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权威专家谈健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权威专家谈健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健康教育概念要清晰

钮文异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卫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社会健康教育学术委员会理事

健康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手段,帮助人掌握卫生知识,自愿采纳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重点是行为干预,当然我们现在进一步上升到健康促进的角度,这是有政府行为了,健康教育加上政府行为。

最近我参加了卫生部的健康管理师教材的编写,这里面把人群分为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进行管理,也涵盖我们说的“322人群”,这个方案可能更好操作一些。

我们的健康教育应着重在社区,通过社会动员发展社会行动,发展个人知识和技能,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

北京市的“1118平安工程”提出了一个理念,就是疾病责任制,每家应该有一个健康的责任人,每家选出一个人来参加集中培训,这样健康教育的效率就比较高。

预防为主是关键

顼志敏 阜外心血管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专家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学会常务理事

我是一个临床医生,我常常在思考,临床越做越觉得贡献小,越做越觉得无奈,现在发现冠心病越治越多,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也是。这里边有很多的问题需要靠健康教育来解决。所以后来一反思,觉得我们应该走出医院,面向社区,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我们现在要以预防为主,以后我们也可以把工作重点向疾病健康倾斜,但是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只是权宜之计。我们重视心血管病已经晚了,也只能说是延长生命,怎么样能以预防为主,这是一个大问题。要全面健康,这是这几年反思后的一点体会,我是心血管大夫,后来发现社区协会里除了肿瘤以外全部是心脑血管病,这是社会病,家家户户都有,心脑血管疾病4.4%的死亡率,已经超过美国。这个数字令我们吃惊,GDP还没有接轨,疾病已经“接轨”了,我们反思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的患病率为什么在下降,就是因为以预防为主。

学习健康也应该付费

江龙 21世纪心血管及相关疾病患者注册管理工程主任

我是心外科医生,在美国也做过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其实我们想做的是怎么把我们的产业商业化的问题。老百姓要健康,应该是要付费的,也是会买这个健康的,现在我觉得国内做不好的原因是政府要买单或者专家自愿做,这样事业永远做不大,我们希望做一个真正老百姓来买单的事。非常荣幸参与这个工程,真正要做这个工程,需要专家和各方面的机构共同参与。其中媒体的价值是要把正确的信息、正确的专家的信息传递给患者。

培养社区的自我教育能力

李经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主任医师、北京糖尿病学会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

预防疾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是有一定成绩的,但是够不够呢?还是差得太远。我们搞糖尿病的系列讲座,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病人的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教育面也不过几百人、几千人,跟我们需要的教育面远远不够,广大的病人还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就谈不到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社区工作呢?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培养社区。我们可以把社区的病人组织起来做系统的教育工作,把这部分病人教会;我们可以培训社区医生,让他们掌握有关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各个方面的防治知识,甚至我们可以带着他们进行一些临床实习,把我们的技能和管理经验教给他们,让他们很好地把社区工作管理起来。

社区健康管理五步走

刘力生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心内科教授、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

关于健康教育到社区的问题,卫生部的疾控司已经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我们应该以什么人为主要培训对象呢?我觉得应该是基层的医生,或者叫健康管理师也好,甚至他们不是医生,但是他们可以贯彻医生的意图。这些人只要做到以下五条就足够了。第一,就是在管辖区把高血压病人挑出来;第二,挑出来以后对他们的危险度做一个评估,比如他10年以内得心血管病的概率是多少;第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第四,把患者的血压治理达标;第五,创建一个知识性环境,有绿色通道,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包括医疗、保洁方面等等。如果这五条能做到就很好了。假如每一个基层社区都能做好这个事情的话,它的作用就是不可估量的,全世界的心血管病人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建立一个科学权威的科普阵地

宋广霞 国家卫生部科教司技术处处长

卫生部搞科技教育,也是从无到有。从国家层面上来说,国家没有一部健康法规,只有科技部领衔在2002年6月颁布的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这个法的推动下,政府就要按法办事,让全民健康素质提高。

做好健康科普工作,我们想培养一批在这方面具有传播技巧和能力的人。科普教育不是说百花齐放,因为它是科学,健康也是个科学,它不是乱来的,我们需要一个科学评价的阵地。今天有的专家说鸡蛋的蛋黄不能吃,明天专家又撰文说不吃胆固醇容易衰老,到底哪个对啊,这是专家的误区,所以专家也需要更新知识,统一眼光和知识标准,这也是我们《药物与人》杂志应该做的,保证健康教育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健康教育难在哪里?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

我是搞营养健康的,从我的角度来说,健康教育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营养教育相当困难,难在哪几点呢?

第一个就是专家的话不一定变成老百姓桌上的东西,专家说得头头是道,但是老百姓回家照样如此,多大算一点肉,多少算少盐,多少算多盐,不清楚。如何把专家的话变成可操作的东西,我们不知道。光知道了,光听到热闹了,怎么变成实际的行动比较难。

第二就是我们的声音还是小,这个事不容易做大。刚才有老师提到了,台湾有一个教授讲喝牛奶早死,他的话是极具有煽动性的。他在湖南卫视讲,如果你不懂医学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也有台湾教授的背景,而我们老百姓不懂得专家讲的,所以当他听到“牛奶是给牛喝的”,就比“牛奶可以补钙”可信。

所以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把这种错误观念纠正过来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集体的力量,使这些健康观念在老百姓里头产生一个威望,来获得这个信息,这是《药物与人》杂志应该做的事情。

还有刚才说的322工程,我们可以分成一些细化的组,比如说我们就可以搞一个营养饮食的子机构,我们就让读者学会一天吃多少油、吃多少盐,这就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定得更实际,更有操作性一点,这样可能更好。

中医的问题有3点

张国玺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基础学组副组长

各位专家提到中医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个人对中医现状有3个认识:

第一个是李鬼太多。号称都是李逵,实际上都是李鬼。正规的医院,像广安门医院也好,谁敢说糖尿病能根治、高血压能根治?但是二级的医院就敢说这个话。

第二个就是监管不力。我们的政府部门干吗去了?为什么不追究这个问题?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也有一定的问题。

第三就是中医自己也不争气。你没有跟上形势,中医和西医是什么关系呢?是夫妻关系,两人应该琢磨怎么把日子过好。

说句实在话,健康教育就是不挣钱的,政府的问题是“财神跟着瘟神走”。河南艾滋病一塌糊涂了,几亿元的资金投进去了。这是后边追,不是前边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打起仗来才造兵器,渴了才造井,已经很晚了。

向国外的先进模式学习

周琴璐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营养学会委员

2006年11月份我们考察了美国的健康教育情况。我们参观了一个医学中心的健身场,给我的感觉就像到了体育场一样。美国在全民健康方面下了很多工夫,10年以来它的进步非常快,医学界把医疗健身拿出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去做。而且现在他们在这方面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医院的收入,所以他们很有钱,一投资就是大手笔。

这家医院投资的大型健身中心,造价几千万美元,实行会员制,每个人交70美元。把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放在一起,普通的老百姓可以来健身,将来想当运动员的年轻人也可以来健身。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康复医学中心,可以做心脏支架、关节手术等等,然后在医生和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现在在国内已经有企业家投资建立这样的运动中心了,我想对于这个项目而言,群众需求是非常大的,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