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项目边缘化窘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项目边缘化窘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途径,主要针对竞技柔力球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析,认为项目自身发展的偏颇、参与人群特点的影响、媒体的误读、缺乏教练员和自身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五个方面是造成项目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为了竞技柔力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将通过运动体系的完善化、社会参与的年轻化、未来发展的国际化三种有效的途径进行改革,才能使竞技柔力球走出项目边缘化窘境

关键词:柔力球运动 竞技柔力球 边缘化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7-0094-03

1 引言

柔力球运动是一种以太极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弧形引化为技术核心,以套路演练和竞技对抗为主要运动形式,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球类运动项目。

竞技柔力球是柔力球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太极原理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弧形引化为技术核心,并参照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的场地、竞赛等规则而形成的一种隔网对抗球类运动,有团体、单打、双打等比赛形式。与其它隔网球类相比,竞技柔力球的外在表现区别在于柔力球运行轨迹是一个圆滑饱满而不闭合的曲线,更表现出球速快,球路多变,落点刁钻。另外,柔力球运动的反向用力特点一改传统的“撞击式”击球方式,球拍与球接触时间延长,隐蔽性动作增多,从某种角度上说它超越了网球、羽毛球,有着更多、更复杂的技、战术特点。

2 竞技柔力球项目边缘化的原因探析

竞技柔力球是柔力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柔力球运动二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竞技项目虽有所发展,但与突飞猛进的套路项目相比,竞技柔力球处于边缘化的窘境之中,在部分地区甚至没有竞技项目的开展。

2.1 柔力球运动的发展背离了创编的初衷

柔力球创编之初是为青少年拳击运动辅助训练而设计的接抛游戏,类似于现在竞技柔力球的训练方式,学生能够在游戏中锻炼其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并结合一定的步伐训练,使学生稳定并灵活的应用到拳击运动中去。这种最初的接抛游戏随着不断的改进,才出现“太极娱乐球”的雏形。这种从游戏演进而来的柔力球运动只是一种概念上的竞技柔力球,并没有现在诸多种类的柔力球套路表现形式。后来,随着柔力球的不断发展,逐步创编了老年体协规定套路、全民健身套路、柔力球太极套路与柔力球飞龙套路四种套路表现形式。由于柔力球套路相对于竞技柔力球来说,活动量较小有音乐伴奏、姿态更显优美,从而使得柔力球套路逐步受到中老年人的认可。这种柔力球套路的繁荣而使得竞技柔力球趋于势微,柔力球发明的初衷也早已被现实所颠覆。

2.2 受柔力球参与人群特点的影响

目前通过柔力球的社会调查访问和全国比赛的统计数据来看,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约占到全部柔力球参与者的80%,并且其中,女性参与者占到75%以上,甚至部分地区的柔力球队中女性比例达到100%。甚至有些地区柔力球比赛的规则中,为了吸引和鼓励男性队员参赛,出台了有男队员的参赛队进行加分的特殊规定。

正是由于柔力球参与者呈现出中老年人较多,青少年较少;女性较多,男性较少的人群分布特点,才使得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受到活动人群特点的制约和影响,柔力球运动也随之附上了中老年女性所具有的年龄和性别色彩。根据体育的社会分层理论,柔力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其参与人群的特点所定位。柔力球运动的这种社会定位阻碍了其他社会层次人群的参与,也使得大多数参与者在柔力球运动形式的选择当中,也选择了有音乐伴奏,姿态优美,活动量适中的柔力球套路项目来进行锻炼。柔力球的组织推广部门为了迎合参与者的这种锻炼需求,多种不同风格类型的柔力球套路陆续推出。在各级柔力球比赛中也呈现出柔力球的套路参与者占绝对比例优势,甚至在一些地区的综合性柔力球大赛中,其竞技项目因为报名的队伍数量不足以比赛而最终流产,使得综合柔力球比赛成为了套路项目表演的独角戏。

与套路项目相比,竞技柔力球项目所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更强,技术要求更高,竞赛规则更为复杂,体力消耗更大。它所给人的直观感受更像一种竞技运动,而不同于柔力球套路项目所表现出的健身锻炼形式。竞技柔力球所表现出的以退为进,化直为曲的东方哲学式的竞争意识与现阶段柔力球参与人群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延年益寿的运动追求并不一致,这也是竞技柔力球项目在现阶段处于边缘化窘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媒体对竞技柔力球的误读

现阶段,媒体对柔力球运动的主要主要报道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作为全民健身项目报道典型的柔力球社会团体,另一方面作为特色的运动项目报道从地方到国家、国际的各级柔力球比赛。媒体的视角受现阶段柔力球参与人群特点的影响,将报道重点聚焦在柔力球套路表现上,用以彰显中老年人幸福愉悦的夕阳生活。诸如“老年人玩柔力球以‘柔’克病”、“太极柔力球老年人新选择”、“太极柔力球越练越轻柔”、“小小柔力球舞动夕阳红”等标题屡见报端。因此,媒体在对柔力球运动的报道之中,重点突出了中老年群体的这个年龄特点,以柔美的套路动作表演来诠释参与者健康的身心状态。

竞技柔力球在整个柔力球运动中已是小众化的一个项目,在各级柔力球比赛中也仅是作为一种佐料的成分出现,以体现柔力球运动的完整性。但是在媒体的镜头中,经常把竞技柔力球运动忽略,也鲜有媒体能对竞技柔力球进行专业的解说报道。正是由于媒体视角的偏颇,也使得竞技柔力球项目逐渐淡出了社会大众的认识范畴,成为一个趋于边缘化的项目。

2.4 缺乏优秀的竞技柔力球教练员

通过对近年来多次的竞技柔力球全国比赛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优秀的竞技柔力球队员往往较为集中,如江西萍乡队、北京队、天津奥翔队等都有较为突出的成绩。此外,通过比赛的视频分析,同一个队中的队员在某些特殊球路的技术处理上,所采用的处理技术动作也基本一致。由此可见,优秀竞技队员集体出现的强队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练做技术支撑。同样,在竞技教练匮乏的地区,甚至柔力球套路项目取得过很好的成绩,但是竞技柔力球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