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风后的康复(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风后的康复(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动功能的康复

软瘫期的康复 软瘫期是指发病的1~3周内(脑出血2~3周,脑梗死1周左右),患者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稳定,但患肢肌力、肌张力均很低,即相当于BrunnstromⅠ~Ⅱ期。

此期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换,甚至坐位的初步平衡。因此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保持正确的卧姿和被动运动外,本着预防和纠正畸形,增加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增加肌力,尽早使患者重新学会功能活动的原则,应尽早让病人开始主动运动。

翻身训练:仰卧位最易引起伸肌的痉挛,也最容易加重肩胛骨后突,因此应尽快使患者能够从仰卧位向两侧翻身。方法如下:①向健侧翻身:患者保持Bobath握手,并将交叉的双手举起,由患侧摆动,借助惯性翻向健侧。同时需要治疗师帮助患者转动骨盆或肩胛。②向患侧翻身:患者举起Bobath握紧的双手,从健侧向患侧摆动,借助惯性翻向患侧。

上肢训练:目的是防止肩胛的退缩、下降、肩痛和不全脱位。方法有:①被动活动肩胛带:患者仰卧位,治疗师用双手托住患侧上肢,使之伸展并外旋,然后向上向前推患者的肩胛。反复进行,到活动无阻力时,可逐渐加大肩关节屈曲的角度,直到不痛为止。②双手抓握上举:让患者Bobath握手,用健手带动患手上举,伸直前臂。可反复练习以增加肩部活动,改善伸肘伸腕能力。

下肢的训练:在此阶段下肢的训练主要是为患者做无画圈的步行作准备,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之所以步态异常,主要是由于下肢呈痉挛模式,髋、膝关节伸展,踝关节跖屈,下肢伸展、外旋,骨盆上抬,因此迈步时不能屈髋、膝,为了向前迈步只能利用画圈步态。为克服以上畸形可以做以下训练:①屈膝训练;患者仰卧,治疗师屈曲其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保持其足背外展,但不能使下肢外旋外展。开始时可能有一定的阻力,待阻力消失后,可以缓缓地略伸直患者的腿,让他自己控制使腿不自然滑落和推治疗师的手。成功后可让患者主动地做小范围的屈膝运动,以对抗伸肌痉挛。②屈踝训练:患者屈膝仰卧,治疗师一手在踝关节前方向下向后用力下压,另一手将足前部提起,这样使足处于背屈位。开始有一定阻力,待阻力消失后,可以在足背轻施压力,训练患者坚持不让足跖屈。③在不屈髋的条件下屈膝训练:患者仰卧,患侧小腿垂于床沿下,治疗师保持其足与地面平行,并向患者的头部方向推进,这样就可以迫使患者在不屈曲髋关节的情况下屈曲膝关节和踝关节。④骨盆提起转向前,同时屈膝伸髋的训练:患者仰卧,病腿屈曲,健腿伸直,然后让其内收病腿,抬起臀部,并将骨盆转向前。此时可能有阻力,治疗师可以一手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在患侧骨盆后方推骨盆向前,这样患者就可以用足蹬床面以帮助将骨盆推向前和健侧,这一训练是步行所必需的。⑤控制病腿不受健腿活动影响的训练:这一训练对患者的步行也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健腿迈步时患腿有能力控制和保持固定。训练的方法是患者仰卧,两腿屈曲,足平放于床面,然后先固定患腿,活动健腿。开始时患腿常不易稳定而外展,经过训练后可以将它固定在运动中的某一位置。

坐位及坐位平衡:应尽早让患者坐起,这样可以防止肺部感染,改善心肺功能。通常先从半坐位开始,如果患者无明显的头晕等不适症状,可以加大角度,并逐渐延长坐起时间,并开始进行坐起训练。①从仰卧位坐到床沿:治疗师在健侧扶住患者双肩,让患者将健腿插入患侧小腿的下方,用健腿带动患腿向健侧翻身,用健肘撑起躯干,再用健腿将患腿勾到床边,双足移到床沿下,用健手推床坐起。注意在帮助患者时千万不能拉患者肩部。②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坐起后,有向患侧倾倒的趋势,但又不能用患侧上肢支撑,因此患者不能达到平衡。训练的方法有两种:a.侧方:患者坐位,患肢处于抗痉挛方式(即患侧上肢保持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和指及拇指外展的位置上),治疗师牵其患肢,拉向患侧,再让患者自己恢复中立位;b.前后方:让患者上肢伸直,搂住治疗师的腰,治疗师用肘将患者的双上肢向内夹紧,牵动双上肢,让患者在髋上作前后运动,再自己复原。

患侧上肢负重:当患者有一定的坐平衡能力后,可以让患者坐在治疗床上,患侧上肢伸直保持抗痉挛方式,放在离躯干一定距离的侧方或后方位置,并让患者将身体的重量转移到患侧上肢上。

痉挛期的康复 这一时期一般在发病14d以后,相当于BrunnstromⅢ~Ⅳ期。此阶段的特点是以痉挛为主,尤其是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更明显。因此在此期中,痉挛的控制应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典型的痉挛模式为肩退缩、下降和内旋,前臂屈曲、内收,骨盆退缩及下肢外旋、髋、膝、踝关节伸展伴有踝的跖屈和内翻。

对抗痉挛模式、方法:①上、下肢抗痉挛模式:保持肩上挺及外旋:患侧上肢保持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和拇指外展的位置;下肢轻屈髋、膝关节,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踩、趾关节。②躯干的抗痉挛模式:由于患侧背部背阔肌等的痉挛,常使患侧躯干缩短。为了使患侧躯干伸长,抗痉挛模式可以使头和躯干上部向对侧转或使双肩髋作相对旋转,以伸长痉挛的背肌。③肩的抗痉挛模式:斜方肌及背阔肌的痉挛使肩退缩、下压,因此肩的抗痉挛模式应为使肩向前、向上。④手的抗痉挛模式:被动伸腕,并且在任何上肢活动时患者均应保持Bobath握手。⑤肘痉挛的抗痉挛模式:可使用充气夹板。方法是治疗师将拉上拉锁的夹板反穿在自己手上,然后与患手相握,使患手处于抗痉挛模式,用另一手将夹板拉到患者上肢上,再次确认夹板内的上肢已处于抗痉挛模式,然后用嘴吹胀夹板。⑥指痉挛抗痉挛模式:可先让病人应用抗痉挛模式。如未能达到目的再使用伸指的其他方法,如冰水浸浴及使用塑料分指板等方法。

如果以上方法仍不能使患者顺利恢复,还可以使用药物,如力奥赖素,它是γ氨酸受体拮抗剂,对痉挛有良好的控制作用,一般起始量5mg,3次/d,3d后改为10mg,3次/d,但每日总量不超过80 mg。

桥式运动:患者仰卧,双上肢置于身体的两侧,用足底着力在床上,帮助患者放置好忠膝,提升患者的髋部,将两臀抬离床面,即所谓的双桥运动。如果患肢能支撑,患臀抬离床面,这即为单桥式运动。当单桥、双桥运动达到一定程度后,治疗师可在髋部加阻力,让患者进行阻桥运动。这对最后恢复正常步态有重要意义。

坐和准备站起的训练:①骨盆控制和躯干旋转训练:将3张椅子一字形排列,让患者采用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向前方,然后抬起臀部,轮流坐3张椅子。反复训练直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就坐到椅子的中央,说明

他可以控制骨盆和躯干的旋转了。②患侧的股内收和骨盆旋前训练:患者坐位,将患腿放在健腿上,练习股内收和骨盆旋前。③提腿训练:患者坐位,治疗师从患者的足底托起患腿,这时由于肌痉挛,手会感到压力,当压力消失后慢慢将患腿放下,在这个过程中让患者练习控制患腿。④屈膝大于90°的训练:患者坐位,治疗师屈曲患者的膝关节大于90°。开始有明显的阻力,待阻力消失,可以让患者小范围地伸、屈膝关节。

站起和坐下训练:①站起训练:训练患者站起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让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向前上方伸直,同时躯干在髋关节上向前倾,患足在后,健足在前,慢慢站起。如果以上方法有困难,治疗师可以扶住患侧上肢,让患者患腿先落地,伸髋,让膝关节负重,稳定后,健足再落地,然后治疗师撤出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患侧的抗痉挛模式。②坐下训练:练习坐下时应慢慢下降臀部,当臀部下降到接近椅子时立即抬起,反复数次后再真正地坐到椅子上,这样可以加强患者对整个运动的控制。练习时椅子应从高到矮。

行走前的准备:包括支撑相和摆动相的训练。①支撑相训练:患者以抗痉挛模式训练站立,治疗师扶患侧上肢,使体重转移到患腿上,训练患腿静态负重:然后患腿站立,健腿向前和向后迈小步,训练患腿的动态负重;让患者以患腿在后、健腿在前的大踏步姿势站立,重心放在健腿上;然后练习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关节。②摆动相训练:患者步行时难以屈膝,因而不可避免地患侧骨盆位置上升,从而形成了画圈步态。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练习在不屈髋的条件下屈膝,可以先在俯卧位由治疗师进行被动的屈膝练习,当阻力消失以后,再让患者主动地伸展膝关节。成功后再让患者站立位,设法松弛髋、膝、踝关节,屈髋屈膝迈步。还可以让患者健足在前,患足在后站立,重心转至健足上,让患腿练习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在迈步之前还应训练患者屈膝和背屈踝,方法是治疗师手托足底将患腿脱离地面,高度与正常迈步相同,待阻力消失后,再让患者练习自行提起小腿而骨盆不上抬,然后轻柔而有控制地放下。

上肢的训练:①上肢控制训练:此阶段除了进行肩胛带的抗痉挛活动外,还要让患者在被动提起上肢后缓慢放下,学会将上肢停止在不同的高度上,成功后再从不同的停止点向上举起上肢。②促进伸肘:有两种方法,一是肘关节间歇压缩法,即治疗师持患者前伸的、处于抗痉挛模式的患肢,让患者伸肘推治疗师的手,治疗师间歇地施力反抗以压缩肘关节,此法可以促进伸肘。二是推拉法,患者伸直上肢并水平抬起,治疗师先快速牵拉患手,然后再推,推力大于拉力,以促进伸肘和对肩的控制。③肘的独立运动训练:患者坐位时可让患者练习举手过头,触对侧耳、肩,再伸直。仰卧时可训练患者用旋后的手的尺侧触同侧的肩,或上肢外展、伸肘,再屈肘触自己的口,然后返回伸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