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谢克作品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谢克作品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0年代的香港生机勃勃,发展迅速,而谢克就是当时众多的“文艺青年”中的一个。70年代的谢克,投身的是香港的影视事业,先后在香港无线电视、丽的电视和嘉禾电影任职。这一时期谢克的创作,主要是一些有关平面的设计及插图作品。在这些创作中,谢克已经体现出他对于现代艺术的浓厚兴趣,他有意识地引入了西方现代艺术潮流中的诸多因素,尤其对于超现实主义和超级现实主义情有独钟。很多的创作在当时看来都具有了某种前卫性,所以谢克也很容易被当时的评论者归为比较西化的创作群体。

谢克也是具有自省力的一位艺术家。在香港这样一个华洋杂处的文化环境中,谢克也同样感受到了某种本土文化的精神召唤,于是在整个80年代他开始寻找除西方之外的另一条取径。1980年谢克也成为了当时留中的一个,但是他的留学方向不在西方而是在内地,这一点在当时的确显得有点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

谢克一方面在北京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读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一方面在内地以“访学”的方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回到香港后的谢克,最初成为了一位受人欢迎的“教育工作者”,既关注西方的新形式和新思维,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设计内容,着实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

2004年谢克参加了法国马赛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家联展”,这个展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在法国的传布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基因系列”体现出了谢克阶段性思考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艺术家对于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对于平面艺术的创作语言的探索,以及对于历史与当下的图像隐喻。在“基因系列”中,谢克的确运用了一些“历史性的符号”,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文化波普”的属性,但是谢克总是以艺术语言上的刻意修辞加以平衡,以获得作品本身的美感观赏,因此相对于其他的参展者而言,他的创作显得更加得温和与抒情。

谢克很多作品的构想甚至来源于他70年代就开始勾画的草图,而加以填充的则是这30多年来的生活阅历和思考痕迹。主要的命题似乎仍回到了关于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文化思考,谢克要表达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冲突与交融。对于出生于50年代的人而言,谢克的很多创作自然带有了很强的历史意识,其作品中的很多图像都来源于过去的图像。这些过去的图像即便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但时过境迁之后,它们对于谢克而言则只是历史的时代表征或者作为亲历者挥之不去的个人记忆。

谢克也以自己的创作告诉我们,面对变化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向前寻找的思考维向,但是我们也有可能会沦为各种潮流的牺牲品。谢克想成为了这样的一个“个性”,跳出潮流而另辟蹊径,正如他在70年代已经做出的抉择。近期谢克的创作,包括了平面绘画和雕塑等不同的类型。但是不管是平面作品还是雕塑作品,他在创制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他在设计方面的领悟和经验,譬如说平面作品中的平涂方式和几何造型,具有了很强的视觉性的设计构想,还有就是雕塑部分,谢克既重视造型的新颖度,又关注具体的质感和构成,某些部分细腻而灵机,有点像发明家般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