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壶:由茶事到文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壶:由茶事到文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多方面的。她们各自的表现形式和覆盖领域虽然不同,但从某种深层的意义上说,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共同基因。这是由我们民族的文化修养、道德意识、哲学思想、审美情趣、生活方式所决定的。它们往往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

紫砂文化就茗具器用来说,就是茶文化和陶文化的结合。

饮茶在我国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唐代就已形成高潮。自古以来,文人学士无不好茶,饮茶不仅仅是人们生理和生活上的需要,而且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饮茶自然要讲究茶具。唐宋时代,饮茶方式和现代不同,茶具主要是茶碗和茶盏。许多著名诗人留下的诗词中,对碗和盏的描写是很多的,并且分等品评。所以饮茶之道对茶具生产也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北方,战乱较为频繁,而南方则相对稳定。每次战乱,总有一批文人士大夫南迁,汇集江浙。而吴越一带,向来是文人荟蔚之地,又盛产名茶,于是茶事兴盛。明代中叶,中华茶文化呈现新的鼎盛时期,饮茶的方法,也普遍改为手撮叶茶冲沏,对茶具的要求,当然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变化,茶壶成了主要茶具。

紫砂茶壶的原料是“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造型端秀色泽雅致,符合茶道品格。因此,好茶者皆“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

明代以来,宜兴砂壶在茶具领域中,一直处于受欢迎和珍重的地位。也由于历代壶艺作者的高超技艺,使砂壶除了良好的使用功能以外,已由日用陶瓷化为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艺术品,成为我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中引人注目的一脉。

紫砂文化成就的取得和地位的确立,除了紫砂从业人员的努力和贡献外,历代文人学者由于嗜茶而关心砂艺,甚至与紫砂艺人结合,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著名的如时大彬与陈继儒等名儒的交往,陈鸣远与张氏涉园、汪柯庭、马思赞、曹廉让以及杨中允的情谊,陈鸿寿与杨彭年的合作,黄玉麟与吴大的关系等等。这种交往和合作,确实使砂壶在款式、形制、格调诸方面,更符合茶道的要求,也使一部分杰出的砂壶作者,具备了文人的修养和气质。

可以这样说,历代真正进入艺术境界的壶艺大家,都具有相当丰厚的文化功底。

如果一位陶艺人员仅有驾驭泥料的本领和纯熟的技巧,而对文学、诗词、书画、音乐、历史、哲学以及其他传统工艺缺乏理解和认识,甚至不能辨别款字和印章的优劣,那是难以进入更高的艺术境界的。当然,爱好和关心砂艺的文艺界人士,也要认真研究一下紫砂的意趣,否则随便在壶上信手涂鸦,恐怕只能算是标榜风雅,连装饰的作用也起不到。

只有完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结合内涵闲远的诗文书画,才能相得益彰,成为真正有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

文人书画家与砂艺结合的盛衰,随着紫砂事业的兴衰而起落。而紫砂事业的兴衰,又与社会的治乱紧密相关。紫砂事业发展到今天,真正呈现了百花齐放、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今后的路怎么走,确实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节选自《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