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功之外的太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功之外的太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钩绷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制胜归。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截进遮拦穿衣肘,迎风接步红炮锤。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上拢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此上所录的这首歌诀,非是俗物。乃是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先生,所传下来的“拳经总歌”。歌诀简单易懂,内行人一经练习,即知其所指。然而在太极文化中,练功、技击之外,尚有广阔天地。大家都熟识陈式太极拳,“不许外传”的“祖训”。只是如此轻描淡写的认识。还无法显示陈式太极拳授徒之严谨、传承之有序。

祖训门规教人伦

太极拳的传承,首重端正,切忌狂悖。学太极拳者,应端正其心,以敬为主,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古人认为心不敛束。万事皆废,何能学艺?又切忌狂浪轻浮,“手狂”则多生事端,“言狂”则多增口过。太极拳之事虽属武学,然必存文人风雅,否则必轻于外而失于中。此中可以看出,太极拳对学拳者的规范,与儒家文化有莫大关联,强调“敬以直内”的心性修养,还有“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落实在拳法上,满则招损,非徒无益且有害,能谦则可虚心受教,他人自愿告之以善。积累他人之善。自成己善。

陈氏祖传的门规写道:“善良之人,端德者习拳,以健康强壮身体,卫身是根,此乃陈门拳术本貌共遵。不良之人,邪恶者习拳,以资侮掠人,致本为善,此为陈门拳术戒绝反对”。陈氏门规更精确、明白地写下二十条归守。今日读来,其中警醒规戒之端。更带有当代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此特依次摘写,以示读者:“不倚权欺人,不畏强陵弱,不惧险救危,不为非作歹,不仗技采花,不借势狂妄,不走街卖艺。不串乡结党。不奢逸流浪,不自骄自满,不与狂徒较量,不同无知争强,不可骄谄贫富,不贪无义横财,不过酒色处事,不抗公私之债,不损功徇私,不图显官厚禄,不当叛国臭徒,不蹉懈习拳”。

从陈氏祖训之中,彰显出太极文化的非凡意义。陈氏祖先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到,在古代社会拳法精熟的人,会与诸多事端、争斗相系,又知人心之物欲贪图所当严防,故创立门规,使得后世传承太极拳之人,不论拳技高下,都可以堂堂正正做人;无论富贵贫困。都可以坦坦荡荡处事。孔子所谓“贫而乐、富而好礼”。与此可见一端。

养生大道通天地

太极文化对人事归戒,严谨精详。太极拳对养生强身的非凡功效,同样也是源于中华文化对人体的认知,“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现存大量的太极拳著述之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记载。作为太极拳论著的经典之作,《太极拳十大要论》就阐明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的道理。

“五脏实为性命之原,生气之本。而名心、肝、脾、肺、肾也”。“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也”。

这些道理,将养生与技艺合为一路。实乃太极文化之精华。

太极文化对其拳理的论述,往往极为精湛。即使与理学著称的儒家学者相较,也不遑多让: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

至于历代太极宗师以切身体会之拳理。证实阴阳变化之机,讲述内气运行之要。可与道家内修者相颉颃。

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切身体验,才有真实感知: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也没有直而无曲之物。物有对待,势有回还,是古今不易之理。主于一而分为二者,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拳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气虽分为阴阳而贯于一。是以太极文化于养生修德,不离拳理刚柔进退,亦可指导人生实践,功莫大焉。

习拳尽知天下事

在太极文化熏染之下,为人子弟莫不端正。身一端正,则运动无不端正。举手投足之间,一则得心应手,二来自合规矩。无论身体中正倚斜,皆可以循规蹈矩、不妄生枝节。打拳时可以节节贯穿,以心运手,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身。以全体论,是身领手动;以运动论,是手领身行。以内在而论,心神内敛,一任自然。

精神内敛。专心于练拳之道,自我提升进入一个新的天地。层峦叠嶂,山之景。波澜潆洄,水之景。万紫千红,物之景。春夏秋冬,时之景。而太极拳运动高下背向,亦如山之层峦叠嶂;动荡团缔,亦如水之波澜潆洄;千变万化而彼此不侔,犹如百花之千红万紫;阴阳捭阖往来相续,有如四时之春夏秋冬。种种开合、擒纵、曲折如画,虽善丹青亦难绘画,惟有心有妙趣者。可以意会。而局外人不知也。

人若精神充足,则心手眼一齐俱到,无论如何运动,而精神自足,绝无疲弊之态。拳家运动,忽显忽藏,变化多端。旁人只能见到拳家收放之迹,而莫知其故,究其实质,为全体精神贯注,栩栩如生,奕奕有神。古有“以拳悟道”之说,讲人长期习练拳法。通经活络。达到变化气质,通透人间事物之境界。

“天地之道,阴阳而已,人身亦然”。然而人体阴阳,往往不能和谐。不得其平。血气滞涩而疾病所生,故有炼气拳术流传。太极拳术秉天地元气。万物皆备于身,苦心志,劳筋骨,使动静相生,阖辟互见。以至盈灵消息,诸般变化,成吾身之自有运动。

太极文化若人人得以践行,必然平心静气。涵养天性。对太极生生之理,心领神会,豁然贯通,在身则精神强健,延年益寿;在国则贼盗荡除,民族精神卓然树立。于是观之,则太极之功,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