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诸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开发和人的成长所发挥的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就尚未引起充分重视。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不仅是因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和提高该课程的学习质量,需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还在于,信息技术是人类通用智力工具,它在培养某些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特别有效的作用。所谓“用电脑来开发人脑”,就包括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事实上,正是由于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作用,已使得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益受到一些影响。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层次性,激发学习热情和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信息技术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信息技术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游戏软件、工具软件、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和作图方法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程序。

事实上,在一些小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课程内容的安排不适宜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没能体现出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区别,如开设程序设计教学等。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望而生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阶段亦应避免简单化的教学倾向。在小学阶段,如果仅仅进行文字输入的教学和趣味程序的设计,也会使学生感到"不解渴"而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析疑解难,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稳定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做好启发引导工作,适度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使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努力实现预定目标。意志力是在克服困难的不断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得到这方面的锻炼。比如,在信息技术操作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要动手操作,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错按一个键,有时会影响到操作的执行,甚或前功尽弃。又如,在文字输入练习中,要达到既快速又准确,就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坚持不懈,特别是在实现从初学到"盲打"的过程中,更需下一番苦功夫。

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学生利用课程软件进行学习,实际上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组合已有的知识,保持脑力和体力的适度紧张,并且有强烈的好奇心、足够的耐心与恒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达到编制程序和解题的正确、完美,就要求学习者能够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百折不挠。

上述教学过程对学生意志力都是很好的磨练,但它并非自然而然就能实现,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产生创造思维。另外,在软件编制上还需要更加精细。在语文辅助教学中,只是简单地做一些选择、填空等练习,即使是电脑作文,也只是在电脑上进行打印,缺乏"人机对话"机制,反馈不及时,使本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机械的应答。特别是有的中学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软件因编排不当,使本应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变得不那么难解,学生只要在电脑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即可,甚至有时靠连续不断地瞎蒙也能解题。这就失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而且对学生意志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不利的。这里既有认识的问题,也有不容忽视的教学软件编制技术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优秀教师与软件专家共同协作,各取所长,联合开发,是十分必要的。

3.培养热爱科学的观念,丰富学生情感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坐在信息技术前,他们所面对的是既可以动手实验,又可以动脑思考,还可以发挥主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学习工具。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可以形成友好的人--机界面。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反馈及时,学生答对时,信息技术给予奖励;答错时,则给出是否需要帮助等信息提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构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情境。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是有促进作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可使他们免于在其他同学面前产生窘迫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难怪不少学生把信息技术称为“循循善诱的老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结合声、画功能,使学习者更加感到亲切、愉快,信息技术便成了学习者的“知心朋友”。

基于以上认识,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引导他们热爱科学,与信息技术交朋友。事实上,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原理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才会真正与信息技术交朋友,才能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进而激发起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和向往。但单纯地讲授信息技术原理和信息技术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据一些学生反映,信息技术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单纯学习信息技术语言更有助于提高对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越发达,越有利于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信息技术等科技成果的情感时,不能忽视信息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