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甾体类抗炎药社区用药的药效经济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甾体类抗炎药社区用药的药效经济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3类药物之一,也是临床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

早在古埃及就有记载杨柳树的皮和叶有止痛作用。1763年有报道用杨柳树皮提取物治疗关节炎。1860年Hoffman报道人工合成“乙酰水杨酸”,标志着NSAIDs由植物药步入了化学药。1899年,乙酰水杨酸正式进入临床,开始应用于治疗疼痛、关节炎和发热等。1948年,苯丁唑酮作为第一个非水杨酸类的NSAIDs问世。此后,有许多NSAIDs陆续上市,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普生、萘丁美酮等。1983年,布洛芬成为英国第一个NSAID类的OTC用药,标志着NSAIDs在安全性上得到认可和有了更广阔的使用空间。

众所周知,NSAIDs为亿万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以美国为例,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应致使美国每年有比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客观说来,NSAIDs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使得NSAIDs在临床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NSAIDs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到心血管、胃肠道、。肾脏、肝脏等器官或系统。随着这些不良反应的产生,人们在使用NSAIDs治疗原有疾病的不利情况下更加雪上加霜,患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

COX理论在研究如何最大程度发挥NSAIDs疗效和避免其不良反应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当COX酶被认为有两种分工完全不同的COX-1和COX-2、COX-2是“分管炎症”主要角色的时候,许多昔布类NSAIDs应运而生,他们号称自己减轻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同时,更节省了患者的医疗支出。但事实上,人们逐渐发现了初期的COX异构体理论存在偏差,COX-1也参与了炎症反应,而COX-2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这样,开发新药的初衷与现实出现了偏差。本来目的是减轻某些非昔布类NSAIDs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完全抑制COX-2以后,出现了对心脏、肾脏等其他系统的损伤,给人顾此失彼的感觉。

一项研究评价了具有不同程度消化道和心血管风险的患者人群使、用NSAIDs治疗的药效经济学。研究者通过药效经济学和成本-效用分析对3种用药策略进行评估:①单独应用非昔布类NSAIDs;②非昔布类NSAIDs加上质子泵抑制剂(PPI);③单独应用昔布类NSAIDs。费用估算由付费第3方进行。主要测量指标是避免每种溃疡并发症所增加的费用和多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所增加的费用。灵敏度分析是通过评价不同的消化道风险和阿司匹林应用对患者的影响而得出。结果显示,在经过风险平均的患者人群中,比之单独应用非昔布类NSAIDs方案、非昔布类NSAIDs+PPI方案虽然费用有所增加,但却避免了另外的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并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而与非昔布类NSAIDs+PPI方案相比,昔布类策略相对来说效果较差且花费更为昂贵。灵敏度分析表明,非昔布类NSAIDs+PPI方案对于NSAID不良反应高风险患者(也就是服用阿司匹林胃肠并发症危险因素不少于1个的患者)是最有优势的方案。

所以,总体看来,在NSAIDs用药的药效经济学方面,非昔布类NSAIDs药物如布洛芬等药物要明显好于昔布类药物。他们不仅可以出色发挥其抗炎镇痛的效果,安全性也良好,是最“划算”的用药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