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质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舞蹈教育中的文化素质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素质可以分为专业品质和文化品质。专业品质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上的素质;文化品质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审美等几个方面。科学精神包括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不怕牺牲。人文精神就是指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审美情趣和生活品位指的是人对美的欣赏与热爱。科学精神讲的是求真,不能做假;人文精神讲的是求善,是人在道德情操上的向善追求;审美情趣和生活格调讲的是求美。所以,求真、求善、求美这三点就构成了文化品质的内涵。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文教育逐渐被专业技术教育所取代,“人”的培养逐步被“才”的训练所取代。专业技术教育在培养人的科学精神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主要是人文教育的缺失。这个问题在20世纪中叶以后更加明显。于是,传统的人文教育开始受到重视。现在一般认为,完整的教育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舞蹈教育中,既可以体现、也应该体现科学精神的教育,又可以、也应该体现人文教育。但从最高意义上讲,舞蹈教育应该是指向人的灵魂的教育。但是,舞蹈的灵魂教育内涵已经不再是古典意义上的德性教育,换句话说,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舞蹈的灵魂教育内涵或者框架是道德品性教育、审美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的教育。如果我们把品性的养成看成是一个过程,那么,尽管学生不―定最终养成某种好的品性,但至少是朝向好的品性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在学生的品性教育上还是大有可为的。这意味着,学校的理性的教育规划和安排还是很有意义的。

就当前中小学而言,舞蹈教育存在两种现象:一是它还局限在专业人员的培养上,或者说只限于少数人的培养;二是它还主要停留在审美教育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养育基本缺失。显然,舞蹈教育要发挥自身的功能,一是需要推及到全体中小学生的日常课程中;二是需要转移它的功能,从着重审美教育转向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育。

为此,需要对舞蹈教育的课程进行设计与安排,还需要对舞蹈教育教学重新设计,使其教学内容更贴近文化素质的培养。基于这种考虑,舞蹈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品性教育上有某种好的规划。

一、人文知识的教育

舞蹈源自生活,它是对生活本身的艺术升华。任何一种舞蹈都必然是民族的、文化的结晶――它可能是表达了某种生活中的情感。因此,舞蹈都记载着某种文化的特质――一段故事、一个传说、一个传统,总之它是生活情感的高度再现和表达。舞蹈训练可以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移情、心灵上的熏陶或慰藉,以及生活上的感悟。此所谓美育和德育。通过对舞蹈形成的文化知识讲解,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为此,可以考虑在舞蹈训练课中讲解舞蹈人文知识,此外,还可以专设一门舞蹈文化课或欣赏课。

二、对意志力的培养

舞蹈的训练不同于体育运动――体育项目比如各种球类,虽然也耗体力但往往具有很多乐趣,舞蹈训练通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凝聚了很多泪水和汗水。因此,它很考验人的耐力。在学习与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比如:动作稍难时、感觉不好时,就需要学生去克服,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增强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说:“不记得有多少个早晨,我们摸着黑起床开始了早功训练,迈着沉重的步子跑在似乎永远也跑不完的大操场上。也不记得在多少滴汗水中,我们度过了怎么也不肯走的时间”;“在训练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会疼得流泪,即便眼泪会时常伴随,但它最终只能够融在汗水里,滴到地板上。紧咬嘴唇,安静中听得到排练室外其他同学放学回家时快乐的说话声、脚步声、打闹声,直到这些声音渐渐消失,我们依然在排练室里。甚至不敢轻易抬头,害怕看到那些艰苦的训练动作还得持续很长时间,害怕不小心看到大家紧握的拳头、红红的眼睛。这时每个同学都会想到偷懒,但却没有人会这么做,心里挣扎着,从开始到结束”;“我们本来也是被宠惯的小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马尾辫也扎不了’更别提独立生活了。是学习舞蹈的经历,让我们有了自我锻炼的机会:衣服、鞋子破了,我们用针线自己去补;关节磕青了,脚上起水泡了,贴一片膏药,忍着痛继续舞动着身体”……基于此,我们的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基本动作的训练,―方面锻炼人的意志。

三、对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创造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舞蹈教育中的剧目编排对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重要帮助。剧目的主题安排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可以调动人的想象力;剧目中的每一个动作设计,通常都表示某种文化内涵或价值意义,它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舞蹈动作的训练则可以增强人的记忆力。因此,舞蹈剧目应成为我们重要的教学内容。

四、对科学精神的培养

通常认为,舞蹈是一种艺术,它包含着人的情感和技艺,包含着创作者的艺术灵感,似乎很难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其实不然。以芭蕾舞为例,其每一个动作都非常讲究,都贯穿了科学的设计。我们知道,形体训练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有目的和有意识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并按一定的客观标准和要求对人体进行的塑身训练。芭蕾舞训练就是一种顺应人体结构、功能及特点的科学训练方法。在形体训练时所采用的芭蕾把杆练习、步伐练习和组合练习,之所以能有效地调整人的姿态和体态,就是因为它符合人体科学原理。由此可见,芭蕾舞动作不但有一套科学的体系,而且其每一个动作都符合人体科学原理。通过芭蕾舞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人体科学,进而培养起―定的科学精神。

五、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舞蹈,特别是集体舞,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队精神,因为动作要做到一致和协调,只有经过长期的磨合才能形成。在这种磨合中,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各自的节奏和动作快慢,进而找到相互配合的默契,同时也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形成了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并分享了合作的喜悦。集体舞的美感和整体效果,取决于每一个舞蹈者的动作配合,任何一个人的不协调,都会破坏集体演出效果。因此,在集体舞练习和演出中,任何一个人对他人都是一种无形的监督,进而对个体自身也会形成一种压力。正是在监督与压力中,集体荣誉感才得以培养起来。在长期的排演过程中,学生之间既可以增加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也可以形成一种集体感,同时还可以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在中小学推行普及性舞蹈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人的道德品性的教育,说到底是做为人的教育。舞蹈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育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体育不能代替舞蹈教育,一些小学开设的形体训练课也不能代替舞蹈教育。舞蹈教育不能仅意味着审美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教育。

在美国,小学、中学、大学普遍设有舞蹈课。他们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舞蹈教育在美国大学里》写道:“在这个国家的每个州里,每个大学中几乎都设有舞蹈学科。”这种做法显然是为了让普通受教育者都得到好处,使他们在舞蹈中得到身心锻炼。因此,从小学到中学,舞蹈、音乐、美术是必修课。就我们国家而言,普及性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充足,但或许可以要求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学校里,具有一名专职舞蹈教师或聘请一名舞蹈指导教师。普及性舞蹈课程的设置建议以每周一课时为基本要求,舞蹈教学的内容依中小学而区分。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基本的形体训练为主,一则训练儿童的身体,二则训练儿童的集体意识和耐力。在中学阶段不要求以形体训练为主,而应以集体舞蹈的排练为主,以传授舞蹈的人文知识为辅,兼顾剧目的编排与创作。其目的一则在于训练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二则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三则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舞蹈教育从最高的意义上讲是锻造人的灵魂的教育,具体而言,是一种养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其最核心的功能,应该是从人的审美教育拓宽为人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或者说是“做人”的教育。

为此,国家需要考虑在一些中小学先行开设普及性的舞蹈教育课程。同时,应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基于此种考虑,国家需要加强对专业舞蹈教师的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