民族的民歌就十分相似;而新疆的维吾尔族就与乌孜别克族以及塔吉克族民歌接近;宁夏回族的民歌与甘肃、青海的保安族、东乡族、土族等民歌的民歌十分接近。又如:鄂温克族长期以来大都是过着游牧生活。所以自由节拍和混合节拍形式的民歌比较多。社会环境还表现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上。如在满族的家祭活动中,族人是按严格的辈分分级来进行仪式的。另外,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因素,在某些少数民族,如回族和东乡族,由于宗教教派不允许教徒进行一些文娱活动或者对某些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进行约束,所以其宗教音乐有着明显的集体性或者数量很少。

三、音乐与文化环境

首先,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区分民族的重要系统指标之一。尤其是语言声调的有无对于音乐中乐音结构有深刻的影响。如:土族人讲话语调平稳、柔美,在很多长音语调的最后字音有拖音和降调特点,所以土族歌唱最具有特色的就是“下滑行腔”。又如在维吾尔族语言中几乎所有的系会的重音都是落在最后的音节上,伴随着语言节奏的特征,维吾尔族音乐中旋律的重音不断向后移动,从而出现各种切分节奏。

四、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多样

北方少数民族的人们长期过着歌悠悠、声悠悠的马背生活,民间歌曲早已成为本民族历史、社会、文化和生活的缩影。这些歌曲中有反映劳动生活激情的劳动歌,有咏叹各族人民往昔苦难和今日欢乐的生活歌,有对大自然、对家乡的赞歌,有对母亲的怀念与歌唱,有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时政歌,有对封建势力的反抗,有在儿童幼小心灵中播种善良和勇敢的儿歌,有放牧时的牧歌,甚至还有为感化母畜,使它喂幼畜吃奶而唱出的深情歌谣在北方各少数民族,还有大量与其节日内容相关的节日歌曲,如锡伯族的“杜因拜专扎坤”节中唱的《西迁歌》就是为了纪念清代锡伯族官兵携家眷由东北向新疆的迁徙和在新疆的屯垦过程;回族婚礼时的宴席曲;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族等传统歌会时的花儿等。

五、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曲调高亢悠扬

北方少数民族空旷辽阔、地广人稀的草原自然环境和人们刚毅豁达的性格,就体现在其歌曲的曲调上。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真假声并用,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唱法用特殊的下颚颤音和喉颤音。

六、北方少数民族音乐节奏复杂多变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节奏也与其民族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维吾尔族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几乎所有词汇的重音都落在最后的音节上,而伴随着语言节奏的特征,该民族音乐旋律的重音向后移,从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切分节奏。哈萨克民族的音乐节奏在保持游牧民族不规整的特点上,将散板化为不规则的混合拍,出其不意地变换拍子的强弱规律。塔吉克族音乐中使用58、78节拍的居多。裕固族音乐的每首歌曲作品中,节拍从头到尾不变的情况很少,都数情况下是不规律的混合节拍。蒙古族音乐的节奏来源是密集均匀的马蹄律动和骆驼步态的摇摆动荡,前者在民间器乐中表现的更加充分,后者多以三拍子为主,形象刻画了骆驼缓慢而动荡不定的步态,使曲调更悠长。

七、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加大保护力度,在坚持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非主流文化,必然会受到主流文化的排挤。再加上没有真正有力地开发和宣传,不久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就将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这里要强调政府的大力扶持,让真正有志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发挥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最为重要的是本民族人们的坚持和喜爱,当地人民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音乐文化,要正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不可附庸风雅,盲目追求所谓的“创新”而致使民族音乐“面目全非”,创新要以人为本,以该民族的人们的喜好为标准科学发展,如果发展创新之后不被人们接受,那么就失去其音乐存在的基础,就会有走向衰落的危险。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上][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周明甫.金星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M].民族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