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容乃大,随遇而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容乃大,随遇而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国作家雨果讲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人的心灵。“海纳百川”,是说大海的宽广可以容纳众多河流,喻为“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人、事和物”。晋代文人袁宏作《三国名臣序赞》称:“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是说:“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庄子・秋水篇》载述:“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纳之。”东汉学者许慎之撰《说文解字》释称:“海,天池也,此纳百川者。”到了清末,林则徐寓室厅中有一幅自撰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语意“宏大气量和向外开拓的进取精神。”后来演绎成立身行事的“处世指南”,富于哲理的“养生之道”。“容”者,“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而今从养生学角度审视,“心容乃大”,可谓是生命活力之源泉。

近日,翻阅清代学者刘献廷撰《广阳杂记》,这是一本史料笔记,内容涉猎百科,论识警辟,记述精细,翔实可信。书中提到:“随遇而安,斯真隐矣。”由此进而联想到养生的常谈话题:心容乃大,随遇而安。随是顺从;遇为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心境泰然,意欲满足。这对于人的心理养生保健极为重要。随遇而安在于接受现状,平衡心态,通常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在外界环境条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境遇较为平静,心理自我调试达到相对平衡,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并享受按照个人设定的路线实现人生理想;另一个是在外界环境条件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入乡随俗变通路径,能突破固有言行轨迹,把握时机,作出决断,更新生活模式,设法活得开心,实现个人理想。

“随遇而安”在《辞海》(1980年版)中,释义:“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今天看来,未必尽然。消极的人生态度是回避现实,自我设限,自我压缩,自我贬值。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面对现实,自我突限,自我开拓,自我信任。许多古今名人养生经历中,都体验到“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阅尽人世沧桑,悟透万物规律,对己通达,对人宽容,融于社会之中而超脱世俗之外。坦然豁达,大智若愚,平稳生计,求进有序。面对纷纭繁复的世态,能做到随遇而安颇不容易。唯有心容乃大,胸怀坦荡、淡泊名利、节制欲求,对人生可以顿悟者,才能真正的随遇而安。反之,会自鸣得意,却黯然神伤。

“欲”者,人的一种生理本能和需求。人要生存,就会有各种各样的 “欲”。但是,欲求要有节制限度。欲多而大,必生贪心;奢度无限,欲壑难填。倘被财欲、物欲、、权势欲等入迷成癖,攫求无已,戕身。且不说无欲则刚,就是欲求有度,同样能正气盈身,凛然心安。如《礼记》所讲:“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就是这个道理。“心明则洞理,洞理则循理,循理而事必成、人必安。”

“适度”在《周易》里是以“中”为正,以“中”为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宋代儒学家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为人做事要讲中庸、中道,即适度。不持守中道,不以礼制节之,崇敬之心就会显得粗野,恭维之行就会变成谄媚,勇敢之举就会沦为叛逆,舒畅之心就会出现梗阻。所以,为人做事要把握适度,惟“中”是求,不能欠缺或超越。这并非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作出适合选择,把握永恒原则,顺应环境变化,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得恰到好处。“安”者,“生存之本也。”居安、身安、行安皆在于心安。随遇而安,在于漫长人生应顺随境遇,不为不如意之境遇扰心,无论置身何种处境,都能保持平和安然心态,继续坚持个人追求。

已故国学大师、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郑天挺教授,一生治学严谨,学术成就斐然,身兼多重要职。曾在北京大学任教。1952年7月,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此后执教南开三十年。与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共同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由于当时社会因素,使他遭受不公正待遇。直至“”期间横遭迫害。年逾古稀的郑天挺孤苦伶仃地生活,每天独自一人用餐。但郑天挺豁达开朗,若无其事,逢人便说:“随遇而安便好”,让周围人敬佩这位史学名家的浩瀚心胸。上个世纪70年代末,时年八旬的郑天挺,被委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重建历史系的工作。不久,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他坎坷人生的历程,充分体现了“心容乃大,随遇而安”。他生年82个春秋,学术业绩长留青史。

最近,国内某城市对305名百岁老人调查8种长寿习惯,其中包括:养成按时作息,劳逸适度,减少对药物依赖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粗杂粮为主、新鲜蔬果为主、优质蛋白为主的“三为主”,多吃鱼,少吃肉,不挑食,不多食的膳食习惯;养成不吸烟,不喝酒,多饮水,常喝茶的习惯;养成常与晚辈人交谈,坚持“仁者寿”理念,保持精神松弛的习惯;养成每日适当体力劳作和运动习惯;养成俭朴自助,衣食自理的生活习惯;养成天天读书、看报、看电视,关心天下大事,获取健康长寿知识的习惯;养成心态宽容、积极乐观、随遇而安的习惯。这最后一条至关重要。

随遇而安也是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前提是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提高悟性、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要做到自我和谐,须以“学”为径,以“知”为本。逐渐达到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态度、一种美德,实现自我价值观。

随遇而安寓于更深层次的心理卫生,生者,保持身体平衡的基本条件,双脚支撑躯体,手臂平衡躯干,两耳听闻八方,鼻孔呼吸六气,眼睛注视两极。外在平衡了,而内在如何平衡?务求精神内守,确保身心康泰。传统养生学提出:心明言正,自然生活,食不偏倚,绝烟少酒,心欲静谧,节欲省心,闲读诗书,与人为善,险不可涉,随遇而安。

现代医学心理学提出一个“心商”的概念,也就是人的基本心态,包括心位、心容、心力三大组合要素。是一个人维护心理健康,调试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佛教人士认为“物随心转,境由心生”,道理是相通的。人要遏止负心商,战胜消极生活态度,就要抛开偏狭、抱怨、想不开、不公正的心理。让人生走向幸福、快乐、健康。美国著名健康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博士最近提出人生幸福的十大要素,其中之一就是“心容乃大,是幸福的开阔地。”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大发现,就是人能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并延长人的寿命。”“通常人们都想改变环境,但没有想改变自己的心态,没有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只有改变心态,改变心境才能改变环境。心态有正负之分,随遇而安属于正,抱怨环境属于负。这也应该是随遇而安的一种科学新见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