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方寸心田细耕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方寸心田细耕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管寒冬还是酷暑,你都会在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看见一位中年女士迈着从容的步子走进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的办公室。她衣着朴素,而且从来都是骑车上班,让你看不出她有半点“知名教授”的架势,她精力充沛,每天走进办公室时都是干劲十足。她每天早早上班,因为清晨是她工作的“黄金时间”。一过9点,前来请教学术问题的学生就会络绎不绝。她,便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的舒华教授。

喜欢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

舒华对给本科生上课情有独钟。从1995年担任心理学系主任以来,她针对以前对教学不太重视而影响本科生培养的现象,做出硬性规定凡是比她年龄小的教授,都必须上本科生的讲台。从1999年至今,她直接面向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总量超过600学时,其中基础教学工作量占总工作总量的60%以上。这是在她已成为博士生导师后的事情了,其间她还生过一场重病。为了不使学生缺课,她病愈重返课堂后两个年级的课一起上,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

谈到为什么要给本科生上课的原因时,舒华说“因为喜欢给本科生上课。本科生思想更少受束缚,很多时候他们提的问题比研究生更尖锐、更有创造性,启发我新的思考。实际上,也只有走上讲台,你才会发现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知识,你才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去发现那些应该在科研中解决,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

舒华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其中“心理学研究方法”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门课程。她针对国内原有的类似课程存在系统性和深度不够,理论、方法和技术分离的弱点,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不仅率先增加了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内容,而且将研究问题的提出、复杂实验设计、多元统计和计算机大型统计软件数据处理有机地结合,并辅以大量的研究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了大量的课堂讨论。

在广泛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舒华撰写了《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一书。该书言简意赅,却把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阐述得一清二楚。北师大心理学院大四的学生张玉平说“舒老师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整本书只用了‘生字密度’这一个例子,但通过不断改变例子中的变量,告诉我们不同情况下如何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这对我们掌握各种方法和在它们之间进行比较很有帮助。”目前,这本书已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大、华东师大、中科院研究生院等指定为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不少出国留学的学生也会特意捎上此书,以指导自己做实验研究。

由于长期坚持在教学一线,2001年,舒华主持的《改革基础课程体系,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心理学基础科学人才》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她又获了全国高等学校第一届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对此,舒华坦然地说,“获这些奖都是偶然的,北师大讲课比我好的老师多的是。”

而对于大学教师的工作职责,舒华谈到,“大学教师首先是教书育人,你搞科研可以发100篇好文章,但如果你教出10个好学生,就可能发出1000篇好文章,比你直接做出的贡献要大,但并不是要你牺牲科研搞教学,因为做好教学工作光靠认真是不够的,没有科研,你也教不出高水平的学生。”

潜心科研学术

舒华的学生说,她一直保持早上七八点上班,晚上六点多下班的习惯,甚至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舒老师几乎卸下了所有行政职务,为的就是专心做好科研学术工作。除了有时要出国开会外,她几乎天天都来学校。我们总是能够很容易就找到她。”她的学生雷霖这样说。

多年来,舒华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社科基金、国家教育“十五”规划项目和大型国际合作基金项目,已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上9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大会并宣读论文。

“把科研学术放在第一位,舒老师是这么做的,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北师大认知所研究员毕彦超这样说,“她对科研的专注和用心直接影响了学生做学问的态度。”证明她这个观点的最好例子便是舒华从来不向学生们布置一些与学习科研关系不大的事务性工作,哪怕是“组织会务”、“翻译材料”这样的活也没有过。在舒华看来,学生没有精力,也没有义务去做这些事情。她不止一次地跟学生说“我希望你们也都把精力用在看文献和想自己的研究上,而不是别的与科研无关的事情。”

舒华常常勉励学生说“人和人之间智力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尤其对于上了硕士或博士的学生而言,他们都很聪明,而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是不是用心,他是否能坐得住,踏踏实实做研究。”

“我们实验室里‘优秀研究生’之类奖项的命中率总是很低,因为评选对学生在读期间所的数量有所要求,而舒华总认为,研究生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很难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与其花心思追逐这些奖项还不如在课题研究上多下功夫,这样的收获会更大。”去年刚博士毕业并留校工作的李虹这样说。

走“国际化路线”的舒华实验室

舒华常常要求学生时要把目标定位在“外文期刊”上,哪怕其难度较大、发表周期较长,但舒华仍然坚持它的“国际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舒华的学生的总体数量可能偏少,但论文的质量却很高。对此,她的学生常常自诩“我们实验室走的是‘国际化路线’”。

这自然要追溯起舒华早期的研究经历。早在1989年,舒华曾去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学习。当时在美国,儿童语言学习方面的研究获得了重大突破 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语言的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但研究者却发现,儿童的语音意识对他们的语言认知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个发现大大提高了英语国家的语言教学效率。但是,有关汉语学习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考虑到自己今后的学术发展,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儿童汉语学习与国外儿童英语学习的差距,舒华放弃了相对容易做的成人阅读研究,而选择了几乎没有人涉足的儿童汉语学习研究。

这个选题的难度很大,因为它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哪怕是舒华的导师,对此能够提供的帮助也是相当有限的,但舒华硬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咬紧牙关从零开始。赴美访学时,她的儿子才两岁多,但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她一次也没有回国,一心一意地在国外学习研究。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舒华培养起了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并形成了自己的追求――在世界儿童语言认知的心理学舞台上,创立属于中国人的一席之地。

在美国的学习结束后,舒华回国继续潜心于儿童汉语学习的基础研究。1996年后舒华开始把基础研究的结果应用到课堂上,并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阅读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材料,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如今舒华已是研究汉语儿童阅读发展的首屈一指的专家。她对儿童汉字学习和阅读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理论探讨,并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她又开展了失语症病人,儿童阅读障碍及其脑机制方面的研究。这些已经在国外有一定研究成果了,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心理学科想要发展,非得走“国际化路线不可”。严格的学术训练和贴心的生活关怀

“如果你不是舒老师的学生,跟她打交道,你会感觉到她是一个非常谦和,亲切的人,但如果你是她的学生,你就会发现她还有很严格的一面。”舒华的博士生周海燕这样描述她给人的印象。与此同时,“从舒老师那里收获最大的就是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几乎也是所有舒华实验室的学生的感受。

在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天,舒华就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给他们确定不同的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目前,舒华实验室共有“儿童语言发展”、“语音加工”、“脑成像”,“计算机模拟”等几个方向,每个方向的学生结成一个小组,小组内的博士生会带着硕士生,指导他们阅读文献、为他们的课题研究提供帮助等,同时组内的成员也常常相互交流学习。有些已经毕业了的师兄师姐们也会常回到实验室来,传授他们的研究心得。在每周的学术讨论会上,同学们轮流就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文献阅读情况做报告。每次舒华也都亲自参加,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同时她也会把自己在最近所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了解到的动态,以及其它最新的学术资讯和大家分享。

在舒华的严格要求下,每位学生都养成了严谨的学风和团结合作的态度。舒华常常鼓励大家“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出更多的成果”。

在学术研究之余,舒华对学生贴心的生活关怀,常常让学生们感动不已。当年17岁就跟随舒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毕彦超,便得到了逢年过节到导师家吃饭的“待遇”。当她妈妈生病的时候,舒华更是专门送上了托人从山东带回来的阿胶做补品。“如果你在生活学习上出现了困难,舒老师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你。”如今北师大认知所副教授韩在柱回忆起舒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时仍然心存感激。当年他被心理学院录取时属于自费生,需要一次纳3万多元的学费。当得知韩在柱对于交纳学费存在一定的困难时,舒华立即帮他支付了一部分学费。“当年要是没有舒老师的支助,我的博士肯定念不成。”韩在柱深有感触。事实上,对于自己门下每一位经济困难的学生,舒华都时时刻刻惦记着,常常为他们提供不同程度的资助。

舒华常常鼓励她的学生们说“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坚持把它做到最好。”这既是她的学术抱负,也是她的人生追求。“做基础研究的,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兴趣,给学生上课也是因为兴趣。有兴趣,有目标,于是坚持了下来。”她微笑着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