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ABPM)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PMI公司的24h动态血压仪记录(DP 5000A Mini),装有计算机系统自动监测分析。共监测560例(男性347例、女性213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者,分析症状与血压的关系。结果:117例出现症状时与血压波动有明显关联。结论:ABPM同步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的联系。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8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同步监测成功的560例,男性347例、女性213例,年龄39~75(平均65.8)岁。均为Ⅰ~II级高血压病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

1.2 方法

1.2.1 ABPM监测

采用美国PMI公司的24hABPM仪(DP 5000A Mini)。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监测时间为24 h,白天7:00-22:00监测间隔时间为30min,夜间22:00~7:00监测间隔时间为60min。监测期间嘱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含休息、生活、运动及自觉症状、服降压药时间等情况)。如有不适感觉如头晕、胸闷等,可自己临时加测对侧血压。

1.2.2 血压平稳性指标

主要包括血压变异系数(CV)、降压平滑指数、谷/峰比值。CV表示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有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等于每小时血压下降值标准差/24h平均降低值,分别求出24h、白昼、夜间CV值,表示不同时间阶段血压波动程度。SI为CV的倒数(1/ CV),反映降压平稳性。SI愈高,降压愈平稳。T/ P比值为降压谷效应值与峰效应值之间的比值。谷效应值指药物在剂量末、下次剂量前血压降低值;峰效应值指药物最大效应时血压降低值。在良好血压控制下,短时与长时血压变异性降低,(T/ P)达50%~67%以上。血压平稳性指标主要用于了解降压药物对于血压控制的平稳程度。

1.2.3血压负荷性指标

主要包括血压负荷值、曲线下面积。血压负荷值是指血压超过某个阈值水平次数的比例。将白昼阈值定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夜间阈值定为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曲线下面积即计算24个时间区间收缩压或舒张压曲线下面积之和。各个区间面积采用梯形面积法近似求出。血压负荷性指标主要反映血管压力负荷程度,主要用于高血压诊断及终点事件预测。

1.2.4反映血压变化规律指标

包括血压―时间趋势图、昼夜血压波动曲线、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及夜昼指数。血压―时间趋势图,即以小时为单位将1天划分为24个时间区间,连接各时间区间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曲线图。昼夜血压波动曲线是指连续24h测试每个血压测量值所形成的曲线。一般血压应成明显昼夜波动性,正常曲线成长柄勺状。夜昼指数是指夜间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正常应小于0.9。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主要用于判断夜间生理性血压下降程度。其数值等于(白昼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白昼血压均值,一般应下降10%~15%或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降低10mmHg及5mmHg。此类指标主要反映24小时血压变化规律情况,正常血压呈夜低昼高,夜间血压应比白天下降10%以上,反常的血压规律常预示各种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1.2.5 ABPM有效测量次数必须大于80%以上。诊断标准:ABPM监测24小时均值>135/85mmHg , 白昼均值> 140/ 90mmHg,夜间均值>120/ 70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为血压异常升高。血压波动>其时间(白天或夜间)平均值15%时,对比观察同时间段患者的生活日志。

2 结果

ABPM监测成功率为88.2%~100%,平均为94.1%。其中有48例出现头晕、胸闷症状,有69例出现头痛症状。其中有12例被排除诊断,有36例为新确诊高血压病例。

3 讨论

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与血压增高程度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原因。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测出的血压结果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血压情况,而且还难免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现象。ABPM监测能较真实、客观地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规律,较偶测血压有明显的优越性。现在认为血压晨峰程度的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关系[1]。血压晨峰是指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持续4~6 h。一般认为是健康人由于觉醒时,交感神经系统即刻激活,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但在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的即刻激活引起周围血管阻力迅速升高,因此出现血压晨峰高反应。高血压治疗中,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常会导致血压下降,特别是老年人。本组有8例在血压降低时段出现头晕、胸闷症状,发生在夜间血压降低大于其平均血压的15%时。有19例在血压过高时出现头痛加剧,发生在血压升高大于其平均血压的20%时。可见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不当极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ABPM监测有利于指导降压治疗。因此,对高血压者进行治疗时,必须根据ABPM调整降压药剂量、种类及给药时间,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平稳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