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漆器工艺杂谈之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漆器工艺杂谈之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接上期)

漆上装饰

我国历代艺术家对美是极为注重并且是刻意追求的。后人在素面漆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并推出了诸如彩绘、雕填、雕漆、嵌金银、嵌骨石、平磨、平脱、剔红、描漆等多种富丽堂皇的工艺,为漆之世界增色不少。现将古代常见的漆上装饰工艺略作介绍。

雕漆:含有剔红、剔黑、剔蓝、剔绿、剔黄、剔彩等手法。此种工艺过程比较繁琐,一般须经制胎、烧蓝(胎为金属胎时方用此工艺,竹、木、纸等无需此序)、涂地、涂漆、描样、雕剔以及抛光等数道工序。雕漆器主要以红铜、金、银、锡等金属材料或木、竹、麻布、兽皮及纸等非金属材料为胎骨,根据不同器物品种所需色调,配制与之相应的色漆,按前面所述之上漆方法在漆地上涂刷,少则几道,多则数百道,使色漆达到最理想的雕剔厚度。然后,在漆面上按画稿或腹稿运用相应之刃具和一定的刀法作精雕细剔,使之形成远近、大小、深浅等迥然有异的层次,给人以如同观赏立体图画的感受。剔红之漆,通常以银朱入熟漆调制而成;剔黄之漆以石黄制成;剔绿之漆以藤黄合靛青为之;剔黑之漆以氧化铁黑为之;剔彩是为重色雕漆,因其具备不同色泽之漆层,雕剔后之画面呈五色缤纷之异彩,很是好看。

雕填:即在成形胎骨上以刀镂刻花纹等图像,然后在刻痕处敷填各种色漆或油色以及金或银色。这就是杨明所说的“阴刻文图,如打本之印板,而陷众色”。这是一种雕刻与填漆相结合的工艺。

骨石镶嵌:即以骨料或石料嵌陷于灰面,然后髹漆。据考证,此法通常以宝石、水晶、玛瑙、青金、绿松石、碧玉、翡翠、玳瑁等为主,以象牙、云母、石决明、车磲、珍珠、珊瑚、琥珀、蜜蜡、沉香等辅之。因其所用材料较多,故又称之为“百宝嵌”。制作时,择取相应之材料,先将之雕琢、研磨成各色山水人物、树木楼台或花卉翎毛,然后将之一嵌入灰面。选料时尽可能利用各物之天然色泽,如有必要,还可用煎色(即将其置入颜料锅内温火煎煮)或填色(即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的背部涂以漆色或油色)的方法,促使器表色泽统一在相互协调的氛围之中。器成之后,看上去“五色陆离,难以形容,真古来未有之奇玩也!”

平磨螺钿:《洪武正韵》云:“陷蚌曰螺钿。”在做此工艺前,先取蚌壳磨平,根据需要而加工成厚薄两种,然后将图案依纹样用刃具拆之,分别粘贴平复于钿片正面,再沿其边缘以丝弓、刀或锉去多余部分,用极细之锉刀将毛口整平,同时加以整体拼斗,依次粘贴于料灰(即新鲜猪血经沤渍,加以小青瓦粉末调合之灰)上,再做灰,使之与凸出之钿片面持平,再以细腻的料灰借助软质刀具将其刮浆闭孔,等干了之后,以极细的毛皮之物在灰面擦拭,直至灰面略低于钿面时止,俗称此为“收灰”。稍后,即可髹涂糙漆,待其干后,用揩光石(今用水砂纸)在漆面按一定方向和顺序进行磨糙,完毕之后,髹涂光漆,待阴干后再加磨拭,至显露出钿片形体时,以刀具在钿片上按图刻划细部花纹,再满髹推光漆,最后抛光,至没有斑痕、漆面亮泽时即告完成。

金银平脱:做法与平磨螺钿工艺大抵相同。此工艺系以金或银经不断捶击而形成之薄如纸的叶片,加工镂切成物像花片,将之粘贴于漆面,以刻刀或针锥在花片上的空白处刻划纹理,然后髹以若干道光漆,使漆面与花片持平,待阴干后细加磨拭,至整个图案显现,即告完成。

彩绘:此技法雷同于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只是此技法是以色入漆作为画料。如前所述,漆液原来是单色的,若要成为彩漆,则生漆经暴晒或火煮并拌入坯油制成之熟漆不可为之(生漆唯一可调制的色漆为褐色漆)。熟漆中加入矿物颜料即成为色漆(矿物颜料即石性颜料,入漆具有遮盖力,又称着色颜料或无机颜料),如加入银朱即为朱红漆;加入石黄,则为金黄漆;加入氧化铁黑,则为黑漆;加入毛蓝与石黄,是为绿漆。顾名思义,彩绘就是指以色漆为颜料,漆面为底本,以笔浸润,随意挥洒。彩绘技法之用于漆面装饰,是传统漆工艺中出现较早的一种技法。

彩绘的技法还可以与其他工艺结合使用。譬如与“勾刀”“平磨螺钿”“骨石镶嵌”“金银平脱”等技法同时施实,在漆面图案内布景、装饰(如勾勒人物衣纹眉眼、描画山水形态、楼台亭阁之敷彩)。

堆红:即假雕(剔)红也。《格古要论》称:“假剔红用灰团起,外用朱漆漆之,故曰堆红。”可见堆红一技是取灰漆堆起于物面,然后于灰漆上雕刻纹理,最后通体髹涂朱红漆,使灰漆为朱红漆所罩覆,再加抛光形成。堆红的技术,严格来讲,应该是剔红工艺的仿制。

漆工艺用具及材料

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漆工艺的工匠,都认为拥有得心应手的器具和上佳的材料为作漆器的一等条件,因为“非利器美材,则巧工难为良器矣”。

漆工工具

旋床:是用以旋制正圆形木质胎骨(如碗、盒、盆、盂等)的一种车床,古人靠人力牵引轴棍,使粘着在轴棍上的木材随棍旋转,遇刀便可将之旋削成不同形体的圆状胎骨了。现在则是以电力来替代人力来牵引镟制的。

荫室:用以催干涂液,使之较快、较好地聚合成膜。《实用漆工术》称:“荫室又称浴室,为漆工最重要设备之一。旧制大约九尺见方,四围用板围,而以板铺地,严防尘埃。”置放小件器物一般用荫箱,其箱内四壁用木条压钉荫布(如芦席、麻布或棉布等),另以木或竹于内搭置屉架,取水将荫布喷湿(以布料饱含水分然不向下垂滴为度),将已髹涂之器物安放于架之隔板上,关闭箱门,待干取出即可。

髹刷:用以髹漆或者涂刷漆灰或料灰。此刷有大有小,又有平口、斜口之分。以猪鬃、马尾、牦牛尾的毛制成,也有用人的头发做成的。

雕刀:用刀具在漆面、钿面、金银面或胎骨上作剔、镂、划、钩。雕刀之刃口形状多种多样,较常见的有“圆头、平头、藏锋、圭首、蒲叶、尖针、剞劂”等状。

漆画:用笔蘸取色漆在漆地如画家般勾勒、描画天地万物之纹理。其笔端一般以狼毫、羊毫或鼠脊毛集束而成。根据笔端毫毛之软硬程度,适当选用来写象(抹彩)、勾勒或打界。

刮板:古时称“g”。《尔雅》释:“圬馒谓之g。”《说文解字》注释谓:“g,所以涂也。”g其实就是形如泥瓦匠抹墙用的抹子,是漆工刮抹漆灰或料灰腻子时专用工具。多以牛角制成,g头其薄如刀,也有木制、竹制、骨制、铜制。现在又有铁、钢、塑制的工具。其形,宽、窄、平、斜各不相同。

滤车:用以过滤漆液。取漆液倾盛于质地柔韧、目数较密之布内,俩角为一组各自收拢,以漆液不旁泄为要。裹布之两端,各上滤车架柱绳圈,以力绞之,至无漆液滴下,解布去渣,换以更为细密的夏布,另加铺薄丝绵,取初次滤出之漆液于布内,再次绞拧,则此沥下之漆液清净可用也。

锉刀:一般用金属材料制成。有“剑面”(呈剑状,两边薄,中间稍厚)、“茅叶”(呈细长尖头状)、“方条”(为齐头长条状)之等。用于胎骨整型,有粗、细之分。另用于螺钿交口修整。

揩光石:用于拭去漆灰点,分粗、细二等。沈福文在《漆工资料》中称之为“红砂石,系粘土质砂岩石”。另有质细柔软的“灰条”(以砖瓦灰漂洗揉制而成)和“桴炭”(以水杨木、砂杉木等木头经焚烧而得)和“水砂纸” 等多种打磨用材料。

模凿:用来裁切统一规格(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菱形)的螺钿片。此凿以金属材料做成。

筒罗:用于在漆面筛洒金、银屑。通常,用纤细的竹竿截成三至四寸长,斜削两端,其中一端以绢蒙覆系紧,另一端罐装金或银粉(因金银粉之粗细不等,故竹筒之容积大小也各异,所蒙之绢的疏密当也不尽相同)。用时斜执筒罗,以蒙绢端口朝向漆面,以食、中二指敲击筒管,使筒内的粉顺细绢孔隙漫洒至未干的漆面上。也有采用飞禽或家禽之翎毛管制成。

另外,还有用来搅拌漆液和堆起漆墁的“挑子”、用来揭帖打起漆面使之呈蓓蕾状纹理的“蘸子”、用来于漆面设色的“帚笔”、与绘画所用分格色碟相似用以笔的“笔觇”、旋床上用以旋制木胎的“削刀”等器具,此处就不一一细述了。

髹漆材料

银朱:以硫磺与汞升炼而成。化学名为一硫化汞(Mercuric Sulphide HgS)选取成色好的入漆,是为朱红漆。

石黄:即雌黄,是一种呈柠檬黄色或金黄色的矿物,化学名为三硫化二砷。将之与半透明漆等量混合调匀,即为黄漆。

石青:又名扁青或大青,为铜的化合物。《本草纲目》中载:“扁青……今之石青是矣。绘画家用之,其色青翠不渝。”

石绿:又名绿青或大绿。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中称:“石绿,铜之苗也……生石中,质如石青名石绿。”《说文解字》释:“青黄为绿”。

花青:古称蓝靛。是以兰草入石灰搅出之浮沫经阴干而成,可用之配制蓝漆。

韶粉:即铅粉,因其产于广东韶州而得名。此粉可以入油,但不可调漆。

桐油:即罂子桐之球状果实榨制而成,有生熟二等,用以调色或制熟漆。

生漆:即采自于漆树之液汁,未经晒、煎。用以调制漆灰、合缝、布漆。

熟漆:即生漆中入油经暴晒、煎熬而成。投矿物颜料于内,可配伍为各色漆等,例如加银朱为朱红漆、加石黄为金黄漆、加石蓝为青色漆、加石绿为绿漆、加藤黄合靛青为绿沉漆、加铁黑为黑漆,等等。

胶液:用来粘合漆器胎骨等用途,有牛皮、猪皮、鹿角、鱼鳔等质地的胶,现在也有用聚醋酸乙烯脂乳液、聚乙烯醇、达玛树脂等为粘合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