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又到流脑流行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脑患者或带菌者是流脑的主要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和发病后都具有传染性,传染期约为10天左右,传播途径是细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流脑的发病年龄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可患病。流脑流行于冬春两季,从12月开始到来年3月都是流脑高发期,天气由冷转暖,又到流脑流行时,现在就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流脑的相关知识。
脑膜炎双球菌是引起流脑的病原体,细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部、皮肤瘀斑、脑脊液和血液中。细菌在体外的抵抗力极弱,日光暴晒、干燥、一般消毒剂以及55℃以上的温度都可以将其消灭,细菌死亡后菌体自溶。由于细菌在体外的抵抗力极弱,所以抽取脑脊液后应及时化验,不宜放置,以免细菌溶解。
流脑的发病原理
脑膜炎双球菌通过鼻咽部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并不断繁殖释放强烈的内毒素,细菌可通过血管侵入脑脊髓膜,引起化脓性炎症。病变部位主要在蛛网膜和软脑膜,此时,脑膜血管充血、出血、水肿,大量纤维蛋白、白细胞和血浆外渗,脑脊液压力升高并变混浊。因重力关系,渗出物集中在脑底,在脊髓背侧沉积尤为显著,炎症可波及脊神经后根,脑膜下的软组织也可受累,形成脑膜脑炎,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流脑的具体临床表现
90%的流脑属于普通型流脑,其潜伏期大约为2~3天,发病后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绝大多数患者在病后数小时内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这一临床表现具有重要的早期诊断意义。瘀点或瘀斑分布于全身各处,以,会及肩、肘、臀部易受压处较多,颜色为鲜红色,触之有结节,压之不退色。瘀点或瘀斑大小形状不一,可小自针尖大至蚕豆,形态多为星状,大的瘀斑可呈地图样,瘀斑也可见于结膜和口腔黏膜等处。
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脑膜的炎症刺激出现剧烈头痛、因颅内压升高引起喷射性呕吐、因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颈项强直,严重的颈项强直使整个身体向背后弯曲似弓样,医学上称“角弓反张”,患者常有嗜睡烦躁等意识障碍,且高热持续不退。发病后第3~4天,约40%的病人在口鼻周围出现疱疹。
还有极少数的流脑属于暴发型流脑,暴发型流脑起病更加急骤,病势凶险,发展极快,以休克和脑水肿的症状最为突出,其发病症状比普通型流脑严重,如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
流脑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在疾病的恢复期,可并发关节炎、心肌炎、肺炎、副鼻窦炎、中耳炎、脓胸和脑脓肿;少数病人可发生面瘫、耳聋、失明和脑积水等后遗症。
流脑的诊断
根据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皮肤瘀点瘀斑和脑膜刺激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血常规化验可见白细胞明显增多,多在2~4万之间,中性粒细胞增加;脑脊液检查可见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数量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内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多在200%毫克以上,潘迪氏反应强阳性,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脑脊液或血液细菌培养可检出脑膜炎双球菌。需要说明一点,有明显高颅压征象时不要做腰穿,应先降颅压后再进行腰穿。
流脑的一般治疗
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用紫外线或化学药品消毒,高热头痛时可头部放置冰袋,或用50%酒精擦浴,并给予解热镇痛药注射;做好口腔、眼睛、皮肤的护理,大的瘀斑局部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以免继发其他细菌感染。
流脑的药物治疗
1.磺胺药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可选择磺胺嘧啶或磺胺异恶唑,与甲氧苄胺嘧啶合用可获协同作用。为避免药物在泌尿道产生结晶,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需同时服用等量碳酸氢钠。如呕吐不能口服药时改为20%磺胺嘧啶钠,稀释成5%的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成人首次剂量为2~3克,儿童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8小时一次,一般静脉滴注2次后改为口服。用药后多数病人的体温在1~2天内下降,症状好转。治疗中应经常化验尿常规,如发现有明显血尿时应停药,尿中有磺胺结晶时要多饮白开水并加大碳酸氢钠的剂量。热退后继续用药两天即可停药,不必再做腰穿,疗程一般为3~7天。
肝肾功能不良、对磺胺药过敏、休克无尿时禁用磺胺药。另外,用磺胺药48小时体温仍不下降、症状不见好转,或瘀点瘀斑反而增多时,应改用其他抗菌药。
2.青霉素可迅速杀灭脑膜炎双球菌,控制败血症的效果较好,但不可使用油剂青霉素。在脑膜发炎时,青霉素通过血脑屏障的浓度有所增加,因此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氯霉素进入脑脊液的浓度较高,治疗流脑效果较好,适用于暴发型流脑不能使用磺胺药者、对青霉素过敏者、症状不典型者,成人每天2~3克,儿童50~100毫克/kg,分四次服用或注射,疗程为3~5天,最长不得超过7天。新生儿因肝脏解毒功能低下,应禁用氯霉素。
注射流脑疫苗对流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流脑流行期间,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要做好每日晨检,一旦发现疑似现象,要尽快就医,治疗越早疗效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