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唤醒: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旨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唤醒: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旨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董旭午老师1988年登上高中语文讲坛。1993年起一直在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21年矢志不移,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被专家称誉为“中国倡导生活化语文并逐渐形成自己教学范式和风格的第一人”。他的理念和课堂实践令一些专家、特级教师关注和赞许,一致的评价是:本真,很实在,很接地气,又很有实效,对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颇具归真引领的实践价值。本期专题刊发一组研究文章,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思考和更深更广的实践与研究。

董旭午老师的“生活化语文”本质上是一种语文教学策略,是指教学途径、过程、方式和方法等的生活化。概括起来,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二是师生须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还很不够,还须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其实践旨归,即“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终极理想。下面,就结合董旭午老师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进行解读。

一、唤醒学生会学语文的智慧

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意旨就是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课文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关注读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生活,链接教师自己的生活;就是为了教给学生方法和规律,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教到根子上,回归本源处。

对接是董老师让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手段。对接生活,文本内涵就能鲜活地站立在学生面前;对接生活情理,探究文本中词句篇存在的合理性,学生就能迅速地读文悟道。所以引导文本思想感情、艺术特色等与诸多生活因素巧妙对接,是“生活语文教学”唤醒学生会学语文智慧的着手点。

在教《琵琶行》时,师问:“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人住宅周围真的就只生长“黄芦苦竹”吗?就没有其他可心的植物吗?诗人每天就只能听到“杜鹃啼”和“猿哀鸣”吗?就没有“黄鹂”和“鹦哥”之类的鸟吗?

为了正确理解这一问题,老师随堂呈现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被贬谪居的生活,从而理解了作者选取典型化景物来写景抒情的手法。不仅如此,董老师还让学生自述生活中的类似感受,教师也自述感受。这样用“教师生活”呼应“学生生活”,对照“课文生活”。三者紧密融汇在一起,相互激发,相互深化,使学生对作者情感有了更真切的体验。

再如,《祝福》中引导学生与“鲁镇人”的生活对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引导学生关注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与读者生活对接,《老王》中链接一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苦日子”,与教师自己的生活对接等等。通过对接,文本内容被生活化,学生原有的语知和语用经验被唤醒并得到适时的补充、演绎、扩大,学生在更广泛的生活文化背景下认知文本,理解文本意义,提升了认知和鉴赏能力。

“生活化语文”不仅让学生借助联想对接现实生活,而且借助想象创造性地还原课文生活。比如教《梦游天姥吟留别》,董老师抓住诗歌浪漫主义手法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展开一下想象,说说‘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句诗所描写的奇景”,“想象一下诗人李白到底是怎么‘飞度镜湖月’的”……每一段讲解之后引出一个需要联系生活去想象的学习任务,以此创造性还原语境、情节、情境、意境以及主人公的心灵世界等课文生活,以生活化的活动去观照课文,使学生真正地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体验、揣摩课文的言语,实现美的言语的内化。

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生活化语文”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力量:唤醒学生会学语文的智慧,进而形成习惯和能力,终身以之,自主独立地会学一辈子,会用一辈子。

二、唤醒学生真爱语文的自觉

语文是一门“自觉”的艺术,语文课堂则是一个能让学生“自觉”的场所。“生活化语文教学”着意创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恢复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意识,把语文学习当日子过,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得更自觉,更科学,更实在,更有效,并在学习中不断发展人性,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提升境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一句话就是唤醒学生真学语文和学真语文的自觉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唤醒活学的自觉

董老师认为,语文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回归生活情理,做到自主活学且学活,即使像作家作品、语法修辞写作知识概念、生字词等也要如此。比如,他多次提到,“鸠占鹊巢”常常被学生误写成“鸠占雀巢”,他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斑鸠、喜鹊和麻雀的个头儿,进而使他们意识到斑鸠只有占喜鹊的巢才能用得上(占麻雀的巢没有用)的道理,学生也就不再把“鹊”写成“雀”了。他就是这样引导学生走进一些词语的“出身故事”,让学生深入灵魂地记住了许多字的读法和写法。这样着眼生活、以生活反观知识的活教并教活,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不仅使学生能生动有趣地记牢很多字音字形,也能促使他们像老师那样去活泼、有趣、智慧地活学活记一些“死知识”。

2.唤醒体悟的自觉

董老师教读课文,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自觉地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比较深入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人文内涵。

比如教《荷塘月色》。教学伊始,老师即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深入而准确地把握朱先生写作本文的缘起,领悟文章内涵。董老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体悟的自觉性,学生才会从课文里享受到独特的语言美,才会在会表达、表达好上真获益、获真益。

3.唤醒思辨的自觉

培养学生自主思辨的自觉是“生活化语文教学”又一大亮点。董老师强调,“教文不仅是为了教学生学好文和会学文,更重要的还在于要站立起学生的灵魂”。所以他常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课文的可思辨点,激发他们去思辨,发表独立见解。比如《师说》中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是否就一定“固先乎吾”,《石钟山记》中的“事不目见耳闻”是否就一定不能够“臆断其有无”,《渔父》中的“屈原是否该选择投汨罗江自杀”等,对这些思辨点,或举行课堂专题思辨会,或进行课前讲演,或课后写专题周记等,指导学生去自主思辨。这种延展性思辨,不仅有益于发育学生自主思辩能力,而且有益于培养和发育学生这样的习惯、精神、人格和头脑,使他们终身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