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子信息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认为,针对当代行业企业对电子信息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相关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实践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的矛盾,可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营造探究式学习氛围;改革考试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以“科研促教研”,打造实践创新教学团队。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研究、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
关键词: 电子信息类 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改革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行业的优势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的地位日益突出,社会对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1][2],高校作为人才教育基地,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日益重视。甘肃地处西北,电子信息产业落后,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培养中存在“一卷定终生”、“学生动脑不动手”、“实际应用能力和岗位实践创新能力差”、“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缺乏、创新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改革和优化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考试考核方法、打造教学团队成为必然。
1.1采用“平台+模块+竞赛”模式,实现“开放式”教学,强化训练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1.1搭建四个创新实践平台。建成电子信息综合实践创新平台,围绕典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场调试和操作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外显为能力。(1)现代电子设计实践平台: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电子产品的全过程[4],给学生构建良好的“创造、创新”实践环境和氛围。内容涉及EDA软件QuartusII的深入使用、Verilog HDL、VHDL语言的学习、硬件资源的原理及应用、FPGA器件的深入开发、SOPC技术的应用、NiosII软核处理器的应用。(2)“机器人”综合实践平台:通过系统模块配置、模块设计、软件编程、制作、调试等环节的实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拓展专业综合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5]。(3)“嵌入式”开发平台:围绕嵌入式应用开发的处理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开发工具开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将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课堂可视化教学与课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方案。(4)3G通信综合实践平台:参照通信企业建设实践环境,依照通信企业的需求,与权威的通信企业合作共建,给学生提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实践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技术与当前市场需求相一致,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1.1.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练结合”,实施“开放式”教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管、以赛促改。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竞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打破课程与课堂教学的限制,将各门课程的教学延伸到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6],从应用角度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方向,通过竞赛促进教学规范化和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实现“开放式”课程教学。
成立电子科技协会,鼓励大多数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放实验室实习基地,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平台;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各类竞赛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欲望。形成了大部分学生关注,能力较强学生参加强化培训,优秀学生冲刺和突破各项大赛的良好局面。
1.2改革考核方式与考试方法,实施实践创新能力评价。
扬弃“一卷定终身”考核方式,电子信息技术类课程(如单片机、C语言、WEB应用技术等)的考核采用产品实物制作(如交通灯、数字钟、温度计、音乐播放器等)及系统开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企业网站设计等)。采用“全过程递进式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全员参与,全因素分析,全程监控”的“三全式”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中,学生自主完成了从电路设计、电子元件选型、电路焊接测试到应用程序编写的全过程;在《C语言程序设计》、《Web应用技术》课程考核中,学生亲历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划分、程序编写、调试和测试的全过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了学习兴趣,解决了理论课内容陈旧,实践内容少而单一,与新技术发展严重脱节的普遍问题,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技术能力[7][8]。
采用实践考核“三人行”,每三名学生构成一个小组,按项目分工进行考核,分为项目完成过程考核、答辩和学生互评三个环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信息的获取、运用能力。
1.3以“科研促教研”,“送出去,请进来”,打造实践创新教学团队。
青年教师进企业,踏上生产岗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术氛围,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并努力完成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改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3.1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让青年教师进企业上岗实习,熟悉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模式等,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的开发与技术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搭建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校企合作,促成企业选派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开展专题讲座,有效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
1.3.2创造科研环境,积极支持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准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1.3.3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学科与技能竞赛指导,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
1.3.4部分课程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EDA技术及应用等)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中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
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导教师“上讲台能讲实,进企业能上岗,建课程出精品,编教材有特色,写论文有观点,搞科研有成果”。
2.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近年来我校在教学与研究、专业建设、招生与就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毕业生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和用人单位欢迎。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步提升。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成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工学互动组合、“双师”特色突出的教学团队,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同时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培养行业、区域经济需求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电子信息综合实践平台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解决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移进程中所亟待解决的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斌,沈慧芳,李民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科技广场,2011,(7):254-256.
[2]宋跃,杨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11-12,19.
[3]崔丽珍,金华明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7-48.
[4]庄龙意,孙玲玲,马骏.结合EDA工程实践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2,(2):6-8.
[5]赵汝木,刘成福,张中英.元学习教育与终身学习[J].中外教育研究,2009,(6).
[6]夏春华,王金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改革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10,23,(6):58-60.
[7]关雪梅,陈纯锴,杨庆江,王秀琴,康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4):103-105.
[8]王万刚,余建.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20-22.
基金项目: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S[2011]GHBG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