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统计监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统计监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针对党的十提出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标及其五个方面的新要求,笔者从我国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角度,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与大家探讨,希望统计同仁有所借鉴。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原则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将建立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与国情、省情、市情、县情等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同时,要坚持“全面监测、相互衔接、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要坚持“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的设计原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统计保障。

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面向用户、基层、调查对象提供优质服务。统计部门是综合经济部门,承担着反映和监测小康社会进程推进和完成情况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统计部门要准确描述宏观调控中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推进情况,做好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监测评价工作,建立健全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统计监测预警、导向作用。

“全面监测、相互衔接、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全面监测、注重实效”一是从监测的范围看,要按照全方位、立体化的要求进行全面的监测,既要包括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监测,更要包括县级层面的监测。要建立科学的小康监测统计指标评价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一方面,让老百姓在生活中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另一方面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二是从监测指标看,要按照“十”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新要求,全面进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有反映经济健康发展内容的指标,又要有反映民主法制内容的指标;既要有反映科教文卫体内容的指标,又要有反映居民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的指标。“相互衔接”是指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县级层面的小康监测要在其指标体系和监测结果上尽可能地保持一致性和系统性。

“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的小康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一个地区的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和人文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在小康监测指标体系设计中要客观认识社会经济运行的特点,抓住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使选取的指标含义明确、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及指标口径等要协调一致,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二是可比性原则。在指标体系中应尽量采用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性指标。选取的指标要代表性强、鉴别力高,以利于揭示不同区域的小康社会发展水平。在评价时,鉴别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区域间指标值的差异大小,主要通过指标值的离散系数得出。一个指标的离散系数越大,说明这个指标在县(市)间的鉴别力越高,反之越低。三是实用性原则。实用性是指选取的指标有较强的可计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数据要有一定的核算基础,可靠性要强,易测算,易确定。有些指标虽然理论上较重要,但不好准确取材和测算,可操作性差,也不宜选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实施思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因此,建立科学实用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依法统计,加强对小康统计监测数据的评估和规范使用,才能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2008年6月,国家统计局为科学监测和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全国和31个省(区、市)小康社会进程进行统计监测。整个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大方面23项指标组成,每项指标都设有目标值和权重,每年通过实现值与目标值的对比结果确定实现程度。从技术方法上来说,每年可对全国和各省进行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一致性检验,即主要统计监测指标要与全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情况相一致,对与全国总体变动趋势差异较大的指标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查询。

从省级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从逻辑上讲,各省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应该与国家监测体系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省际之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它也是保证国家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基础。由于资源禀赋、自然和历史及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东、中、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不可能一致,有些省可能会提前实现该进程,如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中的一部分现在已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进程。有些省可能不会如期实现该进程,如贵州、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因此,在统计监测指标、权数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在目标值上根据不同情况做出调整。每年可以对全省和各市进行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的一致性检验,即主要统计监测指标要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情况相一致,对与全省总体变动趋势差异较大的指标要进行严格审核和查询。

从市级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对于一个省或地区来说,只有省级层面的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是不够的,所辖的各市级统计机构也需同步进行监测,以便形成省、市相互对应的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以市级的进展验证省级监测的结果,以省级的进程衡量各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从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看,原则上可采用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并对个别取数困难或代表性不强的指标进行调整。每年也可对全市和各县进行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程度一致性检验,方法同上。

从县级层面上进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从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看,不宜采用省级或市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囿于一定的客观因素,适于省级和市级的监测指标到了县级,占相当比重的指标数据在取材上会存在问题。因此,要考虑设计县级层面上进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与国家、省、市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实现程度相衔接。

加强对小康统计监测数据的评估。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数据质量,不断增强统计监测数据审核、评估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准确反映国家、省、市、县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需要建立分级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和分工责任制度、部门数据评估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业务规范评估法(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口径范围、搜集方法及数据加工整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比例趋势评估法(通过观察总指标与其他指标的比例关系,并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变动趋势)、小康指标实现程度一致性差异评估法(统计数据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客观情况相一致)等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评估。同时,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报表制度,确保小康监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计监测提供了历史机遇,特别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时代,统计监测的功能也因此延伸。希望今后统计监测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探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