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父母不同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母不同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父母积极教养倾向和消极教养倾向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开封某重点高中二年级177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分析。结果 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保护其子女免受抑郁和焦虑侵扰的有效方法;父母对子女过多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是导致其子女形成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不健康心理品质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父母应给予子女多一些情感温暖和理解,少一些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应公平对待自己的每个子女。

【关键词】 父母;积极教养倾向;消极教养倾向;心理健康;高中生

Effect of Different Parental Rearing Trends on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u Ying, Lu Yun.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lleg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ffects of positive Parental rearing trend and negative parental rearing trend on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177 students selected from a senior key-middle school in Kaifeng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mental health scale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EMBU. Correspondingly, we have analyzed the results. Results Emotional warming and understanding from parents is a effective method to protect their children from being depressed and felt anxious, Too much deny and refuse, intervene excessively, excessive protection, punishment, severe, being favored from parents is not good for their children, because it is a major factor to lead to me form bad psychological traits such as stubborn, hostile, sensitive to human relations, pressure feeling from study, maladjustment, emotional inst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ly upset. Conclusion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in poor mental health, Parents should give their children more emotion warm and understanding and letter punishment and severe, deny and refuse, excessive interferences and protect excessively, Parents should treat their every son or daughter impartially.

【Key words】 Positive Parental rearing trend; Negative parental rearing trend; Mental health;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

一项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1]。研究表明,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均有密切关系[2-5],尤其是父母教养方式的直接影响最为重要[6]。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孩子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就个体的发展而言,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等大部分是从父母的教养中学到的。国内心理学家经过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都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有关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不同的青少年,其身心发展状况也不同。Bammring,Sigel等发现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形成敏感、多疑、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通过改进父母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儿童更加健康地发展或缓解儿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在家庭教养方式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国内学者做了一些研究[7-10]。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证实: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遗憾的是,没有研究通过对在不同教养倾向下成长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来证明不同教养方式对其子女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父母消极教养倾向和积极教养倾向对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来帮助人们认识正确的教养方式,从而改变、调整和放弃不当的教养方式,以便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我们在本研究中考察的是(1)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2)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同时需指出的是,以往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这个量表虽然经过国内修订,但从根源上讲,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民族文化差异。本研究采用王极盛根据中国中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期更符合客观实际。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开封某重点高中随机抽取二年级2个班,共200名被试参加测试,得到有效问卷177份。男生87人,女生90人。平均年龄为17岁。

1.2 方法

1.2.1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采用王极盛1997年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可以用做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共由60个项目组成。分为10个分量表(因子):分别为A强迫症状、B偏执、C敌对、D人际关系敏感、E抑郁、F学习压力感、G焦虑、H适应不良、I情绪不稳定、J心理不平衡。

1.2.2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由瑞典Perris等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1993年我国岳冬梅等人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该问卷共11个分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6个因子:FF1情感温暖、理解,FF2惩罚、严厉,FF3过分干涉,FF4偏爱被试,FF5拒绝、否认,FF6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5个因子:MF1情感温暖、理解,MF2过干涉、过保护,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有力而客观的工具[11]。

1.3 施测过程 由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利用被试自习时间,对其进行两份量表的施测。

1.4 数据处理 所得有效数据录入电脑,采用SPSS 11.5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作描述性分析,首先从心理健康总均分来考察其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结果是心理健康良好的占总人数的39.5%,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55.4%,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占总人数的5.1%。从心理健康总均分来看,在被测查的高中生中不存在心理问题较重者和心理问题严重者。

为了既全面又具体地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把总均分判断学生总体情况与分量表判断学生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对被试在每个分量表的得分情况进行了考查,并划分了心理健康等级,结果: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除了在偏执、敌对和抑郁上超过了50%以外,在其它7因子上不到总人数的一半;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感和抑郁方面。

2.2 父母不同教养倾向对比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某一因子上,通过对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评价得分高低可以得到如下两组被试:(1)父亲具有积极倾向与母亲具有积极倾向;(2)父亲具有消极倾向与母亲具有消极倾向(如在因子情感温暖、理解上,父亲具有积极倾向、消极倾向分别是指子女对其评价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取其前31%和取其后31%;母亲与此同理。在其它因子上,与此相反)。为了考察这2种不同的父母教养倾向组合(在各个因子上)对被试的心理健康有无显著影响,我们分别对其进行了独立样本检t验。得到了如下结果:在情感温暖、理解方面(FF1和MF1),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的抑郁因子上平均分差异极其显著;在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在惩罚、严厉方面(FF2和MF4),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的偏执因子、敌对因子、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因子、抑郁因子、情绪不稳定因子、心理不平衡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差异极其显著;在强迫症状因子、学习压力感因子、焦虑因子和适应不良因子上差异显著;在拒绝、否认方面(FF5和MF3),两组被试除了在强迫症状方面有显著差异外,在心理健康的其它9个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都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在偏爱被试方面(FF4和MF5),两组被试在心理健康的偏执因子、人际关系敏感与紧张因子、情绪不稳定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敌对因子、学习压力感因子、适应不良因子和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差异显著;在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方面(FF3、FF6和MF2),两组被试除了在学习压力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外,在其它9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3 讨 论

当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欠佳。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只占总人数的39.5%,而且还存在着一部分被试在心理健康的某一方面存在问题,如有18人感到过重的学习压力感等。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感和焦虑等方面。本次调查高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偏高,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太一致,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高中生,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和逆反心理最强的阶段,因此高中生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二是被试来自于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县城重点中学,娱乐时间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无法释放不良情绪,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和焦虑都是由沉重的学习负担和过重的升学压力造成的。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人格形成以至整个一生的心理健康有着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影响,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社会与学校的努力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至关重要。家庭教养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2]。这就要求父母应给予子女多一些情感温暖和理解,少一些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应公平对待自己的每个子女。

4 参考文献

[1]杨宏飞.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89-290

[2]高怀荃,徐勇.安徽省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抽样调查.中国学校卫生,1999,20:355-356

[3]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26-228

[4]敖淑清,王吉英,徐济达.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1,22:446-447

[5]肖少北.湖南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青年研究,2001:26

[6]郭传琴,刘贤臣,翟静,等.山东省城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33-34

[7]肖海雁,韦义平.父母教养方式、学生人格对私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5-288

[8]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8-20

[9]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76-277

[10]李祚山.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心理科学,2001,24(4):445-448

[1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113-115

[12]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大理学院学报,2006,11(5):81-84

(收稿时间:200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