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罗哌卡因同布吡卡因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哌卡因同布吡卡因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0.0625%罗哌卡因伍用芬太尼2 μg/ml行腰-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与0.125%的布吡卡因分娩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2例产妇,宫口开大2~3 cm时随机分为两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2.5 mg,芬太尼25 μg(罗哌卡因组n=26)和布吡卡因2.5mg,芬太尼25 μg(布吡卡因组n=26),1~2小时后,蛛网膜下腔药物镇痛作用减弱时,产妇开始自控硬膜外镇痛(罗哌组:0.062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布吡组:0.125%布吡卡因+芬太尼2 μg/ml)。两组接受单次bolus为5 ml,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10分钟。两组产妇在镇痛开始前均感到重度疼痛,VAS评分为8~10分,给予腰麻药后均在5分钟内达到良好的镇痛,VAS评分为0~3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以后直至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均较低,为0~5分,应用罗哌卡因组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轻,无腿软和排尿困难,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分娩镇痛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4-3681-02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观察0.0625%罗哌卡因伍用芬太尼行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时,镇痛效果、药物总用量及不良反应方面的资料,并同布吡卡因比较分娩镇痛效果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和分组:52例单胎头位足月妊娠初产妇,ASA Ⅰ~Ⅱ级,宫口扩张2~3 cm,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n=26)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5 mg和芬太尼25 μg后接受0.0625%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单次bolus为5 ml,锁定给药间隔时间为10分钟;布吡卡因组(n=26)蛛网膜下腔给予布吡卡因2.5 mg和芬太尼25 μg后接受0.125%布吡卡因+芬太尼2 μg/ml,单次bolus为5 ml,锁定给药间隔时间同上。

1.2 实施步骤:(1)约1小时后,其镇痛作用消失时(根据VAS评分和感觉阻滞平面综合判定),开始PCEA。(2)进入第二产程,停止给药1h后继续PCEA至分娩。在第一产程中鼓励产妇站立行走。

1.3 麻醉观测记录项目

1.3.1 腰麻前测定产妇的疼痛评分、BP、P、R、SpO2、胎心、子宫收缩力。于腰麻后30分钟内每5分钟测定1次产妇感觉阻滞平面、运动评分、BP、P、R、SpO2、胎心、子宫收缩力,每15分钟测定1次产妇的疼痛评分;其后每小时监测1次上述项目并记录。

1.3.2 胎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测定新生儿Apgar评分。

1.3.3 麻醉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药物用量、各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分娩后当天随访产妇麻醉满意率、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等)。记录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是否使用催产素及其剂量、镇痛时宫口大小、镇痛总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如果是正态分布,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若是非正态资料,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记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妊娠周数、镇痛时宫口大小、镇痛总时间及罗哌卡因、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镇痛情况:两组产妇在镇痛开始前均感到重度疼痛,VAS评分为8~10分,给予腰麻药后均在5分钟内达到良好的镇痛,VAS评分为0~3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至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均较低,为0~5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产程时间和分娩方式及镇痛期间使用催产素的比较:两组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产妇的顺产率、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镇痛期间催产素的使用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对新生儿的影响: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两组产妇在腰麻前后的BP、P、R、SpO2、胎心、子宫收缩力均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 不良反应:两组各有1名产妇在腰麻后有轻度瘙痒,但均在腰麻后30分钟内好转,无需特殊治疗;镇痛期间和产后无1例恶心呕吐和头痛发生。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6 运动功能:罗哌卡因组有1例产妇发生腿软,1例排尿困难;布吡卡因组有3例产妇在第二产程PCEA期间发生不同程度下肢软,无力,需要扶持,至产后1.5~2小时方消失;另有2例发生排尿困难,其中1例需留置导尿管。

3 讨论

传统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产妇运动阻滞较为明显,阴道助产、剖腹产、产程延长和胎儿旋转不良的发生率增加[1]。近年在分娩镇痛时,提出 “可行走的硬膜外”的概念。

“可行走的硬膜外阻滞”多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技术,以使产妇能获得快速、完善的镇痛,增强产妇的信心和配合程度,小剂量的腰麻药物作用消退较快,对后期镇痛效果有明显影响;1~1.5小时后再通过PCEA,如0.125%布吡卡因辅用芬太尼 2 μg/ml。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随罗哌卡因使用浓度和剂量的减小,其运动阻滞程度逐渐减轻,而感觉阻滞方面却差异无显著性[2]。在离体试验中,罗哌卡因亦显示出比布吡卡因更好的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临床上实施分娩镇痛时,为了减少产妇运动程度阻滞,倾向采用较低浓度罗哌卡因,为了提高低浓度罗哌卡因时的镇痛效果,有学者建议同时辅以适量阿片类药物。研究显示0.125%~0.075%的罗哌卡因伍用芬太尼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满意,运动阻滞发生率较低。国内报道使用0.0625%布吡卡因+芬太尼行分娩镇痛,证实此浓度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轻。本研究采用0.0625%罗哌卡因+2 μg/ml芬太尼行分娩镇痛,结果提示产妇镇痛效果满意,运动功能受影响不大,产妇仍可下地行走和自行排尿,产程和分娩方式不受影响,分娩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本研究发现,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0.0625%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要轻于布吡卡因组,不良反应较布吡卡因组低,差异无显著性,产妇行走几率高,故认为分娩镇痛时选用0.0625%罗哌卡因优于0.125%布吡卡因。

参考文献:

[1] el-G.Epidural anesthesia in early compared with advanced labor[J].Int J Gynaecol Obstet,1994,35(3(1)):249.

[2] Markham A,Ropivacaine. 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use in regional anaesthesia[J].Drugs,1996,52(3):429.

收稿日期:2007-08-3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