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人们对其所生活环境更加强调物质以外的功能,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设计经历了形式追 随功能的洗礼之后,张扬个性化基调的时代宣布到来。人们开始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需要重视的首要对象,主观性色彩越发凸显时代特征。结合形态语义理论,运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进而去还原和重现设计者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关键词】心理学现代设计 主观性 设计理念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变得愈发困难,市场已经从产量的竞争让位给了想象力的竞争,说服力不尽在于功能的本身,更在于物品或是场所给消费者带来的某种概念上的认同,由此上位于身份、地位、品味的代名词。环境艺术设计越发的融入了设计者的主观性意念和独创性新奇。

一、认知心理学与现代设计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研究的是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认为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而目前西方心理学界通常所指的认知心理学,是指狭义的知心理学,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式中,记忆系统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记忆是原先的刺激不复存在时所保持的有关刺激、事件、意象、观念等信息的心理机能,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在记忆系统回忆和再认的过程中,存在对于先前的信息和经验重组和创新。因而,这个过程对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设计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视觉形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观者欣赏设计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了解认知过程的发生,不管是对于创作还是审美欣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记忆系统中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经验,是促使我们运用文化进行设计的原因。我们所处社会的文化语境充分的激活了记忆系统中的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思维,我们将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进行重组和重建,使我们设计出来的作品既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不失现代感,还能符合国人的审美心理。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追求

环境艺术设计独特意义在于对非物质功能的追求。人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追求更高的品味成为了必然。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食必长饱,然后求美;衣必长暖,然后求丽;居必长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

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摆脱功能唯一的局限性,根据人们的爱好而追求更多的品质。随着人类文化与社会生产力的相应演进,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逐渐提高,环境艺术设计应当摆脱原有单一的由消费者被动接受的模式,满足人们跟多的精神功能与社会功能的要求,它要承载更多的内容,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形态语义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点。

人们更乐于由设计者为他们提供一种被赋予了主观性内涵的设计成果。环境艺术设计要求人们在对其进行感知和认知的时候,能够解读并参与到其中的理念。

三、环境艺术设计主观性的诉求

环境艺术设计通常透过设计成果的形态在我们生活周围传递着某种语境。形态不单单让我们辨明事物的本质和功能,更能传达设计者本人所要诉说的文化内涵。

形态语义所要表达的内涵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强烈和深刻,它能突破文字与文化的局限性,传达被人类所共知的信息。形态本身就是信息传达的媒介,蕴含了设计者对世界或事物的认知、经验;加上文化的积淀,情绪的变化,使设计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和联想性,是建立在设计者本人对环境的了解和认知上的。设计者赋予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因素一旦为观众解读后,观众可以凭借自己认知的经验辨明眼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成果,进而激发主动意识将其与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形态除了让观众去了解辨明一个物体以外,还能引导观众联想并探索形态元素或因素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或明或暗的情感世界。聪明的设计者不会客观的对这一领域进行限定,它会留给人们大量的思维空间去自我联想、自我创造、自我修饰。这比突兀的直白更加有效。“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是基于人们以前对该事物的认知和经验各不一样。设计者的思想在人们的大脑中能够部分的被还原,此时设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形态语义并没有用明确的文字去告诉人们这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内涵,它只是象征的、含蓄的、模糊的揭示了某些普遍的意义。

四、环境艺术设计理念的再现

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赏心悦目的形态的同时,设计者创造的形态表情应该与人们的心理产生某种知觉上的共鸣,在高出人们理解能力的时候,应该接受人们心理的预期值。不能让使人们见到设计形态时,设计者所表达的与人们所理解的落差太大,这样的设计往往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环境艺术设计形态是以人的感受方式将设计的内在功能体现在人们感知体系中的。形态不能也不可能脱离于功能而独立于形式变化之外的。它不单单是功能被动的外在表现,更是积极地引导人们有知觉的去主动体验和把握形态本身的内在性能。设计者有意识的强调形态的形式因素和表现力,并与人们的知觉印象相吻合,已达到心理上的共鸣。设计者所力图表现的情感和诉求隐喻在形态的某些元素之中,并在观众解读还原的过程中能够再现或者部分还原设计者的初中和理念。不同的受众的自己的思维还原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做出不同的判断与理解,故而其结果必然会有所不同。

例如奥运景观设计为例。这次北京奥运景观的艺术设计,遵循“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宗旨,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真情关爱、对和谐世界的心灵企盼、对自然的挚爱情怀。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精神核心呈现出来。在奥运雕塑的作品展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多种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表达着他们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抒情的、幽默的、挑战的、可爱的、情趣的,激情的,或传统或前卫,写实,抽象,尽显了艺术家的个性,同时,也在与其他人相遇中自由交流,我们在这种交流、欣赏、品味中构建着公共的人文精神。

总之,从设计史上看,公共艺术的最早发端应追溯到古希腊雅典城所出现的阳光广场,使得艺术有了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的特征。后来环境艺术诞生在二战之后,伴随着美国对城市的重新规划与治理,一些艺术家开始把艺术创作的场地从美术馆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以雕塑为主要代表的室外艺术大量出现。20世纪60年代由政府倡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实行的“环境艺术计划”直接赞助环境艺术则把这种艺术活动推向高潮。

所以,环境的变化,公众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发展必然引发对文化的诉求,唤醒人们对艺术化的回归,即人文。环境艺术开始走向更广大的人群,走向生活本身,而环境艺术则代表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城市、艺术与大众的一种新的取向与融合。

【参考文献】

[1]单炜.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建设与研究发展[J].艺术教育,2005.

[2]顾卫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探讨[J].文教资料,2006.

[3]韩巍.形态[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龚铁.艺术设计的造型与构成[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