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朱志平 我们同流但不合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朱志平 我们同流但不合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朱志平的办事桌上,堆着厚厚一摞的文件,很是显眼,只是试探性的一问,是剧本吗?答案是出乎意外的肯定:“是,我有空就看剧本,浙商有这么一种精神,不睡觉也要工作。”朱志平轻松一道。这是他这两年来最大的改变,他以往用来打高尔夫球的休闲生活,被看剧本所取代。

朱志平是个典型的浙商,低调、敢闯。少贫而有志,壮富而好善,家足而子贵。在2010年成立同方联合影业以前,曾在风云变幻的股市,在风谲云诡的楼市中呼风唤雨过。

有魄力的人做实业,有智慧的人做资本。这两年深入到影视行业给朱志平的体会是,在文化影视领域,不仅需要魄力,还要有智慧。他投资了两部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和《初到东京》,均以失败告终,后者1200万的投资,票房不足100万。采访之前,他的助理小心翼翼地叮嘱笔者,最好不要问到这个敏感的事情。而采访之时,性情中人的朱志平主动提起,豪爽地向记者摆摆手,一边调侃,“冒险精神也是蛮快乐的,失败是成功的妈妈。”一边解嘲,“相比我以前在股市的惊心动魄、与狼共舞,这个不算什么。”

虽然个中缘由不足以向外人道,投资身后是背影重重,但朱志平也渐渐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影视之路,并且,他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方面,我们要拍自己的东西,我敲定的作品全部自己投资,不跟投,也不引进其他投资,我想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我要建立同方文化村,将文化和地产相结合。这个圈子很混浊,很多龌龊的事情此起彼伏地发生,我们只是一种商品交易,所以我们还是同流,因为我们要共享资源,但是我们不合污。”

在古今中外的商业世界里,几乎所有的大成功者都是对周期有杰出认识和运用的人,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周期、产业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当机会来临,远景诱人,群情高涨的时候,保持理智与谨慎,是件不错的事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我们这些浙商在推动影视行业的发展”

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每一次文化创新,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正如《信息时代宣言》中指出:人类社会进步的奥秘,隐伏于资源―工具―生产力―社会的连锁反应之中。人类能够用什么样的资源,就可能制造什么样的工具,就可能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可能促成什么样的社会。

《影视圈》:是什么契机推动同方进入影视领域?

朱志平:一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必然,我们是一个国内大型投资集团,我们企业应该是抓住这个机遇,谋发展。我们13亿人口,文化产业蛋糕是中国最大的一块市场蛋糕,它现在的格局还很弱,还是作坊型,没有作为产业化去做这件事情,我们很期待能有所作为。像美国迪士尼,它已经延伸发展到一个产业王国了,从主题公园开始到影视、到购物中心,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具备这个条件,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第二个国家跟文化产业的重视,整个国家政策的导向,从中央到地方,有各种奖励机制,尤其是我们浙江省。

《影视圈》:同方未来也想发展成美国迪士尼那样的伟大公司?

朱志平:伟大谈不到。但起码,我们的决心很大。我们企业从前年开始,做了一个调整,把原先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格局,慢慢调整到以地产为依托来做文化产业。我们不只是拍几部电影几部电视剧,我们是做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产业集团。第一,我们做院线,在杭州、西安、天津、沈阳,在我们自己的物业里,有五个电影院在装修。第二个我们打算在沈阳建立一个同方文化村,占地三千亩地,建立一个很综合的文化产业园区。这里有影视拍摄基地,有具备国际水平的后期制作中心,还有影视教育基地,跟国内一些院校联合办大学,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影视教育的市场前景非常好。这三千亩地,我们准备投资200亿。

《影视圈》:在扩张影视事业版图的时候,是否用到以往在股市在楼市的成功经验?

朱志平:所谓的经验就是投资的一种敏感。文化产业是没有经验的,我觉得这个不难,业内人士做业内的事情,只要你有这个专业眼光,应该能发展起来的。我做了十年的浙商理事会主席,做了十年副会长,所以我对这方面最了解,我们要有这种精神,也就是未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拍的电影全都亏得一塌糊涂,为什么那么多人亏钱,还是有更多人投入进来?

《影视圈》:你得出结论来了吗?

朱志平:有这个结论,就是因为,第一,产生神话,投了五六百万,可能会赚一两个亿,小投入大产出的神话,很希望梦想成真能在我这儿产生。第二,中国现在就是有很多热钱,他们由于对自己品牌的推广需要,对文化产业一种好奇。三五百万的投入,行的继续做,不行就离场,投石问路。第三,我们中国现在的产业没有一个好的投资趋向。第四,影视圈的人会忽悠,死的能忽悠成活的,我们做生意人比较厚道,就会投入,还有的人想碰碰演员,跟明星有个很好的接触,也愿意投钱。第五,懂影视的人毕竟是少数,我到现在才懂。

《影视圈》:在各路资本进入影视产业的时候,浙商资本表现得尤为明显。

朱志平:浙江人胆子大,敢为人先。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些浙商推动了中国影视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他们在亏损中前进,在亏损中投入。只要投钱了就有人关注,尤其是现在高价演员,演员价越炒越高,反过来说高价演员又促使我们怎么把产品拍好,因为投入高,如果不拍好,市场就不认。所以你会发现,现在的电视剧比以前好看多了,这就是一种进步。

《影视圈》:可不可以透露一下,目前你在影视行业的投入有多少?

朱志平:目前来说投得不多,投了一两个亿。后面陆续会增加很多。

“在我的企业生涯里面,从来没碰到这么大的风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如何适,如何存,可能是朱志平和他带领下的同方联合影业未来所思考的课题。

《影视圈》:这一两年潜伏在影视圈的体会是什么?

朱志平:市场警告了我们,在我的企业生涯里面,从来没碰到这么大的风险。电影《初到东京》,我们投了60%,日本人和导演编剧各占20%,一共1300万左右,只有70万票房,网络版权卖了100万,日本要到9月份发行,即使如此,按照分账比例,我们只赚30%,所有的风险都是我在承担,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像第一部电影《杨门女将》一样,也是惨不忍睹。

如果是一个对产品对市场前景不看好的只是投资的人来说,这样一次,就足以让他永远远离这个行业。这是一个学习过程,我们认为这个片子非常好,就是很平民,很励志,很唯美,很动人,催人泪下,但我的理解是,市场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像任何行业一样,最基本的要有一个市场的把控度。因为风险是最大的,如果最后不成功,什么都没有了,无法用有型的东西来衡量。

《影视圈》:刚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初想到有这么大难度吗?

朱志平:知道肯定会有难度,我们做企业肯定是评估的,做这个产业,有多少市场,怎么销售,做不好会怎么样,我们是有思想准备的。但是我们电视剧还是盈利的,目前来看,从影视拍摄的角度来讲,我们已经慢慢成熟起来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交一些学费,这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走的路。我的影视文化产业到底怎么做,通过这一两年的经验,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影视圈》: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也是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布局?

朱志平:大体方向并没有变,只是在拍摄过程中,影视产品哪一个是重点,哪一个不是重点,哪一些好,哪一些不好,这方面学得更多一些,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我们在影视圈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蛮独立的,一般我们电视剧都是自己一家投的,不需要合作的,几千万块钱,亏了也就亏了,很简单的事情。

《影视圈》:把公司的总部设在杭州,在发展上会有一些地域的局限性吗?

朱志平:我觉得打通信息对接的途径一切都迎刃而解,信息的沟通主要是商业价值。如果我们自己很努力,还是能找到好的剧本,还是会捕捉好不错的机遇。我比较热爱这个工作,我的教训是,我作为一个老板,一定要亲力亲为,不然我宁可不做,应该自己拿捏,而不是听人家说,什么比较好拍?这些都是太想象的东西了,众口难调。从市场领域来说,我是资深人士,我觉得每个行业都是相通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剧本,我自己要心中有数,我自己要说了算。所以我们现在写剧本,都是要我自己审过以后才能定,所以我有空就看剧本,有空就看书,像茅盾文学奖的书我都看过。而另外一方面,多看书和剧本,对自己也是一个提升,也是很美的东西。

《影视圈》:你觉得自己现在有十足的发言权了是吗?

朱志平:谈不上发言权,我现在有一个体会,就是心里有了底,能分清楚三六九等,比如剧本的好坏,导演的差别,演员的类型等等。现在对于我们来说,比较困惑的还是剧本。 我们现在的剧本主要来源于出版物,所以我要求我们公司,把每个月每个季度排行榜的书都找来,我们从中筛选,然后找好的编剧来写,写到满意为止。我关注的点永远是市场。

《影视圈》:有你个人的喜好在里面吗?

朱志平:我们这个肯定有,这个年纪喜欢战争题材,我们做生意的人喜欢悬念的东西,喜欢跟土匪打交道的东西,自己有点像土匪。所以喜欢刺激,意想不到的喜悦和恐惧。我非常欣赏《永不磨灭的番号》。从人物个性到剧情,都非常符合普通大众的口味,雅俗共赏。我最近要见马本斋的儿子,写他爸爸的一个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