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狂热拍写真 自恋在作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狂热拍写真 自恋在作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自恋是指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如果没到极端的情况,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

刚过25岁的王萍在一家对外贸易公司做财务工作。王萍快要结婚当新娘了,她跟未婚夫拍了一组婚纱照。自从拍完婚纱照,她就狂热地爱上了拍写真照。不等结婚照的相片洗出来,王萍自己又拍了一套个人写真照。王萍的这种行为是健康的呢,还是不健康的?心理学家有界定。

过度自恋迷上拍写真

王萍喜欢穿各种各样平时根本没法儿穿的夸张礼服,喜欢对着镜头做明星的表情。王萍拍出来的照片真的很漂亮,每次她都要看了又看,简直快爱上照片中的自己了。王萍的朋友和家人都觉得她实在疯狂,因为半年多的时间,她已经拍了7套写真照系列,还预订了2套。未婚夫心里有些不高兴,认为她乱花钱。虽然1套写真照拍下来只要400多元,没有婚纱照贵,但一下拍7套不同系列的写真照,就要3000多元,而且都是他掏的钱。再说,拍写真照还是个体力活儿,化妆、搭配服装、挑布景、摆POSS,一套写真照拍完要花好几个小时,有时甚至要花去大半天时间,每次拍完人都会感觉非常累。但王萍不怕辛劳,她说,再过几年,她的皱纹就出来了,现在是抓住青春尾巴的时候。所以,虽然过程很辛苦,但看到照片时,王萍就陶醉得不得了。

现在,王萍最大的兴趣就是琢磨怎么拍好她的写真照片、怎么收藏这些照片、上哪些网搜索别人更好的照片作模板等。甚至上班时间王萍的心思也在写真照上,她要么偷偷地上网浏览照片,要么就和小姐妹一起品赏她的写真集,工作干脆是应付了事。领导发现她的工作频频出错找她谈话,要她珍惜工作,完成好自己的岗位职责。王萍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了,但她很难控制自己,她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迷恋上了拍写真照,也不知道该怎样改变自己目前的痴迷状态。

从王萍的表现来看,虽然不能确定她患有自恋性病态人格,但至少可以肯定她有过分自恋心理倾向。

迷恋拍写真的心理因素

就社会心理学而言,人性本来就具有自我暴露、自我欣赏的成分。在年幼的时候,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就充满了好奇,并试图了解它,把它和环境区分开来。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发现,自己和环境具有了区别,并且具有优越性,进而生出了对自己身体的肯定和夸耀心理。很多幼儿在回答大人问哪里乖的问题时,常常会回答:耳朵乖、鼻子乖、嘴巴乖。当人们肯定了自己身体的优越性后,就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把它展示出来,加以炫耀和宣泄。拍写真集自然就是一种好的途径和方式。

拍写真集是对自己身体的欣赏。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试图向别人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以获得赞美、接纳、认同,从而对他人产生影响,同时也增强自信。另外,人们总是试图通过某种手段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希望能保留、记录自己每个时期最美的样子。

过度拍写真照是自恋的表现。由于某些素质或环境因素,有一部分人自恋程度很高,形成自恋性人格或癔症性人格,甚至形成人格障碍,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自恋狂、表演狂。他们过分关注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处处表现自己的优点,喜欢拍照,自我欣赏,不关注别人的评价。这些人在有了表现机会的网络时代更会成为拍写真狂。

过度拍写真照是被关注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需要,小孩子为了让大人关注自己,会故意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中学生为了吸引异性及同学们的关注,会穿着奇装异服;求偶阶段的青年男女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更会刻意打扮自己;到了老年,为了让儿女关注自己,会故意耍些小脾气。有些网民把自己的写真照片到网上,目的就是引起别人的关注。

自我认知的过程本身又是一种自我强化的过程。就像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样非常满意的作品,在观赏过程中就能得到一种自我满足。而每个人都有本能窥视欲,这种窥视欲又大大刺激了那些拍写真照者的兴奋性,让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同时,为得到更多的关注,拍写真照者又会和其他人进行比较,这样的几重刺激就会让他们更加热衷于拍写真照。

对王萍这个个体而言,狂热地爱上了拍写真照,并且已有成瘾倾向,这除了好奇,觉得有趣、刺激外,可能更多的是为了炫耀、满足虚荣心与填补心中的空虚,这也说明了她的生活中缺乏关注和爱。她的自恋倾向,实际上是缺乏自我的表现,是用极端的方式过分地肯定自己。

正确看待自恋问题

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认为,一般程度的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过度的自恋是一种病态,比如自恋人格分裂。自恋这个字眼通常带有贬义,代表夸张、自满、自负、自我或自私。当用在一个社会团体的时候,它通常代表精英主义,或者对他人疾苦的冷漠或不闻不问。

那么,如何区分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呢?

健康的自恋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并认为这是不证自明的,不管别人评价如何,即使有人批评我,也肯定是关心爱护我。健康的自恋,能够区分自己的想象与现实的差别,在面对理想的同时立足于现实。对世界、对他人的评价都比较符合实际,能够较宽容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健康自恋的人,能够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他们爱自己,也爱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不健康的自恋是病态人格,是人格障碍之一,是自以为是、自我陶醉的人格。其主要特征是: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一贯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才华出众,常常不现实地夸大自己的成绩,倾向于极端的自我专注;常产生海阔天空的幻想,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权欲倾向明显,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缺乏责任心,常用自负傲慢、花言巧语等态度来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辩解;在人际交往方面,与他人缺乏感情交流,喜欢占便宜;在面临批评和挫折时,要么表现得很不屑一顾,要么表现出强烈的愤怒、羞愧或空虚;事实上很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却故意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为谋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只愿享受,不想付出,等等。

如何应对过度自恋

健康的自恋与不健康的自恋是两个相反的极端。生活中,更多的人不是处在这样的两个极端,而是处在中间的某个位置,或者稍微更偏近健康的一端或者偏向不健康的一端。自恋就像炒菜用的盐,少了则淡而无味,多了便难以入口。所以,适度很重要。那么,一旦觉察自己自恋有些过度了,该如何调整呢?

首先是关注他人、欣赏他人。尝试着把专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去关注、欣赏自己身边的人。当你的注意力被外部世界吸引,你会发现自恋在不知不觉中被融化了,病态的自恋正悄悄地从你的身边溜开。假如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世界看身边的人,你就会拒绝外部世界的融入而进入过度自恋状态。

其次是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尝试做一个自我分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列出自己的性格优势以及劣势,同时列出与自己的性格相关的真实事件。假如你的自我分析中只有优势和成功,那么肯定你是自己在骗自己。一份真实的自我分析可以帮你打碎自恋的幻觉镜子,“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甚至有好些行为连自己都无法忍受”,你还自恋吗?

最后要学会运用归零策略。在生活中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学会为自己归零,让自己回归到零状态。你是一位高级职员,在你的职位上做出的业绩都写在了功劳簿上。当你被提升成经理,在心态上就有必要归零。你会说“我很优秀”,也没有人不承认你优秀;但是,你的优秀是曾经另一种身份的优秀。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是,你做蚂蚁时很优秀;你战胜了诸多蚂蚁脱颖而出,你已经进化成大象,跟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也是大象。面对同样因优秀而进化来的大象,你还怎么显摆做蚂蚁时的优秀?你还能因做蚂蚁时的优秀而盲目自恋吗?

人人都应该爱自己。但是,爱得过了火就是病态了。过度的自恋自赏,显然不利于容身社会。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关注自己,同时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