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后的贡瓜传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后的贡瓜传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疆哈密绿洲的南端,坐落着一个名叫卡日塔里的村子。卡日塔里在维吾尔语中是“柳树茂密挡住了阳光”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柳树成荫”。想象中这个地方应该是水草丰茂,可到了一看,方知卡日塔里除北面和哈密绿洲接壤外,其余三面全是戈壁。

卡日塔里距离哈密市中心17公里,曾是历代哈密回王向清朝宫廷进贡哈密瓜的贡瓜园。听说当年给哈密回王种植贡瓜的瓜农,他的后代也一直以种瓜为生,到现在已经传到了第七代,他的名字叫尼牙孜・哈斯木。

尼牙孜种瓜有秘方

尼牙孜看起来就是一个乐天派,黑黝黝的眼神露出儿童般的天真,精神十足,一点都不像一个已经70岁的人。

没有退休前,尼牙孜曾是卡日塔里村的支部书记,他的汉语表达能力很强。陪同我们的贡瓜园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肉孜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邻居家唠嗑。尼牙孜祖祖辈辈种植哈密贡瓜,在哈密一带可谓大名鼎鼎。凭着这个名气,他家种的瓜从来不愁卖不掉。

尼牙孜种的瓜是著名贡瓜品种――加格达瓜。加格达其实是冬瓜,用现在的话说,属于晚熟瓜。新疆一般瓜的成熟期在7月左右,但是加格达瓜要到9月下旬甚至10月初才完全成熟。30年前,哈密绿洲到处都还是平房林立的时候,每到10月之际,可以看见一个壮观的景象,从城市到乡村的每一排平房,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是齐齐整整平放着的绿色加格达瓜,晒着暖洋洋的太阳。记得有一年,我们家晒在房顶的加格达有一天忽然不翼而飞,父亲说是我带领狐朋狗党偷了瓜,当晚打得我的屁股也像摔碎了的瓜一样。

问起尼牙孜祖辈种加格达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他郑重其事地说:“我家有秘方,从不外传,儿子可以看,别人不行。”看着他忽然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就开了个玩笑:“儿子喝不喝酒?”他眼珠转了转,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哈哈大笑起来,冲我摆摆手:“不喝!,你的办法不行。”显然,他很喜欢我开玩笑的方式,显得很开心。

尼牙孜来的时候,特地带了个瓜,但不是加格达,而是一个新品种――早金,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已经存放了半年多了,吃起来还不错,挺甜。

皇帝御封加格达

尼牙孜说,他的老祖宗吾鲁古・吾守尔最早就是个农民。当时,这一带是回王的狩猎场,回王经常过来打猎,尼牙孜的老祖宗就在路边放上自己种的加格达欢迎回王。回王吃了他种的加格达,觉得比别人种的都甜,又见他聪明机灵,就叫他到王府的瓜园里种加格达。“王府的瓜园有150亩,枣园、葡萄园有350亩,全部都叫他看管,报酬是一亩地给45斤麦子,还是不错的呢!”

说起第一代祖先跟随回王向康熙皇帝进贡的事情,尼牙孜眉毛一扬,拉长了声音:“我的老祖宗跟额贝都拉王爷到北京去进贡的瓜就是加格达,当时,是5年去一次,不是年年去,我的老祖宗只去过一次,再没有去过。”尼牙孜说,第一次到北京送瓜用的是驴车,把100个瓜放到用泥巴糊的坛子(陶罐)里,一个坛子里放一个,倒进蜂蜜,把瓜淹没。这样,不管天气多冷,瓜都不会冻掉,运到北京,瓜也很新鲜。

根据《哈密县志》的记载,哈密回王向清王朝进贡是一件很费事的事情,主要有三种办法:

一是马拨驰送。马拨,就是专门在各驿站饲养往来马匹的马夫。每到规定时刻,马拨便将喂好的马备好鞍鞯,带好辔头,牵到大路边等候,驿骑身背公文或贡品,飞马到跟前,翻身下马,又纵身上马,扬鞭而去。如要进贡哈密瓜,那就得增加驿骑和马匹。哈密瓜用竹筒和木匣装好,换人换马,昼夜不停地驰送。

第二种是骆驼驮运。先将瓜包好,再用“金箱丝绳”装好,一站一站,驮送至北京。

第三种是马车运送。哈密回王将贡品用马车运至甘肃界,甘肃的各州、府、县便派民夫,马匹,车辆等,一站一站地接送,昼夜不停,经陕西,河南、河北而到北京,一路累死的马匹不计其数。

据说哈密瓜之名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御封,从此名满天下。康熙三十七年初秋(1698年),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尔赛来哈密编旗入藉,哈密一世回王额贝都拉热情款待,布尔赛对多次品尝的甜瓜加格达大加赞赏,建议额贝都拉把加格达作为贡品送到朝廷。是年冬,额贝都拉入京朝觐,康熙和群臣们品尝了这甜如蜜、脆似梨,香味浓郁的甜瓜之后,个个赞不绝口。康熙遂金口玉言赐名“哈密瓜”。加格达由此成为哈密瓜的代名词。

传人成了旅游品牌

其实,哈密瓜甜,也有几个重要的地域原因。一是哈密地方温度高,日照时间长,干旱又少雨。二是土壤含沙量大,略带碱性,和南方的水土有很大差异。哈密盆地特有的特点决定了哈密瓜的甘甜异常。除此之外,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贡瓜园的水来自于泉水,不甜才怪!清代著名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很有福气,虽被发配,但在哈密却让他的铁齿铜牙过足了瓜瘾,成了甜齿蜜牙,他说过:“西域之果,葡萄莫胜于吐鲁番,瓜莫胜于哈密。”

加格达瓜作为哈密瓜最突出的代表,具有瓜型美观稳定、含糖量高,耐储藏的特点。尼牙孜告诉我,他种植的加格达瓜含糖量达到13%,储存半年一点问题都没有。在房子里搭上木架子,木架子上面放上麦草,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太厚太薄都容易坏。

尼牙孜不经意间也透露出他种瓜的秘密:“我们现在主要用农家肥或油渣,瓜秧发9片叶,坐瓜时即停,不加塑料薄膜,不加农药。”用现在的说法,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绿色产品。“他种的加格达又甜又好吃,价格卖的也比别人高,名气也大。我们已经给他申请了贡瓜传人的牌子,等到贡瓜园的旅游季节开始后,他也是我们瓜园旅游公司的旅游资源。”肉孜经理笑着插话。

尼牙孜说到他家祖上六代的姓名时,我发现几代传人名字里面多有重复。对此,尼牙孜解释到:“我们维吾尔人和你们汉族不一样,我们为了怀念自己的父亲或者祖父,可以给下一代起和祖父、父亲一样的名字。”我不由恍然大悟。文化背景的不同,民族心理的不同,造就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当属必然。

尼牙孜的家看起来不小,除去院子外,有六间房。在他住的那间房里,挂了好几幅图片,有长城的,有足球运动员的,也有美丽的少女。从房子的摆设不难看出,尼牙孜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富足而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