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孙健君的又一个“第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孙健君的又一个“第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营影视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终于拍片了。缘由初试锋芒,票房和口碑不甚理想,但,他的大片理念和制作技术的努力诚意可鉴,只是“中式大片”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天意不可违”

《文化产业》:去年《天机・富春山居图》(以下称《天机》)完成剪辑后,您在博客里说“天机不可泄露”“天意不可违”“至于天意如何,上映见分晓”等等。您认为目前影片的反馈和票房是天意吗?

孙健君:是。第一,观众买票看电影绝对是天意,看完后他们的反映也是天意。网上有很多负面评价,但我也听了不同意见。这个“天意”还得跟“天时”相结合。“天意”是观众的接受度、口味、认知,是天天都在变化的。所以,我会倾听各种声音,并对来自于“天”的声音做一个判断。

《文化产业》:我到影院赏片时,座无虚席,画面感官刺激,特技高超。是不是注重画面的话,就会某种程度上忽略故事本身?作为导演兼编剧,拍片过程中您是如何来平衡二者关系的?

孙健君:通常来讲,如果要过多地注重感官刺激,客观上,确实容易妨碍情节的流畅、故事的叙事。但是,娱乐化商业片多半比较倚重强大的视听震撼,这是商业片的必备元素。最高境界是合理的叙事、观众喜欢和易接受的故事、大量强化的视听震撼的结合,就是完美无缺的大片。

退而求其次就有两个选择:一种是要故事,减少、删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而《天机》就是另一个选择,强刺激过多,人物多、场景多、情节多、情感的方式也多,还拧巴。如此各种各样的多,一定会妨碍清晰、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叙事方法,这是个矛盾。这个矛盾我没调和好,所以才造成这么多人的吐槽,其实所有的吐槽都跟这个有关,也只跟这个有关。

我觉得,如果是一个专业人士凭良心去评估这部电影在技术方面的努力,一定会得出公正的评估结果,《天机》所有技术部门都是上乘的,做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现阶段的最高制作标准。只是说故事跟这些过于奢华,过于多的情节、人物、场景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观众的不适,这是我需要认真总结的。

《文化产业》:《天机》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和国际水准的差距在哪里?

孙健君:首先是系统性上。在美国,任何一种艺术上的努力都有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标准流程的整体保证,而中国都是碎片化的,没有整体性和连贯性。所以,《天机》的制作过程遭遇了巨大的系统化的挑战。中国电影工业系统不支持高标准、高品质、大规模的影片。正因为如此,长达三年来,我们几千人克服种种困难做到现在这个阶段。经验不如人家多,体系不如人家好,资金是人家的1/10,但是努力和效果这个性价比而言所有人都问心无愧。绝不完美,成绩可嘉,诚意天鉴。

“电影梦且要做下去呢”

《文化产业》:您曾说过,做电影是最高理想。您是说当导演吗?现在有没有梦想成真的感觉?

孙健君:没有。中国电影梦且要做下去呢。这个梦分三种:个人的某一部作品能成功是一种梦;一辈子去追求电影,一部一部做得更好是一种梦;制作能够跟好莱坞影片抗衡的电影也是中国电影梦。如今,观众口味越来越多样化,标准模糊,到底做什么电影才能让观众叫好又叫座?所有导演、所有制片人,没有一个人敢轻易说他有这个把握。

《文化产业》:您说和华仔首次讨论电影剧本便达成共识――中国大片要有大情怀、大格局。影片上映后,您又表示“中国电影不能照搬好莱坞现成的格式和标准,多样化的需求孵化多样化的努力产生多样化的电影,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这是否说明您对借鉴好莱坞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孙健君:是的。好莱坞电影以服务本土观众为主,兼顾世界市场,形成了一些电影结构模式。新、奇、特、先、绝、美是中国大片成长的方向和目标。那么,用什么做到呢?必须从中国的主题、意识形态、审美、价值观、文化元素、形象,挖掘能够新、奇、特、先、绝、美,震撼惊艳世界的元素;而且,要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支持,足够的制作规模和资金支持,否则很难完成。

《文化产业》:如果下次拍电影,您会怎样做?

孙健君:我可能会在编剧、叙事方式、结构方面下更多功夫,因为这方面观众反映是最差的。只有做了才能测试市场和观众的反映。那么,下次完全按这次的反映调整吗?可能又错了,因为观众又变了。可一部电影要三年,你误以为了解了观众的需求,可三年后人都变了。所以,需要有三年提前量的市场预判,很难。我们特别渴望中国电影市场日益稳健,而不是大起大落、一惊一乍,不是偶然的成功,成功都不知道是为什么成功。

《文化产业》:目前《天机》正在做国际市场推广,发行分成是怎样的?对此您是否有信心?

孙健君:信心是一个阶段性的信心,这次发行目前正式签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特色都是保底分成,五五分成,只有美国例外,因为它的市场营销费用比较高。保底收益高于一般中国电影的营销收益,所以我们对国际发行起步非常满意,这是第一步,而且是中国商业片通过国际主流的商业渠道进军国际市场非常成功的一步。但是,离中国电影在世界上大卖,大于中国市场的收益还远着呢。

“电影永远见仁见智”

《文化产业》:有人说,好电影和好票房是两回事。对此您怎么看?

孙健君:其实好电影需要从三个角度来讲:第一是观众的反映,但观众是多种人群组成的,不可能调众口。你想让谁说好,你为谁去做,这个事需要分析。这是我认为的观众角度。

第二是市场角度,从投资人、运营人角度来看,市场反映、投资性价比、票房受益很重要,而这个好是市场的好。

第三种好是专业影评人的好,就像裁判给体操和游泳打分,你得把电影分解成20多个面,从主题到内容、到影像的技术品质、到服装、道具、化妆、音乐、声音、3D效果、演员的表演、动作的设计,这些东西分门别类地说,这个是真正的专业评价。

所以,电影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观众可以简单地说一个片子好或者坏,略有专业知识的人和负责任的媒体不可以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