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时新素材运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廖智,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的一名舞蹈老师。5·12汶川地震中,年仅23岁的她失去了婆婆和女儿,失去了双腿。但灾难并没有击垮她,她戴着假肢依旧舞蹈。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后,她奔赴抢险救灾一线,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
对于一名年轻的舞蹈老师而言,失去双腿意味着什么?当年的地震带给廖智怎样的伤害,我们不难想象。但是,在灾难性的打击面前,廖智没有止步,也没有放弃舞蹈梦想。汶川地震后一个月,正在重庆治疗的廖智开始在轮椅上创作舞蹈。历经不懈的努力,《鼓舞》的成功成就了她的梦想。这也让廖智深受鼓舞,她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让更多的人鼓起生活的勇气。
被人们誉为“无腿皇后”的廖智,在《鼓舞》获得成功后,其人生也开始像她的舞蹈一样充满了力与美。她先后参加多次义演,经常被邀请去做节目、做访谈,用自己的故事感染更多的人。此外,她还在学校里做过义工,办过残疾人艺术团。一个年轻的生命开始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4·20雅安芦山灾区现场,再次出现了廖智美丽的身影。她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她加入到抗震救灾志愿者的队伍中,无疑是给满目疮痍的灾区注入了活力,也是给那些经历着肉体和精神上巨大伤痛的不幸者活下去的一种极大鼓励。
[材料分析] 获得“无腿皇后”之美誉的廖智,其意义主要不在于她来之不易的成功。这样一个女子,遭受巨大灾难和痛苦,却依然不改初衷,在失去了双腿的情况下继续着她的舞蹈生涯,表现出的是一种藐视一切困难的强烈自信,一种困难再大也永不言弃的精神,一种贝多芬双耳失聪却不放弃音乐的执着和坚韧。在她的身上,我们尤其还应看到当今许多人所缺少的那种对生命的无比珍爱,以及心怀他人的善良品质、奉献精神。
身残志坚的她出现在灾区,无疑是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向人们昭示——
地震可以伤害我们的身体,损毁我们的财物,但击不倒我们的精神和意志。一个失去双腿和亲人的舞蹈老师可以重新站立在舞台上,用优美的舞蹈博得观众的掌声,那么,有13亿国人作为坚强后盾的灾区人民,就完全有信心、有能力重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廖智的微博里有这样一段话:“在灾难面前,用心去参与是参与者唯一能做的事,无意义地猜度、评断、抱怨都是救不了人的。务实而客观的陈述,引导他人更有效地参与救助才是如今身在雅安的媒体也好、志愿者也好应该做的事。其实我们单独一人能做的很少,但是如果每个人都用力去做事、用心去陪伴,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眼泪会化做欢笑。”
廖智是灾区救援现场一道绝美的风景,我们有理由相信,灾区的人民看到坚强的廖智,他们的疼痛一定会减轻很多,同样他们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勇气也会增加很多。
[运用方向] 自信、坚忍、执着、奉献、感动、务实、热爱生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月1日上午,来自山东济南的游客李晶成为第一个获得“三孔”景区免费门票的游客。“五一”小长假期间,一些景区因推出“背诵经典免门票”活动而备受关注。究竟是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商业营销手段?对此,记者来到湖南、江西、山东、广东等地相关景区了解情况。
吸引和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群体读经典、诵论语,从而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山东曲阜开展此次活动的初衷。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介绍,“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是曲阜为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论语》及儒学知识的传播普及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除山东“三孔”景区外,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和广东荷花世界等景区也纷纷推出“背古文免门票”活动。其中,滕王阁景区要求游客背诵出700多字的《滕王阁序》后才能免票;广东荷花世界要求背完古文《爱莲说》,或唱出《荷花颂》歌曲者,均可以免本人门票进入景区游玩。
据相关部门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岳阳楼景区共有1637人因背诵而获得免费参观机会,滕王阁景区共有1200余人,荷花世界约有不到180人。与此同时,游览岳阳楼和君山景区的游客比去年增长40%左右,滕王阁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16%~18%。
大多数游客对此类活动表示赞赏。鼓励儿子背诵《爱莲说》的广东顺德林先生对记者说,背古文免门票,是“文化旅游”也好,是“营销手段”也罢,对他来说不重要,能够让儿子把学过的课本知识与旅游当中的景色联系起来,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这比省几十块钱的门票更有意义。(据2013.5.2《人民日报》)
[材料分析] “背经典免门票”这一做法可谓是这个拜金主义盛行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它犹如一股春风,一下子吹遍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获得普遍的赞扬,扫除了一些旅游爱好者内心的阴霾。之所以会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笔者认为除了这一举动本身就是从经济上让惠于民之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妙处:一是这一举措新颖、脱俗,富有创造性,既让大家耳目一新,又引领一些景区从纯粹拜金的泥潭中跳出来呼吸一点新鲜空气;二是它给了为人父母者引导其子女读书的新思路;三是“倒逼”游客们对旅游地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使游客们在心灵上得到更好的文化熏陶。另外,数据显示,如此举措带来的经济效应也远胜那种“进城就要148元门票”的做法。但愿如此做法不只是一股春风,一吹就过;也不只是一场“经典秀”,过期作废。如此,经典诵读或许会蔚然成风,功莫大焉!
[运用方向] 创新、方法、眼光、智慧、风尚、作秀、坚持。
“五一”小长假来临,大批游客又一次奔赴各大景点。许多游客带着孩子穿梭在莫言旧居的各个房间,在感受莫言少年生活艰辛的同时,也重温了莫言的成长成才历程,以至参观作家莫言旧居的游客再创新高。此前的清明小长假中,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有些游客甚至还抠墙皮,拔院里种的胡萝卜,表示要沾一下莫言的“文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人都喜欢奔着名人的名气而去旅行,一到旅游旺季,这些地方就人满为患。那些跑到山东高密参观的人本来是冲着“文化”来的,可到头来无非就是看看房子照照相,或是在莫言的老屋周围买本盗版书而已。这种功利式的文化旅游实际是一种扭曲变形,本该是享受文化的旅行,却变成了“追星”的历程,也难怪莫言的老父会因为总被游客拉着照相而大喊太累了。
[材料分析] 莫言获“诺奖”后,他老家的旧居就成了游客观光的热点。许多游客带着孩子重温了莫言的成长成才历程。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孩子刻苦学习,将来成长成才。比如,有的会感受到莫言的朴实,不求名利,一心放在文学创作上的品质。
然而,对于多数慕名而来的游客,这种旅游的意义值得怀疑。大家一窝蜂地涌向名人故里,看到的不是小说里的那些情景,而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和杂乱无章的景象,本想沾沾名人的“文气”,可“文气”没沾上,反倒沾上了一身的烦恼和疲惫。殊不知艺术和生活是有差距的,最后,只得失望而归。
旅游的本质是审美与愉悦,但现在大多数人对于旅游的见解却过于肤浅,认为只要走出去就可以了,而忽视了走出去的初衷。对于名人文化旅游来说,重要的不是走出去,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文化的内涵。试问有多少人在去高密之前读过莫言的作品?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莫言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现实意趣和历史精神?若非这样,仅仅是为了“去过了”,那么,一场文化之旅难保不成为“追星”之旅。
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除了游客对文化旅游消费的误解外,还和一些地方的误导与不切实际的宣传有关。一些名人所在地的政府只是一味地投资建设,推广旅游,却忽视了文化本身的含义,这不仅有碍该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对文化资源的浪费。当年沈从文描写美丽的凤凰,确实捧红了凤凰的旅游业,可如今,这种发展遭遇了瓶颈,凤凰古城也告别了免费游览的时代。
发展名人文化旅游产业是一场文化与经济间的博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历史,利用名人的文化优势单纯发展旅游业也值得商榷。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名人资源的文化“正能量”,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尤其需要从长远着眼,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片面地发展旅游产业,忽视文化内涵的传播。
对于游客来说,要多考虑一下文化对人对生活带来的情趣,怀着一颗探知的心走进名人故里,让旅游变成一种文化享受,这才是文化旅游的魅力所在。
[运用方向] 旅行、跟风、追求、文化、眼光、价值、反思。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两条与读书有关的新闻引人关注: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有所降低。许多年轻的“上班族”表示,平时工作忙,没时间看书;而很多受访的青少年坦言,辅导班太多,课业负担重,没时间是阅读量下降的主因。
由权威教育机构联合编撰的《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这一书目分初中、高中两部分,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社科、艺术、博物七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分基本书目和拓展书目。虽然《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提供的书目有一些值得商榷,但是这份薄薄的书单却遭遇了尴尬:中学教师直言,《指南》中除了所列的一些文学书目外,三分之二的书都没读过。
[材料分析] 在一个文明时代,特别是在教育、文化飞速发展的社会,阅读本应是伴随着孩子成长、陪伴着成人生活的事,就像我们的家常便饭一样,成为一种惯常的生活方式。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那些平时忙工作、忙事业的人没时间阅读,虽然不该,但还情有可原。可是,那些读书的、教书的人的阅读状况如此,实在不该。而今中小学生们的书包越来越重,可是打开书包看看,里面除了教科书就是教辅书,即便是课外读物,也多是日本动漫之类的流行读物,那些真正益智益心的读物尤其是经典名著却很少进入孩子们的“法眼”。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指出,和以往相比,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趋向已大不相同,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可能是当下的流行读物,比如某些靠商业运作包装起来的明星作家的著作。流行读物大都像冰淇淋,给人娱乐和刺激,适当读一些是可以的,但是冰淇淋代替不了主食,流行时尚的阅读不能代替经典阅读。
老师们的阅读同样不乐观。在应试教育环境下,老师们的阅读内容常常局限在“教学大纲”之内。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阅读缺失”也许有种种原因;但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来说,不论什么理由、什么借口,“阅读缺失”都是不可容忍的。正如一位小学校长所说: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
[运用方向] 阅读、选择、变化、眼光、追求、兴趣、教育、反思。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各种不规则的行为就会滋生和猖獗。
“中国式过马路”实质上是“破窗效应”另一种方式的显现。
试想在一个文明程度极高的城市,大家都在遵守交通规则,有个别人想浑水摸鱼,闯红灯,肯定会被大家所排斥、所制止,其行为的力量得不到支持,自然这种不良行为就会得到遏制。而在一个“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城市,没走的人会被认为是傻瓜,而且违章没有任何成本,大家自然是跟风和随大流,“破窗效应”就会无限地放大。久而久之则成为了习惯,视红绿灯为无物,视生命为儿戏,这种行为实在是让文明程度较高的外国人叹为观止。
[材料分析] 以上材料中所述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洁净的地面上,只要有人开始丢垃圾,而又无人捡走,很快,那里就可能成为垃圾堆。由“破窗效应”的实验可知,“中国式过马路”这种称呼带有一点不公平的味道。它反映的是人性中潜藏的狡黠,而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丑陋。这种行为固然折射出人的修养缺失,钻的却是法律的空子。要从根本上杜绝“中国式过马路”,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宣传要深入。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中国式过马路的危害,以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录像实例、确切数字、严重的危害性,唤起路上行人的觉悟。二是制度要完善。风险和违规成本过低,是“中国式过马路”的制度性根源。因此,利用视频监控、违规曝光亮丑、群众抓拍举报、文明服务劝导、将公民交通安全违法记录与个人信用、保险、职业准入等挂钩的工作手段,推进交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有效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三是行为要固化,将知识教育素养化。从学生引导入手,以成人的示范行为为榜样,大力宣扬遵章守纪的个人,号召广大民众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固化公众的行为,使广大民众形成遵守法律的意识,时时刻刻处处维护交通安全,杜绝“破窗效应”的发生。
当然,“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不仅仅是公众的问题,一些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等设置不合理也是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之一。交管部门要深入研究探索交通信号灯的合理配置,减少无车无人时空余等候。
如何走路,在中国语境下有着丰富的引申之义,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当以一己之力,正确行路,文明行路,并以之为起点,高扬起文明的大旗,建设文明的城市。
[运用方向] 修养、规则、代价、习惯、文明、榜样、防微杜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