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被添加剂”的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被添加剂”的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双汇事件让“瘦肉精”浮出水面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行动节目曝光了河南双汇公司在其食品生产过程中,明知所收购生猪含有瘦肉精,却一路绿灯通行,最终使“健美猪”流入市场。

这是继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之后,又一种走入我们视线、走上我们餐桌的添加剂。瘦肉精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养猪户都热衷于这种添加剂呢?

据相关报道,这种瘦肉精的名字叫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其本身是一种治疗气管疾病的药物,属于β-肾上腺素兴奋剂。在猪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可以帮助猪长瘦肉、减脂肪。还能使猪提高生长速度,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往往是皮贴着瘦肉,瘦肉丰满。

央视新闻频道记者暗访报道,河南温县、孟州、沁阳等地一些养猪场为了增加猪肉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降低成本,都在使用这种“瘦肉精”喂猪,而这些使用了“瘦肉精”的生猪大部分被河南当地知名企业双汇食品公司收购。

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常见的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可能导致染色体基变,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生病或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

业内人士指出,“瘦肉精”就相当于养猪行业的三聚氰胺。早在2002年,国家监管部门就曾明令,严格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因为考虑对人体会产生副作用,各国对“瘦肉精”使用的标准不一。瘦肉精在上海曾经引发了几百人的中毒事件。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

3月31日,处在“瘦肉精”危机中的双汇集团在河南漯河召开 “万人职工大会”。大会上,集团董事长万隆承认“瘦肉精”事件对双汇影响巨大。至今双汇因“瘦肉精”事件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已经超过121亿元,间接损失难以估算。

看来,“瘦肉精”事件已经让这个庞大的企业,进入了危机时刻。“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双汇事件再次给中国企业敲响警钟。

而双汇猪肉“瘦肉精”事件还未彻底平息,河北羊肉“瘦肉精”又“风云再起”。2011年3月31日晚22时,河北省食品整治办接到举报,称山东省一批“瘦肉精”羊运至沧州青县戴庄子村尹中路屠宰点,拟于当日晚间或次日早晨屠宰。接到举报后,省食品整治办立即组织人员连夜赶赴青县,并紧急致函省农业厅、沧州市政府。4月1日凌晨3时,省食品整治办人员与沧州市、青县有关部门共同对尹中路屠宰点进行了突击检查。

经检查,此屠宰点现场共有待宰羊198只,均是畜主山东庆云县渤海路西石官堂村刘玉国3月31日19时从山东运送来的,准备在此宰杀。检查人员现场抽取了两个尿样进行“瘦肉精”快速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疑似“瘦肉精”羊。4月1日上午10时,省食品整治办、省农业厅将阳性尿样送至省兽药监察所进行实验室确认,并进一步采样检验。目前,青县公安局对违法嫌疑人刘玉国采取了强制措施。

人们不禁惊呼:“瘦肉精”真成“精”了!

人们不禁要问:一头猪从生长到宰杀,最后流向人们的餐桌,要经历养殖、贩运、屠宰和销售等几大环节,目前,这几大环节都有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把关,但问题为何还会屡屡出现?

一天中你会吃掉多少种食品添加剂

当色、香、味俱佳成为人们在饮食上追求的终极目标后,您是否知道,那些赏心悦目、香气扑鼻、爽口滑嫩的佳肴,都额外地被添加了许多食品添加剂。

■一块面包里有近40种添加剂

先说说时尚早餐,许多家庭目前以面包、牛奶、黄油等西餐为主。可您知道吗?一块普通的面包,从最初的面粉到最后烤制成功,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竟有近40种。制作面包用的面包粉中,有面粉增白剂、强筋剂、面包改良剂,而单单一个面包改良剂就包含20多种添加剂。它可以使面包外形挺立饱满,增大成品体积20%~50%,并使面包筋道、香甜。

此外,使用色素可以使面包色泽诱人,乳化剂有助于面团软和,膨松剂则令面包松软可口,溴酸钾可增加面团的韧性和弹性。虽然溴酸钾这种添加剂因发现可致癌,国家已禁止使用,不过市场上并未销声匿迹。

■一袋低盐小咸菜的“丰富配方”

再说说传统早餐:一碗稀饭,一个煮鸡蛋,一包小咸菜。

因为盐吃多了不好,于是大家就会去选择低盐咸菜。但传统的咸菜是用盐腌渍成的,要减少盐分的话,就必须用添加剂来维持口味。某品牌低盐咸菜包装上显示:配料为酒精、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甜菊糖、糖精、抗氧化剂、山梨酸钾、着色剂、酸味剂、磷酸盐、增稠多糖类、甘草……数量之多令人吃惊。

要知道,这些小咸菜所含的多种化学合成色素属于偶氮化合物,广泛使用于饮料、果酱、果冻、蜜饯、奶茶、葡萄酒等食品中,具有致癌性,吃多了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做肉丸子的师傅从不吃肉丸

很多上班族和学生的午餐会选择超市或是菜场卖的各种口味的肉丸子,以及火腿肠。而南京市玄武区一家菜场的肉丸子加工点的老王师傅却说:“我们家里从来不吃肉丸子、火腿肠,因为我太清楚那肉丸子、火腿肠是怎么一回事了。”

据介绍,肉丸子的肉都是从牛骨头或猪骨头上剔下来的肉碎,根本没法吃,黏糊糊的,水分又多,无法做成肉馅,肉味也很淡。制作肉丸的第一步,就是在这些肉里,加进价格非常便宜的鸡肉。接着,加入大豆蛋白,产生柔软的口感。同时,为了增味增色,又加了大量化学调味料。整个过程使用了二三十种添加剂,这哪里叫肉丸子,分明是“丸子形状的添加剂”!

■干红葡萄酒成了“恐怖食品”?

晚餐时,喝一杯干红葡萄酒,既能缓解一天的疲惫,又能营造家庭气氛。但您喝的酒真的是葡萄酿成的吗?

真正的干红葡萄酒,是不添加任何水、香料、酒精等添加剂,直接用纯葡萄汁酿造的。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干红葡萄酒,绝大多数都是用“染料”勾兑出来的,根本就没有“红葡萄”。为了达到鲜艳的葡萄红色泽,添加了一种化学合成的偶氮化合物――苋菜红,这是一种合成色素,已被证实有致癌作用。

■“浓汤宝”的“奥妙”

能熬出香喷喷肉汤味的“浓汤宝”,里面没有任何肉的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大骨抽提物、酶解肉粉、氨基酸、糖、盐、鲜味剂、香辛料。

■孩子们的零食更是“食品添加剂大户”

孩子喜欢五颜六色,就有人往糖果里加色素;孩子们爱吃薯片,而且是越爽脆的越好,膨化剂当然要用足。许多孩子“零食不离手”,但却不知,很多零食都是通过“有科技含量”的手段制造出来的。

比如某品牌的一瓶奶饮品,就有28种让人犯晕的配料,除水、白砂糖、蜂蜜等常见配料外,还有双乙酰、单双甘油酯、抗坏血酸钠、乳化硅油等专用名词。这些陌生名词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添加剂,对身体是否有害,消费者一概不知。

再到蛋糕店看看,几乎所有蛋糕店都在使用蛋糕改良剂,添加剂多达20多种,光香精就有几十种。“制作一个生日蛋糕,从头到尾,估计得用50多种添加剂。”有业内人士说。

鸡腿、香肠、可乐、汉堡、饼干、糖果、薯片、巧克力、冷饮等都是孩子们经常食用的零食,而这些零食中添加色素的品种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草莓夹心饼干中压根就没有草莓,而是用食用红色素染出来的;蓝莓蛋糕中当然也没有蓝莓,是亮蓝或靛蓝色素染成的。

尽管每一种食品专用添加剂都经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但复合摄取的结果究竟如何,却是未知的。每天都“泡”在食品添加剂里的我们,究竟该如何跟他们和平共处呢?

据悉,一名在质检部门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发觉自己家中的一袋榨菜过了一周后居然还没有变味,从此“基本不吃榨菜了”。这位高级工程师是一个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尚且是通过“以身试剂”后才发觉了食品添加剂的可怕之处,那普通百姓呢?

“添加剂商店”给食品安全添了多少乱

广州有条一德路,以卖海味干货闻名多年。但除了食品工业的专业人士外,鲜为人知的是,这条著名的路上还藏身着二三十家专门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商铺。另有不少店铺在销售海味的同时,专门在店内开辟出一席之地,售卖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

而那些食品添加剂的专营店居然有超过1 000种的添加剂出售,有瓶瓶罐罐的,也有用塑胶袋包装的,色彩丰富鲜艳,防腐剂、增味剂、膨松剂、保鲜剂、增稠剂等应有尽有,看上去更像是一家化学用品店。

有一款叫“肉味精膏”的罐装食品添加剂,其包装上印有的主要成分有“肉类提取物”、“反应香精”,后面还打上一句:“用特殊加工方法从鲜肉提取精炼而成”。大部分添加剂上并没有写明用法与用量,就算有注明建议用量的,后面又加上了一句“可参照需要量酌情使用”,究竟用多少才叫适量,让人一头雾水。

卖家的说法是:“具体用量多少,顾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添加,做料时想放多少就用多少,哪有规定那么严格的。”这些食品添加剂大部分来源于浙江、江苏等省份,但具体厂家联系方式的标识很模糊,既没有厂家详细地址,也没有厂家电话。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价格都十分便宜,包装多为500克左右,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另外,像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茶多酚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就更便宜,只需两三元钱就能买到一大包。

据了解,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在全世界范围内,现有大约10 000多种合法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及化学合成两大类,按功能可分为香精、香料、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杀菌剂、增香剂、漂白剂、乳化剂和营养强化剂等种类。

有专家表示,食品添加剂都是由人工合成的,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一定副作用,长期过量摄入绝对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摄入过多的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腹痛、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脏、肾脏造成严重危害,更会增加患癌症的概率。

据了解,在内地的石家庄市,也有一处食品添加剂销售集中点。在这里,沿街有大大小小十多个经营食品添加剂的门店,1罐杏仁露的液体原料价在这里不到0.1元。

在一家临街门店,一个身穿蓝大褂的业务员正在照看生意。

当被问到:“你们这儿卖杏仁浆吗?做杏仁露用的。”

对方答:“做杏仁露用的都是杏仁香精,谁用杏仁浆啊。你知道杏仁浆多少钱一千克吗?用杏仁浆成本太高。我们的杏仁香精1千克装的有60元、80元、90元等多个价位,添加1滴的效果就相当于10滴甚至更多的杏仁浆。”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家饮料厂的配方都由企业根据自己对于生产成本的承受度来决定。小企业大多选择最便宜的添加剂,大企业出于产品升级换代的考虑,会逐渐添些好东西,比如天然的杏仁浆、核桃粉等。但不管怎样,各种名目繁多的香精都是必不可少要添加的。

“配方中纯果汁含量只要能达到5%,包装上就能标注果汁饮料了。”一家小品牌果汁生产企业负责人说。

记者调查中发现,目前,饮料行业中,企业配方的随意性很强,难免出现超标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由于食品添加剂监管涉及到卫生、质检、工商、食药、农业、商务等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另外,基层很多地方的食品检测实验室只能检测几种常见食品添加剂,大量非食用物质的监测还无法开展。

2011年2月,美国公众科学中心研究报告指出,某两种碳酸饮料中所含的两种焦糖色素可能引发癌症风险,应被禁用。焦糖色素,这种应用在食物中再普遍不过的食品添加剂,突然就处在了风口浪尖,又一次引来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无数“遐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营养门诊营养研究员车千红说:“我们身边许多食品都有焦糖色素的影子,像酱油、食醋、 料酒、酱卤、腌制品 、烘制食品、糖果、药品、碳酸饮料及非碳酸饮料等,都有焦糖色素。有了这种添加剂,能增加色香味,延长保质期。”

另外,一些褐色食物中,很可能也会有焦糖色素存在,像褐色面包、蛋糕及某些带颜色的碳酸饮料等。

有人说,食品中的添加剂都在允许范围内,是不会影响健康的。但车千红纠正说,这个观念不正确。虽然我们单种食品添加剂都没有超标,可是一旦每一种累计起来,这个数量就值得我们关注了。因为过多摄入含有添加剂的食品,都会在肝肾进行代谢,可是一旦数量过多,就会给肝肾造成负担。

尤其对于那些熟食、小食品、饮料(包括奶饮料)等,专家指出,都“富含”添加剂,所以远离添加剂,应该从远离这些食物做起。

很多家长苦恼于培育出“小胖孩”,就是因为这些孩子沉迷于小食品、熟食、饮料等。因为这些食物糖分高、热量大,特别容易让人有饱腹感。很多孩子因此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吃饭、越吃越胖等不良反应。

五月一日,中国面粉增白剂终结的日子

白馒头,“黑”馒头,你会选择哪个?作为消费者,希望买到白一点的面粉,因为白一点就感觉质量好一点、看起来也好看一点,显然增白剂“粉饰”后的面粉很白很受欢迎。

今天,旷日持久的面粉增白剂是否禁用之争终于尘埃落定。2011年3月1日,卫生部等6部门公告要求,自今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销售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有关面粉(小麦粉)中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食品标准内容自行废止。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保质期结束。

这意味着,纯天然的馒头包子不再可能是纯白的。馒头、包子稍稍显黄才是真正健康安全的。

白馒头来自哪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过氧化苯甲酰被引入中国。过氧化苯甲酰,即增白剂,具有强氧化作用,通过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使其从略带黄色变为雪白,达到增白效果,还能改善面粉的筋力,加快面粉的后熟,具有一定的杀菌防虫效果,有利于面粉的保管和储存。

在我国,面粉生产行业使用增白剂似已成为行业规则。据了解,面粉中增白剂超标事件时有发生。而长期食用含有超量增白剂的面粉,过氧化苯甲酰的分解物为苯甲酸,对人的肝脏功能会有严重危害,还会引起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头晕乏力等。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增白剂对于面粉而言,仅仅是增加了面粉的观感,对于健康没有任何好处。相反,添加增白剂后,由于增白剂会氧化面粉中的一些维生素A、胡萝卜素乃至少量的维生素E和部分B族维生素等成分,这样就破坏了面粉中的这些营养素,而这些维生素正是我们平时饮食中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所以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面粉中不应该添加增白剂。

我们欣喜地看到,2001年,我国面粉加工行业的65家大企业曾联名向有关部门呼吁禁用增白剂;2004年始,国家粮食局先后四次向卫生部提议禁止在小麦粉中添加增白剂;2008年10月29日,100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再次向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出呼吁,要求禁止在小麦粉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等任何化学增白剂。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视线,也越来越多的代表民生民意。一个新的命题出现在我们身边,也对市场经济开始了一场严峻考验。有人说:“从商家道德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显然是‘隔靴搔痒’、远水解不了近渴,”有人形象地指出:商家身上缺乏“道德的血液”。

越来越多的人感到,食品添加剂是个问题,但又说不出问题在哪里?按照专业的说法,食品添加剂并不全是洪水猛兽,只有“非法添加剂”才是对人体有害的。国家也意识到了食品添加剂的“问题”,颁行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食品外包装上必须标注清楚所含的添加剂种类,这让我们看到了含有16种食品添加剂的饮料。

但专家也指出,如果不超标,食品添加剂是没有问题的,但当连续摄入添加剂后,累计起来,难免不超标。因此,我们不得不追问,以前我们吃五谷杂粮,也没这么多添加剂,为何如今这么多工业化生产出的食品中,几乎样样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呢?莫非没有这些添加剂,食品就没法生产了?

商家无利不起早,若不是有一些可谋的利润,商家也不会争先恐后生产“含剂食品”的,现在知道的食品添加剂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那么没有添加剂的,在这一点上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曾经的“合法”添加剂三聚氰胺,大家都添,而且越添越多,结果呢?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有专家为我们列出了最危害健康的九种食品添加剂,都有什么呢?

1.钠:比萨饼、外卖汤、番茄汁和熟肉等食物中含有大量钠,过量食用会导致脑中风和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钠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 300毫克。

2.反式脂肪:汉堡包、薯条和外卖爆米花中含有大量反式脂肪,会导致胆固醇增高及冠心病。

3.高果糖玉米糖浆:在汽水、麦片和调味品中都能发现这种甜味剂和防腐剂,过量食用会导致肥胖症和糖尿病。

4.食用色素:红色40、黄色5和黄色6等食用色素常见于水果制品和运动饮料中,会导致儿童多动症。动物实验表明,过量食用还有致癌性。

5.安赛蜜:这种不含卡路里的人工甜味剂会用于糖块、口香糖和薄荷糖的加工。动物实验表明,有致癌性。

6.氢化植物油:一种保鲜剂和提味剂,常代替黄油和脂肪用于沙拉酱、人造黄油和焙烤食物的加工。它会导致肥胖症、高胆固醇和心脏病等。

7.阿斯巴甜和糖精:这些不含卡路里的蔗糖替代物常用于制作餐桌甜味剂和节食饮料。研究显示,他们可能会致癌。

8.亚硝酸钠:见于午餐肉、腌肉和鱼肉中,会导致多种癌症。

9.面粉处理剂――溴酸钾:用于面粉和面包制品加工,可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