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王鸿举的四川亲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王鸿举的四川亲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力支援四川”――灾难发生后的每一个日夜,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都在全力部署落实市委常委会的集体决定。

王鸿举,“老四川”,曾长期在四川省辖下工作,那时重庆还没直辖,是四川省的一部分。这位重庆直辖市的市长,对于四川更有一份深厚的亲情

5月13日,市委常委会决定成立重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王鸿举出任总指挥。从当天到6月3日,他先后4次主持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一方面部署全市公共设施、公共建筑、水库、交通安全排查,抗震救灾,一方面组织力量,想方设法,多渠道、多办法支援四川。

在市政府的积极组织下,5月14日,奔赴一线的重庆医疗救助队创下了抢救1310名伤员的纪录。在当天召开的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二次会议上,王鸿举满怀感情地说:“川渝本一家,全市上下一定要全力以赴、不惜代价、尽其所能,给予支援,真正做到想其所需,急其所用,解其所难。”他要求各工作组,各区县党委、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大型企业、高等院校要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高效工作,竭尽全力做好我市抗震救灾和支援四川灾区工作。

四川灾区群众的穿衣、吃饭、就医、就学等问题,重庆市政府尽可能提供帮助。重庆,动员了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全力支援灾区,成为市政府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

地震发生后,重庆一些餐饮企业,自发赶往灾区,送去热饭菜。市委、市政府马上加以引导,大规模组织“小天鹅”、“陶然居”、“德庄”等众多餐饮企业,自带米、面、油和炊具,赶赴四川绵竹、北川等重灾区,为灾区群众熬粥蒸馒头。热气腾腾的饭菜,连起了川渝儿女与生俱来的亲情。

灾区房屋损毁严重,连日降雨增加了受灾群众的苦难。重庆第一时间承诺,向灾区捐建4万套活动板房。5月18日,王鸿举到医院看望来自四川灾区的伤员后,转身就赶到活动板房生产企业。“工厂要加班加点生产,民政部门要以最短时间送到灾区最需要的地方!”灾区的雨,雨中的受灾群众,让这位重庆市长辗转反侧,他希望尽快帮助灾区群众建设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相对安稳的家。他叮嘱板房生产厂家,活动板房不仅要坚固耐用抗震,还要完善居住功能,保证通水通电,最好以一家人为单位设计居住面积,体现人性化。

重庆派到灾区的建筑队伍争分夺秒,以“重庆速度”投入板房建设中。5月20日凌晨1时20分,重庆第一批23车5871平方米援川活动板房,送到汶川县映秀镇;5月27日,1万平方米、500套活动板房保质保量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成为全国第一批提供给当地灾区群众的活动板房。

时间一天天推移,四川抗震救灾搜救伤员工作接近尾声,伤员救治、受灾群众安置等繁重而复杂的工作摆在面前,灾后重建也被提上日程。重庆提前做好了所有援助准备。

5月19日,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三次会议上,王鸿举明确提出:“支援四川地震灾区,不仅要投入感情,还要有的放矢,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帮忙帮到点子上。”他要求根据市委常委会的决定,全市做好4件事:做好收治5000名四川地震伤员的准备;向灾区捐建能满足3万人居住的简易住所;扩大在灾区搭建的临时粥棚;全力投入工程抢修。

每一件事都是灾区群众最需要的,每一点都想到了他们的心坎上。四川2000多名伤员在重庆得到了悉心的照料;当第一个“重庆村”出现在都江堰时,孩子兴奋不已,老人眼泪长流;而“重庆粥棚”,更是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大本营”;深谙巴山蜀水地形的重庆工程队则冒着危险施展了修路架桥的拿手好戏……

5月中旬,美国东西方中心杰弗逊项目代表团,组织多个国家的编辑和记者访问重庆。记者们询问“作为近邻,重庆如何支援四川灾区”,王鸿举道出了心声:“作为兄弟省市,我们对四川灾区是倾囊相助。我们和四川保持着紧密联系,他们需要什么,重庆就提供什么。”

(摘编自《重庆日报》,题目系本刊所加)