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言活动:瓢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计意图:《瓢虫》是一首生动活泼、儿童趣味性很浓的诗歌,虽然诗歌看起来篇幅较长,有两小段,但两段的句式和表达有多处重复,有利于中班幼儿的理解和记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歌的构思巧妙,作者用儿童的眼光去捕捉自然界中的美好,把瓢虫的一飞一落,想像成“去串门”、变成了“戒指”、“纽扣”。十分富有创意。而在诗歌营造的这样一个意境中,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萌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迸发出更多的想象火花。另外,大自然就是孩子们最天然、最宝贵的教科书,以“瓢虫”这样一个可爱的小昆虫作为切入点,更能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设计、组织了这样一个教育活动。
反思:
正如我在设计意图中所说的,这是一个预设而非生成的课题,我事先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还考虑到我们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原有诗歌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比如,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对诗歌中“芒草丛”这一词较为陌生,甚至有孩子说成“wang cao”的发音,由此我想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是“绿草丛”,因此我进行了修改。后来我发现,经过调整的诗歌孩子们更容易理解、也更朗朗上口些。另外,我考虑到活动设计的原创性,努力钻研教材,采用了和书本上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幼儿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反应而言,我觉得我的目标基本实现。
在活动材料的准备上,我做了精心的考虑与设计。以本次活动的需要及孩子们的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我设计了教师的瓢虫教具、孩子们的小瓢虫学具(我特意做成颜色、大小不一样的以利于孩子的想象,小的像耳环、纽扣,大的像头花、徽章、手表等)以及和诗歌内容相吻合的图谱、记录卡等。我从每个细节上都作了反复的思考,比如我设计的瓢虫教具,一开始可以像指偶一样出示,以吸引孩子的注意也便于我在朗诵时操作;到了看图谱的环节又可以拉长作为教棒,引导孩子跟着瓢虫的脚步来观察,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图片的设计上我借鉴了许卓娅教授在音乐活动中采用的图谱教学法,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对诗歌进行记录,为孩子的理解、记忆提供了一个支架。
在诗歌教学中,欣赏诗歌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幼儿首先要学会倾听,敢于表达。这时,教师的肯定和赞许就是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动力,比如当孩子回答了我的问题之后,我回以:
“你听的真仔细!”、“你还听到什么啦?”、
“你能说给我们听听吗?”这样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
诗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瓢虫》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成熟的样本,可以让幼儿模仿、记忆并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引导孩子们:找一只你最喜爱的瓢虫做朋友,想一想,它会停在哪里?变成什么呢?你能象诗歌里一样用好听的话把它说出来吗?――幼儿不但欣赏理解了诗歌,还学习了:“来来来,停在我的××上,变成××(形容词)的××!”的句式,对孩子们精彩纷呈、各不相同的答案,我都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报以欣赏的目光,孩子们在教师仔细聆听的态度中享受到了创编的乐趣,并将它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经验,创造的火花越来越多。
当然,在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我班有好几个孩子比较容易兴奋,活动中我没有及时稳定他们的情绪,特别是在最后的游戏环节,由于事先我没有在安全方面多做要求,有两三个孩子为了抢瓢虫摔在地上了。另外,还可以启发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瓢虫,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诗歌等。我认为用不同艺术形式的同构活动会让幼儿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