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经验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经验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105例已确定的2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建议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本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有效率为95.2%,且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24 h尿微量白蛋白(ALB)量有明显降低。结论 糖尿病患者应注重药物的联合使用原则、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加强对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胰岛素;三酰甘油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作用或两者同时存在缺陷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发达国家中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高发的3个国家之一,其发病率约为3%,目前患病总人数不低于3500万,预测到2010年将增加到6300万。治疗糖尿病主要是控制空腹及餐后高血糖,虽胰岛素至今仍是治疗糖尿病的最有效药物,但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多以口服降糖药为主,但严重感染患者及大手术时仍需用胰岛素。现收集本院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首诊时7.0 mmol/L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短效胰岛素,于早、中、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必要时加用中效胰岛素,22:00皮下注射;同时于三餐中各加用二甲双胍250~500 mg。患者每3~6 d用微量血糖仪检测空腹、3餐前、3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并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直至血糖达标,血糖达标至少稳定1周。

1.3 疗效标准 根据我国药物监督管理局降糖药物评价标准,以空腹血糖测定为诊断标准。显效:降低>30%或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10.0软件包进行检验和χ2确切概率法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05例患者显效65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2%。

2.2 指标变化 表1显示,上述治疗方法同时可控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治疗前后其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预防糖尿病显得极为重要。与此同时,许多糖耐量受损人群徘徊在糖尿病外,如果不及时有效干预,其中大约1/3将不可避免地转变为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研究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卫生医疗部门面临的严峻课题。2型糖尿病是以β细胞功能异常伴有相对或绝对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β细胞功能已进入早期失代偿或持续失代偿阶段,在显著高血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作用下,β细胞数量已下降至原来的50%或更低,并且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加。这种趋势随糖尿病病程逐渐恶化,最终出现β细胞功能衰竭。于教授认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及病程长短,均应结合发病年龄、有无家族史、体质量诸因素,并及时进行β细胞功能测定,如果确定功能不良,应尽早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对伴明显高血糖患者,可快速控制高血糖危害对细胞的进一步损伤,挽救残存功能,胰岛素治疗不应再被认为是长期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失败后的最终手段,更应把它看作是为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值而宜早期应用的治疗方法。

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率,尽管只有生活方式干预作用的一半。如果糖尿病患者不能接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或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理想,二甲双胍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较少发展为糖尿病,并且糖耐量恢复正常者显著增加。本组资料显示,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很好疗效,治疗有效率为95.2%,且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24 h尿微量白蛋白(ALB)量有明显降低。

但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一开始用药就采用联合疗法,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确定。如果血糖只是轻度升高,开始时可给予常规剂量的单一药物治疗;当患者血糖升高,估计单用一种药物很难使血糖控制良好时,可以一开始就采用联合疗法治疗。一般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明显,特别是肥胖的患者,常见餐后或空腹血糖增高,对此类糖尿病患者应通过调整饮食或加强体育锻炼调节血糖,如果仍不能控制血糖,再进行服药治疗。一般可选1种降糖药,对肥胖患者宜选择二甲双胍,对非肥胖患者首选磺酰脲类药物。如果效果不满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2种或3种药物,但一般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不得联用,这样非但不会使药效增加,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之,在临床上将具有多方位协同作用的抗糖尿病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降血糖的疗效。相信随着抗糖尿病新药的不断研发,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并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2.

[2] 吴国富,麦一峰,罗薇,等.动态血糖监测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和夜间低血糖的关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3-324.

[3] 单洁,栾向萍,丁秀芳,等.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6):55-56.

[4] 陈家伟.2型糖尿病降血糖药物应用的新进展.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10.

[5] 陈家伦.糖尿病学新进展专家笔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