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肛三联术式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肛三联术式治疗成人直肠脱垂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肛三联手术治疗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直肠脱垂患者采用直肠周围及黏膜下注射术、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紧缩术三联术式进行治疗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治愈12例,无复发且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三联术治疗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式安全可靠。

关键词直肠脱垂手术疗效观察

2009~2011年采用直肠周围及黏膜下注射术、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紧缩术三联术式治疗直肠脱垂患者12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诊断标准为全国肛肠学术会议1975年湖南衡水会议制订直肠脱垂诊断标准:Ⅱ度脱垂: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肛外,长度可达5~10cm,手法复位,圆锥状外观。Ⅲ度脱垂: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和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外。长达10cm以上,手法复位困难,桶状外观。其中Ⅱ度8例,Ⅲ度4例;男7例,女5例;年龄55~60岁3例,60~65岁6例,65~74岁3例,平均629岁;病程8~40年,平均173年。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清洁灌肠,麻醉采用骶麻,麻醉满意后转截石位,常规消毒肛周皮肤及肛管直肠,铺洞巾。①直肠黏膜下注射术:嘱患者增加腹压,使脱垂的肠段脱出外,消毒后用1:1消痔灵稀释液进行黏膜下间断柱状注射,轴向3~6排,各个注射点间距05cm,深度约05cm,注射以直肠黏膜发白为度。注射完毕后将脱出的直肠还纳入肛内,并以手指做轻柔按摩以利药物弥散。②直肠周围注射术:于肛周3点位距肛缘2cm处进针,针尖通过阻力后有落空感,即进入骨盆直肠间隙。左手食指进入直肠壶腹,触及针头部位,确定针尖在直肠壁外,边退针边注射,呈扇形均匀散开注入1:1消痔灵注射液15ml。同法处理对侧及后侧间隙。③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再次嘱患者增加腹压,使脱垂的肠段脱出外,分别在3、7、11点位用止血钳纵行钳夹直肠黏膜。自脱出顶端开始,由下上而下分别在上述3个部位依次贯穿8字形缝扎,直至齿线上1~2cm,将结扎的肠段缓慢送回肛内。④紧缩术:在后侧距肛缘4cm处做一“V”形切口,剥离皮瓣至肛缘,以充分暴露肛管后三角,缝合关闭肛管后三角间隙。然后将皮肤作全层对口缝合,以肛管内可伸入两指为度。最后,将游离的皮瓣从内拉出作菱形切除。

术后处理:术后进流质饮食或少渣饮食,控制排便48小时,给予抗生素,每天创口换药。保持排便通畅。术后7~10天创口拆线。1个月内避免参加体力劳动。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直肠全层不再脱出肛外;②好转:症状基本消失,脱出显著减轻;③无效:经治疗与术前无明显变化。

结果

疗效:本组患者12例,1次治愈12例,治愈率100%。上述患者术后随访0.5年~1年没有出现症状复发、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后遗症。

讨论

直肠脱垂是直肠周围的支持组织松弛分离,失去支持固定而滑脱下移,直肠上提肌群、筋膜、韧带松弛下陷及内收肌群收缩无力而脱出外的一种疾病。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原则是还纳脱出的直肠,将其与周围组织固定,恢复直肠正常状态。目前经会手术的注射法治疗运用最多,硬化剂注射疗法临床开展比较广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1],并且采用直肠黏膜柱状结扎术,将松弛的肠黏膜结扎,不但使直肠黏膜缩短恢复直肠正常状态,且经注射及结扎的黏膜坏死可引起无菌性炎性反应,瘢痕形成,使直肠黏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直肠周围间隙注射可加强直肠与盆底肌的固定作用,恢复直肠壶腹的功能,并使注射后直肠壁与周围组织在无菌性炎症时互相粘连,逐渐纤维化,形成比较完全的黏合牢固的柱状组织,较长时间起着柱状支撑作用,有效防止直肠下移、脱出。紧缩术是为了使松弛的紧缩,在解决松弛的同时,并在肛管后方皮下闭合肛尾三角,使外括约肌夹角变小并紧贴肠壁,以恢复直肠会阴曲度,增加直肠的承载能力,提高原有的括约肛管功能[2],起到支持和固定作用,从而达到一次性治愈直肠脱垂的目的。

总之,经肛三联术式治疗成人Ⅱ、Ⅲ度直肠脱垂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参考文献

1潘少骅.直肠脱垂的诊治近况[J].结直肠外科,2007,13(3):203.

2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0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