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意境构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析吴冠中绘画作品的意境构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绘画中的意境是由实境与虚境相结合,相生而构成。绘画中的实境是指画面中具体可感蕴涵画家真情实感的艺术形象。画中的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的创造性想象而生成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本文主要分析冠中绘画作品意境构成

关键词:吴冠中;作品;意境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05-01

一、绘画中意境的构成

(一)实境与虚境

绘画中意境的构成是由画中的实境与实境引发想象生成的虚境而得。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构成意境。在审美观照中实者虚,虚者实,虚实相生,实境化为虚境,虚境化为实境,往复运动构成新的意境。实境是指:画面中具体可感蕴涵画家真情实感的艺术形象。实境在画中表现为形体结构明确,细节刻画细致丰富,色彩对比强烈,明暗反差较大的艺术形象。绘画中的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的创造性想象中生成的“象外之象,象外之意”。虚境在画中多表现为含蓄、隐约、若隐若现,较模糊的部分或留白的部分。它就是画中对比较模糊,色彩对比较弱,细节比较概括的部分。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了实境意向和审美效果。意境就是人们既要实的形象的直接性,又要想到虚的形象的间接性,由实到虚,再由虚到实。“象外之象与象外之意”存在于创作者与欣赏者连续性的想象之中,“存在于特定形象的触发中”。他们具有相互生发的特点。

(二)实境与虚境相生构成意境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构成的意境理论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易经乾坤感荡、阴阳相推的思想,老子的‘有无互立’的思想,荀子的‘形具而神生’的思想乃至魏晋哲学思想中‘得意忘象’的思想,王夫子的‘虚必成实’‘实中有虚’的思想,等都是意境的虚实转化论的哲学思想。”清代蒋和也有精辟的论述,他在《画学杂记论》中说:“尝论玉版十三行章法之妙,其行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与画参合亦如此。大底实处之妙,皆从虚处而生。”他还谈到了“树石虚实说:‘树石布置,须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近处树石填塞,用屋提空;远处山崖填塞,用烟云提空。"画中用屋用烟云提空的虚笔,亦即画中表现出来的朦胧、稀疏、隐约、残缺、空白、等部分,这种虚境的表现诱发想象而生成“象外之象,象外之意。”最终创造出新的审美境界。

二、试析吴冠中绘画作品意境的构成

(一)油彩作品《月如勾》

《月如勾》整幅画面以深黑为主调,他用黑墨描绘了一个凄清萧瑟孤寂的月夜之境,画中的实境可见漆黑的天与地、弯弯的小月牙、刀尖刮出的疏疏落落锋锋锐锐的芦苇。画面之虚是深灰色的江面,无尽。虚实结合营造出了荒寒凄清的审美意境。乌黑凄清的夜空里一轮独月,灰暗色的江面通向远方,岸上尖挺、锋锐、凌乱的芦苇暗含了画家当时无限惆怅的情思愁绪。在这样孤寂凄清的月夜下不由地联想到了画家此时寂寞惆怅的情怀、心境。正如瑞士的思想家阿米尔所说:“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在这样的月夜下勾起画家多年来独自一人离乡在外寻美的寂寞情怀。作品《月如勾》正是他当时真实心境的再现,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上中西结合之新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限的情思愁绪涌上心头,画中如勾的月牙,凌乱、尖挺的芦苇,无尽的江面,就是此情此景的外化。画中的实境,处处流情,一片孤寂伤感之情油然而现,荒寒凄清的象外之境由然而生。吴冠中笔下的审美之境虽荒寒寂寥,“然荒寒之中却是伟岸凛然的生命力。”

(二)墨彩作品《狮子林》

《狮子林》是一幅半抽象的绘画作品。吴冠中动情于狮子林中奇特造型、活泼灵动、似狮非狮的石头。画中的实境是抽象造型的石头。画中虚的形象有远处若隐若现淡蓝的天、结构轮廓线模糊的树、残缺的亭榭、回廊、小桥、杨柳以及近景处淡灰色的池水与鱼。吴冠中运用虚实的表现方法使得画中的实境与虚境相生,从而创作出了气韵生动、气势磅礴的审美境界。吴冠中通过粗细、浓淡、聚散的点线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头抽象形式的美感,韵律。石头的造型似石非石,似各种动物狮、虎、狼、豹、蛇,活灵活现极其生动。实中有虚,石头黑色鲜明的外轮廓线之实与白色的石体之虚以及石头上黑色的大点与灰白色的小点和石头上浓浓淡淡各色的彩点都是由虚实的艺术处理表现的。吴先生通过巧妙的虚实处理凸显了石头神态的生动以及造型的丰富变化。以虚象趁实象,更加突出了抽象石头自由活泼的造型之美。画中的实境有虚有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石头奇特的造型以及虚画的松树、亭榭、回廊、池水与游鱼唤起了人们各种遐想、幻想,似各种动物或狮、虎、狼、豹在各显其能或似水中的神与怪在欢歌乐舞。一切都融于气韵生动的抽象形式的律动中。整幅画面营造出了生机勃勃,气势磅礴的审美境界。

参考文献:

[1]蒲震元著.中国艺术意境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2]吴冠中著.画眼.文汇出版社,2010.7.1.

[3]刘默著.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