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将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并且分析了相关的协议,并且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协议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网络体系结构

一、网络结构

音像、多媒体以及数据传输等业务融合起来形成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这种新的网络体系结构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业务开放。随着部件化的逐步发展,在三大传统网络的基础之上,将各个功能业务逐步开放,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将功能部件自由组合起来,从而建设所需要的网络,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缩减成本。这种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可以达到异构网之间通信的目的[1]。(2)业务开放。将业务、承载、呼叫等相互分离开来,可以使网络中的各个业务独立出来,从而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提供灵活的服务。(3)协议统一。三大传统网络不可能独自作为网络基础的平台,将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势在必行,加上IP的快速发展,肯定是IP的统一网络。将传统的网络结构升级为新的三网融合的网络体系结构工作量巨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传统网络体系结构的基础上,需要按照功能需求进行分层设计,从而形成下一代网络体系。分层设计:①传输和接入层:用户接入网络所使用的手段。②传媒层:数据信息从传输接入层接收到后,转换为与网络兼容的无差别数据信息。③处理层:控制处理低层的业务流。④应用和业务层:提供面向应用的业务和服务。

软交换技术要求尽量简单的应用和控制需求,它能够提供各个业务的呼叫基本控制功能,将应用设计在业务和应用层。

二、相关协议

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的生存规则指的就是协议,当前现有的网络协议主要有:非对等协议―H.248/MEGACO网关媒体控制协议,对等协议―BICC、H.323、SIP等,其中SIP凭借易拓展、通用、简单等优势,成为发展的主流协议。

(1)H.248/MEGACO。/MEGACO和H.248属于网关媒体控制协议,它的一端针对软交换同,另一端是媒体终端和网关。H.248来自于ITU―T,而MEGACO则来源于IETF,它是完善和改进了MGCP得来的。IETF和ITU―T的网关媒体控制协议的设计过程是大致相同的。(2)SIP。SIP也来源于IETF,与H.248/MEGACO的设计思想不同,它主要是吸收WEB的相关经验,尽量减少网络系统中设备的复杂性。SIP协议是基于文本格式的C/S模式,用文本来体现编码、语义以及语法等,服务器对于终端发出的请求只做响应,而没有其他的处理。SIP协议的应用主要是针对终端、软交换以及服务器等。

三、安全性

软交换的安全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寻找与SIP协议匹配的安全策略,供大部分用户使用是必须的。SIP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恶意注册。注册一个新用户需要SIP消息中包含的头字段来完成,入侵者将注册信息进行修改,用涉及记录地址的内容替代授权信息,就会构成恶意注册,这样就会严重损害合法注册人的利益。(2)服务器欺骗。处理业务在客户端进行时,需要连接相应的服务器,从而发出请求信息。但是客户端和服务器只知道请求信息的地址,这样就会产生漏洞,入侵者冒充服务器,拦截客户端传来的信息。(3)会话切断。用户之间相互对话,其中任何一方都能够发送终止对话的请求信息。当双方进行正常通话时,恶意的第三方就会截获相关的会话参数,破解信息内容,在双方正常会话时,插入一条终止会话的请求,某一方受到请求信息,以为来自于正常对话的另一方,则就会终止会话。

SIP中数据的安全保护主要依靠以下3种加密方式[2]:(1)在消息头及消息体的两个端口加密,这样入侵者没法根据发送的请求追踪路由地址。(2)SIP划分为多区域加密,主要是因为消息头的实现方式是,因此不能加密头域,将请求划分为多个区域,就会使入侵者很难辨析出消息的发送者和响应者。中间部分的则可以知道谁是发送者谁是响应者,如果攻击网络流量,就可以辨析出消息的请求与相应,所以并不完善。

四、小结

本文将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软交换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并且分析了相关的协议,并且分析了软交换技术协议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正处在进行阶段,所以对于软交换技术的在穿越私网、移动性以及收费等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取得一定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夏海涛.新一代网络管理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2]赵慧玲,叶华,等.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