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博物馆中的入侵报警系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博物馆中的入侵报警系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的《博物馆管理办法》对博物馆的定义是: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为公众提供学习和欣赏机会的文化事业教育机构。从对博物馆的定义,可以看出博物馆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对所收集的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目前,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主要有人防、物防、技防三种方式。介绍博物馆技防保护中的核心――入侵报警系统

关键词:博物馆 入侵报警系统 后期维护

中图分类号:X9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1-058-02

1 我国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的发展历史

我国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可以说是和文物盗窃份子的不断博弈中发展起来的,就像其他许多事物一样,都是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种的发展过程。

我国最早在博物馆安装使用入侵报警设备是在1960年,起因是1959年8月15日,故宫博物馆发生了皇帝定婚金册、古金币和佩剑等文物失窃案,使人们认识到光靠高墙和保安人员是无法有效保证文物安全的。于是按照同志的指示,北京公安局在故宫博物馆安装了我国第一台声控报警系统。1982年,公安部又在故宫博物馆加装了主动红外、被动红外、微波、超声波、声控等监控设备,进一步加强了其安全防护力量。

1984年以后我国博物馆的入侵报警系统进入了普及与提高阶段,但与此同时,偷盗者的技术也有所提高。1992年9月18日,河南省开封市发生了一起震动博物馆界的文物盗窃案――“9・18”文物盗窃案,69件文物被盗。盗窃者多次到现场进行踩点,通过撬开窗户进入展厅,站在展柜顶上,用预先试验过的反技防手段将多个被动红外探测器盖住,使其失去报警功能,从而盗走文物。通过这起文物被盗案,人们开始认识到光靠单一的报警设备无法保证文物安全,应采取多种不同工作原理的防护技术设备,相互补充,构筑多道防护网进行文物保护。随后,防遮挡监控设备和报警展柜等防护设备相继问世。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入侵报警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支持下,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处理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组成的,由外及里从博物馆的外墙到存放文物的库房展柜全部覆盖的电子系统。

2 主要入侵报警探测器

(1)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由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组成,主要分为单束光和多束光两种类型。当有物体通过遮挡住红外光线时,便会发出报警。此探测器主要用于室外,由于室外情况较为复杂多变,单束光红外入侵探测器只要一束光被遮挡就会发出报警,误报频率较高,建议使用多束光红外入侵探测器。

(2)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主要是感知人体发出的红外光进行报警,价格便宜、安装方便、耗电量少,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入侵报警器类型。但此探测器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周围温度超过28%以上或冬天人体从室外进入,便容易发生漏报的情况。

(3)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此探测器采取红外加微波的形式进行探测监控,只有当红外和微波都发生作用时,探测器才会报警。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误报,但只要其中一项失灵便不会报警。

(4)玻璃破碎探测器,此探测器对破碎玻璃的高频声音(10k~15kHZ)进行监控发出报警,但对走路、说话等频率小于10KHZ的声音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小心划破玻璃不会发出报警并且对10k~15kHZ的其他声音如汽车喇叭等容易产生误报,建议安装声控-震动型和次声波-玻璃破碎高频声响型来减少误报。

(5)视频入侵报警探测器,是对进入警戒区域的物体引起视频中亮度信号的变化从而进行报警。当视频中没有物体移动时,视频处于静止画面,不会发出报警,当视频中有物体移动时、画面产生变化发出报警。视频入侵报警对有围墙的大面积院落有较好的防护作用,但价格较为昂贵并且在雾天或光线不足时效果较差。

(6)泄露电缆式报警探测器,泄露电缆是一种隐蔽式的周界探测传感系统,一般埋在地下或装入墙内,因此不会影响现场的外观而且又属于无形探测场,入侵者是无法察觉探测系统的存在,所以就无法避开或破坏系统。电缆可环绕任意形状的境界区域,不受地形和地面平坦度等因素的影响,其探测灵敏度也不受环境温度、湿度、风雨烟尘等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十分理想的探测设备。

(7)展柜报警,严格说来展柜报警不属于一种入侵报警探测器,它是利用一种或多种入侵报警探测器来保护展柜内文物安全的一种方式。通常使用的入侵报警探测器有压力报警探测器、智能移动报警探测器、门磁报警探测器等。另外,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安装红外栅栏报警探测器等。

3 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的构成

从对文物保护的空间上划分,入侵报警系统可以由以下四个主要防护区构成:

(1)博物馆防护区。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区域是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它应从博物馆的外墙开始建起,可以使我们的安保监控人员在入侵者刚进入博物馆馆区时就第一时间发现。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区域可以采用的技防设备有: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振动电缆、泄漏电缆、感应电缆、微波墙、高压电子脉冲式探测器、视频报警等产品。防护区的报警器应具有防拆、防破坏保护功能并在被破坏后主动向控制室报警。

(2)博物馆监视区。

监视区是指博物馆外墙到博物馆建筑物之间的区域。主要包括室外广场、停车场、主要道路等。此区域的主要设备为遥控摄像机。当防护区发生报警后,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监视区域的遥控摄像机及时发现入侵人员,为下一步采取必要的行动,赢得时间。

(3)博物馆建筑物防护区。

博物馆建筑物防护区是指博物馆内各文物展厅、库房、修复室等建筑物的门窗、通道、出入口、通风口、天花板检查口等容易受到犯罪分子的破坏和入侵的区域,这也是他们接近文物的主要途径。因此除了安装防盗门、钢化玻璃等物防设备外,还应安装必要的技防设备。另外,像设备间、档案室、配电间、机房等区域也应作为防护区,这样既可以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也可保证安全防护设备的有效运行。

博物馆建筑物防护区可以采用的技防设备有:主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微波入侵探测器、振动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幕帘式探测器、金属栅栏断线报警、遥控摄像机等。每个防护区域最好安装两种以上的探测设备并且要覆盖可能进入通道的全部面积。

(4)重点部位防护区域。

重点部位防护区域主要是指文物展柜和重要贵重文物展示区。此区域内保存有珍贵文物,一旦丢失将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重点部位防护区域可以采用的技防设备有:智能物品移动探测器、主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视频移动报警、红外栅栏、压力报警、遥控摄像机等。

4 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的后期维护

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后期的维护不同于一般设备的维护保养,不是出现问题后再进行更换维修。而应是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来保障其时刻正常运行。

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目前的维护保养主要有三种形式:(1)由入侵报警系统建设施工方进行维保。这种维保的优势是维保公司对整个系统较为熟悉。可以迅速发现问题,排除故障。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所用的维保方式。(2)博物馆自身维保。这种维保的优势是可以让博物馆的安保工作人员熟悉入侵报警系统设备的性能,更好的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熟练操作。但目前博物馆入侵报警系统的科技含量普遍较高,一般工作人员很难对其发生的故障进行排除。(3)聘请专业的维保公司进行维保。但此类维保的问题是后期维保公司和前期的施工方在衔接中容易产生问题,影响维保质量。

目前,博物馆入侵报警设备的通用性和标准性建设相对滞后。通常都是一个厂家一种标准,不同厂家的产品不能兼容使用,甚至是同一厂家不同型号的产品都不能兼容。这就给设备的后期维护保养和更换升级带来不少麻烦。另外,我国虽然在2004年就颁布了《安全防护工程设计规范》,但其中并没有涉及后期的维护、保养、检修等内容。这就给维保工作的开展和维保工作质量的检查造成了无据可依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邢更力,宋京生.博物馆安防系统维保需求产生和现状研究[J].中国安防,2011(04).

[2] 李元彪.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回顾与展望[A].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

[3] 王永升.浅论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入侵报警系统设计[J].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6(02).

[4] 于康唯,张威.浅析博物馆防盗报警系统的漏报误报[J].安防科技,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