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发挥农技推广人员作用的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挥农技推广人员作用的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了发挥农技推广人员用的对策,包括适度放开经营、争取基地、狠抓示范、宣传引导、培训骨干、全面推广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技推广人员;发挥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3 文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基础、应用研究和推广应用缺一不可,农技推广扮演的角色是将各种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和扩散。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作为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的国家事业单位,也是深化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之一。一方面农民非常需要农业科技,有些农民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常规技术也没有掌握,同一地块各户之间单产相差很大,有的甚至相差50%;另一方面农技推广人员又苦于找不到更有效的推广形式,加之没有好的激励机制,致使有些技术人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石岭镇农业站在四平市是标杆农业站,连续10余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但是受体制等大环境影响,农技人员发挥作用有限,与农民的需求相差较远。近些年来,由于站内同志比较团结,加之原来的基础比较好,在外地其他农业站纷纷解散、承包,技术人员陆续改行、下海等不利的环境下,每年都能推广普及一些新技术。

1 适度经营,确保单位生存和人员稳定

四平市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目前只能保证在编技术人员的工资,其他如办公费、差旅费、培训经费、活动经费等都没有,能坚持上班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只是围绕着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有的甚至被安排到其他岗位。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推广站围绕推广项目,在“立足推广搞经营,搞好经营促推广”的原则下,适度开展一些农资经营,所得利润可解决单位经费不足和技术人员补助缺乏的问题,以确保单位生存和人员稳定[1]。

2 争取基地,提供试验示范和实践场所

任何新技术的推广都必须遵循“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的原则,试验、示范的风险不能让农户来承担,应该在试验、示范基地内进行,技术人员也要在此演示和实践。但目前乡镇农业站普遍都没有基地,有条件的推广站,也只能是租用农户土地和农机具开展小部分试验示范。因此,争取一块较为长久或相对稳定的基地极为迫切。

3 狠抓示范,按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进行引导

对于一些已经试验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要分不同条件的村屯和不同土质的地块进行多点示范。目前石岭镇推广站参加的项目已解决该问题,该中心技术人员每人指导了10户科技示范户,大部分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将继续抓实、抓好[2]。

4 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宣传

对于一些已经试验示范成功的新技术、新品种,一些传统技术、好的经验和做法,要依靠现有的条件,主动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进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使更多的农民尽快掌握和运用。近年来,除了利用会议、座谈、集市、入户、到田等形式进行宣传外,更主要的是利用经营的机会进行宣传、引导、培训,这种“寓宣传培训于经营服务之中”的形式,更直接、更及时、更有效[3]。

5 培训骨干,让科技骨干首先了解和掌握新技术

石岭镇面积较大,受场所等诸多方面限制,上万户农民想普遍培训但一次无法做到,每次培训都只能是培训科技骨干或示范户,再由他们去传帮、带动其他农户。集中培训骨干时又可以请有关专家来授课,可以大幅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科技培训是农技推广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新技术都是因为培训不到位给农民造成了损失,或者是没能推广而夭折。要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亟待解决的就是改善培训场所和培训设备。农业站应该有相对宽敞的培训专用课堂,添加必要的培训设备,如电教设备、图书、桌椅等,各村要有专门的培训室和相应设备[4]。

6 全面推广,加速新技术推广和普及进程

农技推广的最后环节是推广普及。以上几个环节做好后,一项新技术便会自然推开。但农业生产是受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加上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往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农技推广站所跟踪指导要到位,不仅技术人员要深入到农户、到田间,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骨干和示范户的作用,加大指导覆盖面。目前在指导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费用问题。农民居住分散,技术人员下乡走村串户路途远,应该给予解决他们的下乡费用和交通工具,这样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可激励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对科技示范户的激励机制,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补贴,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指导和带动其他农户。

7 参考文献

[1] 申红芳,徐青,曾欣龙,等.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对基层农技人员的影响——来自浙江仙居基层农技人员的案例分析[J].中国稻米,2012, 18(6):27-31.

[2] 乔方彬,张林秀,胡瑞法.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推广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9(3):12-15.

[3] 胡瑞法,孙顶强,董晓霞.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推广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1):29-35.

[4] 李冬梅,吴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推广意愿及行为实证研究——基于四川省基层农技员的调查[J].生产力研究,2009(17):35-37.

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